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越千年的稀世瑰宝!北京最古老的石雕佛像

 新用户8926AVU2 2023-09-15

原标题《北魏太和造像之情缘》

早就听说北京有一座年代久远的石佛,我在《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都城——北京》大型图册上看到了它的真面目,即刻被这尊充满神韵的石佛震慑住了,它实在是太完美了,我相信每一位见到它的人,都会被它的美所倾倒,都会被它的神韵所感染!

北魏石佛雕刻精美绝伦、施彩艳丽,给人视觉以美的享受。而《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都城——北京》的解说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希腊艺术和印度佛教混合而成的犍陀罗石刻艺术正式在北魏时传入中国并形成高潮。通高2.2米的太和佛像方圆丰润,形态自若,体现了这种艺术的影响。这尊佛像又具有自身的珍贵之处,它是按鲜卑族魏孝文帝自己的模样雕刻成的。如此写实的手法,在中国古代艺术中极为罕见。”

带着美好的希冀,正是果实累累金秋时节,我们一行5人骑车直奔凤凰岭。几经周折我们终于见到了这尊北京石佛之鼻祖,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它被安置在一座极为精美的石室里,如真人大小,栩栩如生,虽历经1500多年,天然颜料依然浓艳,让人不得不对北魏时期的先人充满崇敬与钦佩!

跨越千年的稀世瑰宝!北京最古老的石雕佛像

我就是被这张照片吸引考察北魏石佛的

北魏太和造像的艺术价值与有关记载

佛像赤脚立姿,由一整块椭圆形的花岗岩雕刻而成,身高1.65米,站在在半米高的莲花台座上,通高2.2米。佛像面部丰满、端庄、慈祥,神态自如,袒胸露足,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曲肱胸前;斜披袈裟,袖口垂地;下系羊肠大裙,衣褶凸凹分明,显示出造像者极高的技艺。背光上分层刻有忍冬纹,身旁及头部周围有吹、拉、弹、唱歌舞伎、乐天31尊,形态生动,惟妙惟肖。佛像后面雕刻有12排124尊小佛,最小佛像仅有4厘米高。石像下面有“太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阎惠端为皇帝、皇太后造像”字样,为我们提供了造像的确切年代。北魏太和十三年即公元489年,距今正好1520周年。统观石佛,用天然颜料,虽历经千年周身不失当年风采,堪称一绝。

从造像风格来看,它应同山西云冈石窟同属一个时代(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即公元453年,大部分石窟完成于太和十九年即公元495年迁都洛阳之前),而这个时期正是希腊艺术与印度佛教混合而成的犍陀罗石刻艺术传入中国并形成高潮期。这尊佛像正是融合了东西方艺术之精华的代表。

石像造于太和十三年,据历史记载:献文帝(拓跋弘)信佛教,轻功名,薄富贵,皇兴五年(471年),让位于元宏,但实权仍由献文帝掌握。承明元年(476年)六月,冯太后毒死献文帝,临朝称制。太和十四年九月冯太后死,孝文帝元宏理政。太和十三年正是太皇太后主持朝政期间。

常富春、耘夫所著的《北京最古老的石雕佛像》有如下记载:“循石刻造像旁山路上行四五里,有大、小黑山,山北边有古石窟,名照明洞瑞云庵,明代石碑记载这里原是古道场……据元代史书《析津志楫佚》记载:北魏太和年间曾造石窟寺,'因山以为室,即石以成像。’金代曾加以重修。”是否这明照洞跟石窟寺有些关系呢?是否那尊石佛原来就供奉在此处石窟之中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希望有兴趣者来这里访古探幽,寻根问底。最后还应该提到的是,这尊石佛为什么能够保存这么久而又保护得这么好,竟然一点都没有损坏?这要归功于车耳营的人民。

20个世纪30年代末,这里曾经发生一件事情:一天,一个外国人带着翻译和警察坐汽车来到山下,然后乘“二人抬”来到车耳营,外国人通过翻译向村里人讲,想出钱买下这尊石佛。村里人说,这是我们村里的菩萨,我们天天要敬他,多少钱都不卖。在村里人坚持下,这个外国人没有办法,只有讨个没趣灰溜溜走了。不久,村里人就建下了这栋石头房子把石佛保护起来,所以这尊石佛才能保存至今。

《妙峰山琐记》载:“石佛殿在洞之西北,山门一,殿三楹,并东向,有咸丰三年石刻题名。殿中奉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阎惠端等造石佛一躯;背面下方刻有造像记。”

跨越千年的稀世瑰宝!北京最古老的石雕佛像

郝仲泉先生在《石佛殿补考》一文中,还谈及关于石佛一些鲜为人知事情:“佛身高与人等……眉间嵌紫色宝石”,经查考,在民国期间,天津富商到妙峰山进香朝拜路过此地,曾多次提出购买石佛,看守人姚家未许,可能在此期间宝石被人盗走。石佛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在其身两侧各有长方形穴眼两个,传说过去装着翅膀,从京城运到聂各庄,靠人工抬走,原想运至黄普院瑞安庵,抬到车耳营村西再也搭不动了,便在该村落了户。在抬搭过程中,不小心将翅膀碰掉了,甚为可惜。”

北魏太和造像的失窃

1998年,我听说3月25日北魏太和造像失盗,令我十分震惊,如此巨大的石佛居然失盗,简直难以让人相信。我忧心如焚,心情十分沉重,那些日子石佛时常牵动着我的心,甚至睡不好立不安,那可是北京石刻艺术之瑰宝啊!堪称国宝。

