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家祯:演员的终极目标是成就真实

 心想事成_ 2023-09-16

https://www.sohu.com/a/346739090_617488

2019-10-13 18:54

   

海派纪录片,自成一格。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电视台就有源源不断的创作者开始拍摄纪录片,直到今天,海派纪录片的细腻、大气、历久弥坚,已经成为一个品牌。

在对纪录片近40年的摸索中,上海电视台出现过许多匠人类型的纪录片导演,也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虽然现在他们不是最有名的大咖,名字也不会出现在网络上,但却是海派纪录片的一部部活历史。

刘家祯:演员的终极目标是成就真实

自从主持了《纪录片编辑室》之后,刘家祯的形象再也没有和纪录片分开过。

62岁的他至今在上海家喻户晓,他的形象和纪录片浑然天成,他也被专业人士评价为“最能代表海派风格的主持人之一”。从一名配音演员到台前的纪录片主持人,刘家祯在90年代几乎一夜走红,但是他深深明白:是我们的纪录片让观众喜欢,而我只是把他们带到了他们喜欢的故事里。

“编辑室”出镜主持初体验

1993年,上海电视台决定开播一档专门播放纪录片的栏目《纪录片编辑室》,当时相关工作人员在台里台外,奋力寻找主持人,迟迟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

那时刘家祯是电视台译制部的配音演员,当年的荧屏上译制片非常红火,他每天工作繁忙,朝九晚九,几乎从早上在录音棚配音直到夜晚,就连电视台的同事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眼看着《纪录片编辑室》就要开播,时间紧迫,但主持人仍然遍寻不着,当时一位录音老师庄维崧,无意间向栏目负责人刘景錡建议:配音演员刘家祯好像挺合适。刘景錡立刻找到刘家祯,让他来试镜,刘家祯至今记得很清楚,“我从底楼的录音棚走到二楼的摄影棚,在那里录了一小段话,刘景錡当即说,就是你了。”事后,刘景錡告诉他:你的外形气质比较沉稳,正是我们想要的学者型主持人。

《纪录片编辑室》的录像地点就在最简单的编导们的办公室里,主持人刘家祯的背后有书、有录像带、也有编辑机,非常有纪录片的工作氛围,“我就坐在办公桌上开始了第一次的出镜主持。”之前刘家祯在配音界已经小有名气,他的声音辨识度很高,也习惯了这份幕后工作,这是他第一次走到镜头前,难免有些心里没底,“第一次录像我其实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应该以怎样的状态出现在观众面前,我要从头学起,从头摸索。

当然,刘家祯很快就适应了这个新身份,“主持人和配音演员的角色感是不一样的,他要有主观色彩,带有我眼里对这些故事的理解。在不断的摸索中,他的主持风格逐渐深入人心,对《纪录片编辑室》的观众来讲,这种风格和海派纪录片之间已经不能分割了。

并不是我主持得好

《纪录片编辑室》开播后,《德兴坊》《毛毛告状》《重逢的日子》一系列海派纪录片在观众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刘家祯一夜之间体会到了出名的滋味。1993年底举行了上海首届“十佳青年演员”评选,当时他是以配音演员的身份参加,和其他名演员比起来,刘家祯在观众当中的票数却是遥遥领先,举行签售仪式当天,他成了所有演员中人气最高的,观众在他面前排成了长队,没有签到的观众还着急得哭了出来。

不过,这些荣耀在刘家祯看来却是云淡风轻,“做电视的人要出名并不难,也并不是我主持得有多好,是我们的纪录片让观众喜欢,他们也接受了我的表达,因为我一直在追求诚恳、率真、真实的主持风格。

自从和纪录片结缘之后,刘家祯也深深喜欢上了纪录片的朴素和厚重,一边主持一边也观看了许多经典纪录片,《半个世纪的相恋》《忠诚》《大动迁》等等,这些纪录片至今都让他印象深刻,“对于老一辈的纪录片导演,我非常尊重他们,他们不计报酬,全心全意地拍摄纪录片,仔细到对每一个镜头都讲究,他们是真正有工匠精神的人。

在上海纪实频道工作至退休,刘家祯除了主持《纪录片编辑室》,他还为纪录片配音无数,也担任当时《传奇》栏目的串联主持人。刘家祯在主持前有个习惯,他一定要熟读稿子,把稿子中不适合的说法改成自己的语气,这样对于他来讲,才是一个完美的作品“我不喜欢照本宣科,有时候编导很年轻,语气非常时尚活泼,但不够成熟,我觉得旁白要符合我的口吻和年龄。《传奇》栏目的录像在北京完成,刘家祯经常连夜北京上海两头跑,而且为了让主持更严谨和顺畅,他甚至查阅历史,熟读二战资料,“我也在串联稿中发现过敏感的政治史实错误”,有几次他在上飞机前几乎通宵把串联词大幅度修改。《传奇》栏目播出这么多年期间,从未出现过任何纰漏,这一点刘家祯也觉得很欣慰。

和纪录片打了半辈子交道,在对纪录片的理解和琢磨中,刘家祯感悟到了了自己的人生信条,“纪录片的那种精神,也是我艺术生涯中的毕生追求,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演员的终极目标就是,成就真实,观众最后能够被吸引的,都是真实的魅力。

好声音是怎样炼成的

其实在接手《纪录片编辑室》主持工作之后,刘家祯也身兼译制部的配音工作,当时他一边的口袋里是主持串连词,一边的口袋里揣着配音剧本,每天连轴转。在配音领域里,这么多年刘家祯同样留下了许许多的多经典,《鹰冠庄园》《侠骨柔情》《大饭店》等等。一代人心里的偶像剧鼻祖《东京爱情故事》里的三上,是他最深入人心的一个角色,之后江口洋介的所有引进日剧都是由刘家祯配音,《以爱的名义》《同一屋檐下》等等,几乎连外形、气质和发型,刘家祯和江口洋介都有几分相像。

配音工作是他的老本行,刘家祯也钻研了大半辈子,“每一个不同的角色,除了理解情绪和剧情外,还要研究这个演员的生理结构、说话方式,捕捉这个演员的特征,才能让配音看起来很和谐。不光如此,日语剧、欧美剧,当代戏、宫廷戏,等等,都有不同的发声、配音方式。译制片最鼎盛的时期,刘家祯最多一年要配550集影视作品,体验上百个角色的人生,同时也和纪录片的主持工作一起进行中,虽然辛苦,但刘家祯着着实实觉得“很过瘾”。

退休后,虽然离开了荧幕,但刘家祯各种演出和朗诵的邀约不断,他的声音仍然保持在最佳状态。好声音虽然天生,但后天刘家祯也付出了许多努力,哪怕60岁出头的年纪,他仍然坚持每天作器械锻炼和练习发声。

如果要问,纪录片主持和配音,刘家祯更喜欢哪一个,他自己觉得平分秋色,“配影视作品,千姿百态,纪录片主持,另有一功。”但无论怎样,他的配音角色和纪录片主持人的形象,都深深留在了人们脑海里,至今上海观众见到刘家祯,还是感到亲切,还是会激动地拉住他,聊聊那些年的配音和纪录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