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钦点的“探花郎”,一手蝇头小楷,仅有5毫米,比印刷机还精准

 墨品书法网 2023-09-15 发布于北京

雍正十一年配享太庙的“元老级”名臣张廷玉,慌慌张张来到宫中,只见他面露惊惧、六神无主,扑通一下跪在心情大悦的雍正面前。

原来他要给儿子张若霭求情,不让他夺得探花之名,张若霭当年在参加殿试时,写的文章犀利出色,被雍正一眼看中,打算将他钦点为“探花郎”。

但是张廷玉在得知消息后,考虑到儿子已出身宦官之家,担心寒门学子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才请求雍正取消他一甲的成绩。

当然张若霭也并没有因此沉寂,他经过努力依然成为保和殿大学士,而且张若霭十分擅长书画,自幼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在书法上承接家学。

以小楷最为精湛,在书法史中,小楷最初于魏晋民间就已经诞生,后来在钟繇的创新之下,褪去了些许隶书的厚重朴拙之感,以简朴古雅为美。

诞生出“古拙”一脉的小楷,之后“二王”又进一步变更,增强了点画灵动秀丽之美,富有行书的清丽柔润之感,因此形成“妍丽”风格的小楷。

这两种流派成为后世钻研的唯二方向,例如文征明、敦煌写经是以“二王”的妍美为主,而颜真卿、王宠等人较为钟爱古拙浑厚的钟繇一脉。

张若霭的小楷分的没有那么细,把“古拙”和“妍丽”两派融合在一起,就像他临摹王祥谷所写的一篇经文,一手蝇头小楷,单字大小仅在5毫米左右。

十分精微细致,点画上优美洒脱,有着轻灵与淡雅之气,但内在笔力强劲浑厚,散发出醇和高古之风,在结体上张若霭也深谙古人的疏朗姿态。

这点也是小楷书写的难处,越小的字,就越难对结构把控,可是此作做到了在精微中展现宽博,每一笔都干脆利落,毫无偏差与漏洞,比印刷机还精准。

这件经文是清代十分罕见的完整版小楷,并且还出自名家之手,在技法跟风韵上,可丝毫不输给王宠、文征明等前辈,尽显清润典雅之气。

时常临摹此作,可以提高点画的准确性跟稳固性,让笔势强劲有力,对结字的疏密松紧产生感悟,而且小楷还富有实用性,迎合当代日常书写的需求。

它的点画精微细小,对于专注力跟细节把控也能起到训练作用,加上这篇经文本身就可以磨炼心性、陶冶情操,两重叠加之下,能对于自身内核起到磨炼作用。

此作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张若霭临写的这篇经文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这件作品除了手卷,目前还推出了一个册页,全本体积较小,采用翻折的设计,占取空间不大,便于学书者去临摹,十分适合随手携带或查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