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绍武 | ​主政中医院

 天下孝义人 2023-09-15 发布于北京

往期回顾 

·  童年游戏“老虎吃绵羊”

·  名人传说 | 贾家庄历史文化

作者:王绍武

我是1989年10月被组织部派到孝义中医院的。

当时中医院的情况破烂不堪,共有30多个人,分成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新城十几个人,旧城十几个人,而且院长请病假休息,由支部书记管理平常事务。
旧城一处小院房屋破烂漏雨,多年失修。新城一栋三层3000多平米的小楼。楼内水电设施配套因多年欠电费水费没人管,被停止使用,暖气没有锅炉房,也无烧暖气的锅炉,不能供暖。所以这座楼根本不能使用,新城的十几个人就在临时的窑洞里上班。原来的几个老中医,有的退休有的调走,有一个请假不上班,只有几个从中医学校毕业的年轻大夫。医疗设备除了几个血压计就是三个指头和一个枕头。技术力量很薄弱,而医院的经济状况更成问题。
由于建医院欠了材料费、人工费,合计十几万的外债,水费电费欠了好几万,医院里的周转资金非常困难。医院只有一栋刚建的楼房。楼房的好多配套工程还没完工,玻璃被人打得烂了十几块,院里有两间塌了半个的工棚,几个工程挖的土坑。杂草一人多高,倒了好几堆生活垃圾和炉灰,停着一辆报废的汽车,两个轮子被人搬走。围墙有的地方塌了,男女厕所的墙也不完整,大门是用两个铁栅栏围着,看起来就像是刚打完仗的废墟。听说来了新的院长要债的就来了不少。在这样的地方开展工作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只能向上级要钱来启动中医院的正常工作。那时候县里的财政确实紧张,而且在80年代县人民医院刚刚搬到新医院,也花了不少钱。县人民医院还欠建筑单位六七十万元,建筑单位也在向县里要钱。
因为财政非常紧张,在这种棘手的情况下,县里几个主要领导就酝酿了一个好办法。即把中医院卖掉,当时中医院估计能卖七八十万元,然后还了人民医院的建筑外债。中医院的职工,国家人员合并到人民医院,集体人员分到乡镇卫生院。这样既解决了人民医院的外债,也不要考虑中医院新建大楼的启动资金,真是一举两得。
孝义中医院始建于1965年,虽然规模不大,总是有了基础。根据毛主席的思想和党的政策,中医事业应发扬光大,发展中医事业中西医结合,这是我党的中医方针。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立即申报了当时的卫生局局长,反映到地区卫生局,省卫生厅,一方面争取省地领导对孝义中医院的支持,一方面要求上级领导和县里的有关领导,讲中医政策及卫生工作的方针路线,我专程找来吕梁地区卫生局局长孙世章给孝义县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讲中医政策,又找来省卫生厅分管中医且中医出身的蒋天佑副厅长,来做县里领导的思想工作,讲毛主席对中医的指示和政策,解决县领导不重视中医的思想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才保住了中医院的存在。
我刚到中医院上任,便有好多朋友、同事以及熟人来看我,对于解决基础设施、水电暖基建欠款的困难,有的给我出主意,有的帮助想办法。当时房产管理局邵局长,他看到新楼里安装了暖气片,没有锅炉。便告诉我就在中医院对门处吕梁市煤炭运销公司,刚接了一台大锅炉,换下一台小锅炉。吕梁煤运公司是地管单位,一般人是说不上话的,看你如何搞回来。我想了想去找了刘县长,他是我的同学,他答应给我办这事。正好是快过春节,我准备了一点儿薄礼,和县长一起去找张经理。张经理很爽快的就答应了此事,我给他们单位写了个借条,就把几万元的锅炉拿了回来,真感谢张经理的支持,有了供热的保障,就为办公大楼的启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随后我又找供电局的董局长,答应缓交电费,并帮助中医院完善供电设施,使中医院开始正式规供电。然后供水公司对中医院基建水费和财政局的有关领导谈妥,逐步解决,开始供水。
接着我又通过关系找到孝义西关四队建筑单位,主动定好分期缓还建中医院所欠款项协议,解决“锁医院大门”的问题,之后中医院终于开始了正常的业务。
当时的中医院,叫中医院,实际上规模就是一个中医诊所。多少年来就是一个中药房和几个中医开些中药来维持。医院没有任何医疗器械,只靠中医的三个指头和一个枕头脉诊来看病。1965年建院时的几个老中医,车院长,田医生退休,张大夫和康大夫请假休息,退休的退休,调走的调走,技术力量严重不足,青黄不接。医疗秩序、管理上更是一片混乱。门诊没有手册,住院没有病例,医生可自己给自己开处方,护士也能开处方。自己吃药,自己开处方,自己签名。处方也不合格,剂量不清,用法不明。有些医生给病人开了药,医生把开药的分成已经领了一年多了,可该病人的处方欠账还没有收回,医院也无人过问。药房管理混乱,没有药房管理制度,不合格的药品,假药也能进药房。只要认识药房的人就可以欠账取药,欠账甚至一两年也没有人负责收回。药房的季度盘点,也流于形式,盘点表错误百出,漏洞很大。
掌握了这些情况以后,我便开始逐项整顿,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1.根据医院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及责任制考评制度,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月检查季度小结,工作落到实处。
2.狠抓业务技术的学习。坚持每周二五的业务学习和每月一次的考试制度。鼓励业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3.引进人才。中医院青黄不接,急需大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中医人才下堡医院田大夫,兑镇医院院长,吕梁地区结核病医院的宋大夫。引进专业技术人员,麻醉师,并培养医院的原有的人才,放射科武大夫,口腔科的郝大夫,并将有培养前途的中医大夫、西医大夫去省中医院,儿童医院,山大医院,一院二院学习。从1991年到1998年,共派出25人到省级医院学习。
