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文美读 -------------------------------- 用“六步自读法”学习《敬业与乐业》 ![]() 余映潮 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让同学们学用语言、训练能力、增加知识、获得美感。如果运用“六步自读”的方法读课文,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我们边耕耘的同时也在收获。 第一步,浏览课文,知晓作家作品知识: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词,作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 这一步,主要在于知晓课文学习的有关背景知识。 第二步,跳读课文,积累梳理文中字词: 断章取义、敬业乐业、不二法门、主眼、理至易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摇头叹气、言行相顾、征引、主一无适、旁骛、学理、佝偻丈人、亵渎、层累、骈进、 强聒不舍…… 这一步,是学习任何课文的必要过程,目的在于增加字词积累并在课文注释和词典的帮助下理解词义。 第三步,细读全文,理清课文行文脉络: “敬业与乐业”是全文的论题。 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亮出了“'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中心论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和论述。论说“有业”,是为论说“敬业”与“乐业”做铺垫;接着作者利用两个分论点“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展开了论说。这两个分论点严密地有序地照应着文章的标题和中心论点。 课文的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作者从“责任心”和“趣味”的角度点示了全文的旨意。 这一步,着眼分析课文的章法结构与层次,同时进行文意把握。 第四步,研读课文,品析欣赏艺术手法: 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丰富的论证方法。 全文表达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引用手法的运用。《礼记》《论语》《老子》《庄子》……大量的经典格言,都被作者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它们精练、雅致,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 作者演讲的口语特色分明;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在演讲的过程中,常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过程或转换话题。 这一步,让我们从表达艺术的角度,品析文章的手法,进行审美鉴赏。 第五步,精读课文,品析课文精彩片段: 比如赏析文中“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这个片段时,可以发现它就是一篇微型的议论文: 第一层是第一个句子,它是这个片段的中心句、论点句。 第二层是“为什么呢”引出的道理,是“论据”。分说的语言标志很明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表现出由主到次的逻辑层次。 第三层是“孔子说”以后的部分,反复引用孔子的语例,深化对“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论述并得出结论。 这一步,着眼文中精美的部分进行研读欣赏,提升我们精读品析的技能。 第六步,回扣全文,自由积累精致语料: 如,我们可以按出现的顺序收集整理本文中引用的大量名人名言,可以用分类的方法对作者的“语录”集中进行摘抄,可以背诵某个片段,还可以利用课文的精彩片段学习演讲,等等。 这一步,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丰厚语言积累,养成乐于“发现”的习惯。 “六步自读法”表现出来的是自读文章的规律与方法,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同学们也可自由地处理为四步或者五步的阅读。 知识构建 1.论题与论点。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使用比喻。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论点的位置更加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 2.观点与材料。观点是作者对事物、问题的看法、主张。材料是对观点进行阐述论证的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作者通过对材料的组织、讲述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整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分论点则是从不同方面来共同论证中心论点的局部观点。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多个分论点,是为了更好地阐释中心论点。 4.论点概括。当文章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论题和论据,倒推出作者的观点,并用简洁完整的陈述句表达出来。 ![]() 版面设计 | 丁蕾 校对 | 文钦、木冬 责编 | 萧舞 主编 | 蓝田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