分享

“防猝死套餐”?专家回应!

 xxjjsdt 2023-09-15

图片

近日

一份“防猝死套餐”引起热议

并且登上热搜

图片

这份“防猝死套餐”来自网友总结

其中包括辅酶Q10、鱼油、

叶黄素、维生素D3等保健品

不少网友纷纷晒出了自己的“套餐内容”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么这份套餐

究竟是不是智商税?

专家这样解释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表示,由辅酶、Q10等多种保健品组成的防猝死套餐并不具有科学性。猝死是一种疾病,保健食品本身不具有治疗或预防的临床作用,只能作为保健辅助。

专家表示,猝死可能由多种突发疾病导致,其中最主要的病因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需要格外关注,很多的年轻人,包括中老年人,突然发生意外,可能和心脑血管的突然堵塞是有关系的,而心脑血管疾病的源头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例如高油高脂即“三高”的饮食、缺乏运动,体重超重或肥胖,又或者压力状态过大,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动脉发生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这些风险就会造成猝死。

那么如何做才能科学防范猝死呢?专家表示,最关键的是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做到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的一个状态,国家提倡“三减三健”,就是减盐,减糖,减油,来使大家有一个健康的口腔、健康的体重和健康的骨骼,大家可以通过每年的体检去对比指标是否逐步好转,如果出现问题,再去判断是否要进行医学干预。

专家也建议,防猝死,心肺复苏在关键时刻能救命,大家平时也应该多学习掌握一些急救的知识。

那么网上的这份“防猝死套餐”
对预防猝死或心血管疾病
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吗?
请看具体分析
图片

辅酶Q10:




这是一种细胞新陈代谢的辅助酶。临床上,辅酶Q10处方药不能用于预防疾病,而是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肝炎、肿瘤等,但也不一定是治疗的主要药物,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其实,红肉、鱼肉、坚果、蔬菜等食物,都含有较丰富的辅酶Q10,健康人群只要多样化饮食,一般不会缺少,无需通过保健品额外补充。对于一些患有心脏病的人群,如果医生推荐使用膳食补充剂,可遵医嘱服用。


鱼油:




鱼油保健品中的核心成分是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对降血脂有积极作用。但是,健康人群每周吃一些鱼肉、坚果、植物油等,通常都不会缺乏。一些妊娠期妇女、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可能需要额外补充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但最好听取医生建议后再服用。


叶黄素:




它是一种抗氧化剂,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健康人群不挑食的话,基本不缺乏。一些特殊人群,如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等,可能就会影响叶黄素的吸收和利用,可遵医嘱采取营养补充措施。临床中,叶黄素多与眼部疾病治疗相关,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很少涉及。


维生素D3:




它是维生素D的一种,能促进钙吸收,对骨骼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在心血管健康领域很少提及。人体维生素D3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可以靠晒太阳后身体自我合成。对于一些较少待在阳光下的人群,可适当服用补充剂,最好根据专业人士建议使用。


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参与人体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每一种各有“神通”,例如,维生素B1和B12可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B2可用于治疗一些口腔、唇、舌炎症等;维生素B4可促进白细胞生成;叶酸可用于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时也会用到维生素B6和B12。但是,B族维生素广泛存在于豆类、蔬菜和水果中,通常无需额外补充。


镁:




镁、钾等离子确实对维持心脏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可预防心律失常等疾病。但它们属于微量元素,只要正常饮食,一般无需特殊补充,更不能过度补充。

专家强调

保健品是膳食补充剂

绝不等于药品

更不能代替健康食品

网友推崇的保健成分

其实通过多样化的健康饮食都能正常摄取

健康人群完全没必要额外乱补滥补

如果盲目过量服用膳食补充剂

可能给肝肾带来沉重负担

诱发其他健康问题

对于一些患有疾病或有特殊营养需要的人群

一定要遵循专业建议补充

大家平时还是要做到规律饮食

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避免久坐、适当运动

控制体重、管好情绪

才有助预防猝死

专家们的这些健康建议

也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

2023年8月,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宋现涛、邢浩然等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青年人群猝死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其中常见的原因有:

1. 过度劳累

2. 精神刺激

3. 饱餐

4. 饮酒

5. 大量吸烟

6. 寒冷

其中,长期慢性疲劳以及精神紧张处于应激状态,是无明确既往病史青年人猝死的重要诱因。

图片

根据研究和专家们的建议,这里整理出一套真正有效的“防猝死方法”,供大家参考。
01
别再熬夜

有些人白天干不完工作,夜里接着干。但熬夜的伤害往往是潜移默化、逐渐积累的,已经有太多熬夜猝死的悲剧发生,足以引起重视了!

02
别吃太饱

过度饱食很伤“心”!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姜醒华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过多的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会加重心脏负担。

03
戒掉烟酒

很多人一边吃着降压药、降糖药,一边参加各种酒局、烟雾缭绕。实际上,在用药治疗的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重要。

04
别太劳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峻岭2018年接受采访时表示,防癌不要过度劳累。很多癌症患者都特别劳累、工作压力很大,睡眠不好、熬夜,还有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重度抽烟。

05
别再久坐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陈小兵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一动不动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诸多的健康问题,是造成癌症、失能和死亡的一个主要潜在原因。远离久坐方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运动起来。
06
遇事冷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永健2015年发文表示,很多心脏病发作是因为剧烈的情绪变动。比如暴跳如雷会造成血压变化,也导致体内各种有害物质快速增加,而引起心脏病发。
07
减少抑郁
焦虑、压力大等不良情绪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是引发猝死的一种诱因。尤其是抑郁,它是心肌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08
运动适量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李金花2020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表示,运动要量力而行,很多平时不参加锻炼的人,在长时间跑步之后,体内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就会容易发生心搏骤停,引起生命危险。在运动中,如果突然出现胸闷、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症状,则不能再强行运动,要慢慢地放慢运动的步伐,继续往前慢走几分钟,缓冲一下再坐下休息。

最后提醒大家

预防猝死需要的是

加强对疾病本身的认识

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

“乱投医”不仅容易被收割智商税

还可能事与愿违

对身体造成损害

东台融媒综合整理
终审:赵小石 审稿:陈美林   编辑:木贝贝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