4.引进专业人才并开展新的科室。口腔科、皮肤科、B超,太原市北城区中医院贴脊治疗骨质增生,省中研冬病夏治,癫痫和外科、骨科。这些科室都引进了技术人才,使医院的业务轰轰烈烈,培养了医院的技术力量,为医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医院中西结合特色,用先进的现代的医疗设备武装医院。几年来,我院多方集资,借助省市卫生行政部门装备中医院的计划资金,购置了大型医疗设备。200MA的X光机,进口B超,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脑血流图机。化验室配备了双目显微镜、分光光度计、血红蛋白仪。并开展生化常规化验项目50余项,装备了手术室、无影灯、万能手术床、麻醉机、普外和骨科手术机械。医院从无到有,已开展病床50张,病床设备全配套,基本能满足医院住院患者的需求。1993年成功地为百余例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进行了矫形手术,疗效满意,受到了广大患儿家庭社会的好评。
在医院化验、心电图、B超等辅助检查基本完备和手术室、病床等配套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活力,带动医院的快速发展,我和省人民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也是同学杨军英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外科主任任昌安同学联系帮助,省人民医院派出副主任以上的妇科专家长期在中医院坐诊,手术讲课,为中医院培养妇产科大夫,指导妇产科工作,并派护士长来指导护理工作,把妇科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由妇科的发展带动全院科室的发展。中医院有外科病人需要时,山西二院外科派出医生来院手术指导,在这俩位老同学的帮助下,本地病人在中医院就诊就可以享受到省级大夫的诊疗医治,大大提高了中医院的声誉。在中医院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中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的创建起了一定的作用,感谢老同学的大力帮助。
1994年在换届时李市长要我回卫生局担任局长,那时候我在中医院已经工作5年,中医院的医疗工作基本走上了正轨,我已经列出了新的计划,要在1-2年内上等级医院,要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这是我奋斗的目标。第二,1993年我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要争取晋升为主任医师,再有我也在中医院职工大会上宣布,近2-3年内要给中医院的职工解决宿舍,这涉及到全体职工安居乐业的大事。另外,我实在不愿意搞单纯的行政工作,我认为我是医学院毕业的,尤其是80年代进修学习以后,我应当用我学到的专业知识发挥我的特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治病救人,为人民解除疾苦。我自知,我不适合做行政工作,我还是搞点具体工作,尽我的一点微薄之力为社会服务,婉言拒绝了上级上安排,坚持在中医院工作。
领导同意我的要求后,中医院从1994年开始,目标主要是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在医疗文书的书写方面,要求正规,质量提高。各科室要对照二级甲等中医院的要求定出标准定出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并组织各科室负责同志到达标的二甲中医院参观学习,请省里评审组成员、领导多次来医院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全院职工经过三年的努力,1996年通过了二级乙等中医院的评审。1997年初通过了爱婴医院的验收,被省卫生厅定为示范中医院。孝义市中医院成了吕梁地区唯一的一所二级乙等中医院、爱婴医院、示范中医院。
建中医院职工宿舍,解决全体职工的后顾之忧,这是中医院的一件大事。1995年初通过中医院全体职工大会讨论,决定建职工宿舍,首先通过职工选举出职工代表,组成集资建房领导小组,由领导组成员共同商议建房事宜。经请求上级有关领导,利用中医院原征用土地地基,申请土地局、建设局、市政公司等有关单位,减免土地隐形市场征收费,城市公共设施配套费等相关费用,降低建筑成本。聘请建设局的施工技术人员和本院的职工代表共同监督工程质量,保证房屋质量,建筑面积和每套宿舍的面积由施工单位建设局技术人员职工代表基建会计共同核算,让职工都清楚,工程预算决算都有职工代表参加。集资建房的集资款,专款专用不得其他项目挪用,由群众代表监督使用。分房由参加集资的人共同讨论方案,分房方案必须公开公正透明,让大家满意。楼房建成后,中医院所有职工不管单职工、双职工,配偶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已婚还是未婚,只要是中医院的职工,只要愿意要的都可满足要求。当时以市场最低价460元每平米,分给了职工,解决了全院职工的住房问题,使大家安居乐业。
10年栉风沐雨,10年春华秋实。
在中医院工作的10年,是我成长的10年,飞跃的10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中医院,已今非昔比,业务量逐年递增,医疗设备不断更新,门诊和住院部规模逐渐扩展,拥有了自己的服务理念,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综合实力大大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市的中医院由一个小小的县级医院发展壮大成为现在的二级甲等医院,这些丰硕的成就与我的努力奉献分不开,更与全院职工的辛勤付出分不开。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