据张扬撰写的《北魏太和造像失窃记》载:1998年3月25日上午,海淀区聂各庄车耳营村的姚志明报案,姚家已看守了4代的北魏太和造像被盗。一石激起千层浪……北京市公安局立即组成专案组,经过现场勘察和走访附近居民了解情况。围绕着北魏太和造像,公安人员展开了漫长、枯燥的勘察、甄别工作,侦查人员询问了上千人,鉴别了数百辆客货两用车。经过3个多月的布局和暗访,9月27日,刑警们得到线索,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格,出手一尊破碎的石佛像,几个月的艰苦工作终于没有白费。

经犯罪嫌疑人事后交代,几人为掩人耳目,从河北定州雇了一辆客货两用车,3月20日星夜开往北京,到海淀聂各庄车耳营村后,轻而易举就将大佛盗出,由于佛像太重,在盗窃过程中,石佛被摔成5块。几人连搬带拉将佛像运往河北,到曲阳附近的新乐县后,又将大佛装在一辆拖拉机上,上面盖满了沙子,直接开进犯罪嫌疑人陈孟星家,陈将大佛埋藏在了自家院子里。

1998年9月29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副处长阎伟、刑侦处二大队长腾浩,带着已被摔成5块的北魏太和造像,从河北曲阳匆匆赶往北京。至此,本市一桩特大盗窃盗卖文物案宣告侦破终结。

石佛终于查出下落,然而如此精美的北魏太和造像,竟被犯罪分子摔成了5块,经专家悉心修复,基本上复原。从中也提出珍贵文物的收藏与保护问题。这个问题看来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北魏太和造像,将在西城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永久展出。至此,牵动广大市民之心的北京最早的北魏石佛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家,我的心随之也放下。

跨越千年的稀世瑰宝!北京最古老的石雕佛像

修复后的北魏石佛(2004)

2004年,我因考察纳兰性德墓志铭来到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拍完了有关墓志后,见到了北魏太和造像,就如同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然而伫立在眼前的太和真身造像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虽然经过专家的精心修饰,五块裂痕依稀可见,石佛表面那层艳丽的天然颜料也丧失殆尽。据说犯罪分子施盗后,怕被发现,便将石佛偷偷地埋入地下达三个月之久,可以说这次盗窃分子的罪恶之手伸向北魏太和造像灾难是毁灭性的。可以想象北魏至今1500余年,就是说北魏太和造像被我们的先人雕饰、彩绘出世以后,安安稳稳地走过了1500余年,被世人爱戴与保护,围绕着石佛曾经产生出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包括外国人的强行购买都没有得逞,石佛安然无恙地保存了下来。然而,可恨的家贼让北京人值得为之骄傲的最古老的石佛四分五裂,盗窃分子的罪恶不管他们受到何等制裁,然而,作为北京之最的国宝级北魏太和造像却永远失去了昔日的完整与和谐,失去了它雍容华贵的风采,令每一位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人痛心疾首。

再访北魏太和造像的故乡

再访北魏太和造像的故乡,不仅仅单纯地是拍些照片,而是想看一看北魏石佛被盗之后,作为北京西山风景区有何变化,进一步考察原北魏太和造像周边的人文环境。

我和夫人进了由凤凰装饰的四柱三间牌楼,直到中路的龙泉寺,山门保存得完好,古松矗立(拍下山门),便向西南方向,直奔黄普院,两边的风光旖旎,五月的兰花盛开在路旁,随风飘荡着扑鼻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几经打探,我们来到了黄普院(又称圣水院,金章宗时为西山八大院之一),依山坡有上下三层建筑,现上两层已毁,只留下依坡而凿的石佛洞,最里的一间有四五米长,近两米宽,里面的岩洞上有凿好的佛龛,一尊小玉佛供奉在内,只是尺寸与原佛龛不符。外洞有三间开阔,东西两边各有石铺,据说原有十八罗汉,现只剩下石铺,最外面是五孔砖砌的洞门,原有圣水,现已无任何踪迹可寻。黄普院塔建在院门右侧整块数丈高的巨石之上,现已残缺,但不失为黄普院的标志性建筑。据说20世纪20年代,有人认为塔底有宝贝,便拆掉古塔,然而一无所获,因此塔的名气大,不得不偷偷地将塔重建,数十年来,塔虽然屹立巨石之上,塔顶却已残缺。塔建在巨石之上设计新颖,形式独特。简单休整后,原路返回,中途来到北魏太和造像原安置的石室(破案后经修复,被北京石刻博物馆保存),石室已封门。因北魏太和造像不在,游人踪迹罕至,石室周边几近荒芜,我采访世代看佛的姚家,大娘凄凉地告知:“石佛被盗至今已整整6个年头了。”因石佛的丢失有直接的关系,明显看出大娘比起8年前苍老了许多。告别了大娘,继续寻访关帝庙,在老乡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庙宇被重新修葺,门前一棵古松,生机盎然,作迎客状,粗得两人合抱,在北京周边平原较罕见。

见证过北魏太和真身造像的我,将我亲身经历的两张北魏太和真身造像破坏前后的照片公布于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珍视它,也算是我的一份心意吧!这便是我与北魏太和真身造像的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

文、摄影/金鉴

跨越千年的稀世瑰宝!北京最古老的石雕佛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