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平常要多看相关新闻与写作的内容。建议大家每日读一段《古文观止》,能帮助你提升文学素养。” “切题时要小,要以小切口展示大主题。最好是题材要好,角度要要巧,新闻价值要大。这需要在座各位独特的思考。” “平时多写写心得与收获,到了构思作品的时候就有了素材。写得不好也没有关系,写总比不写好。” “新闻写作有技巧,即'倒金字塔结构',但更重要的是多练……” 又是一年新闻与写作宣传时,五楼会议室认真学习中。 算起来,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县级教育系统的新闻与写作的学习了。每次主题不同,侧重点也不同,上两次课程学习之后,还有写作大赛。这次则是邀请了湖南日报、华声在线等新闻大家传经送宝,涉及了很多实操性内容。但也此刻翻看着密密麻麻几页笔记,我好像看到新网师学友的模样:有教育情怀,坚持“读、思、写、行”。 不断成长的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能否坚持。 湖南日报传媒研究院主任编辑杨元崇从四个方面分享了“融媒体时代教育新闻策划与写作”,重点分析了两个例子。《从受触动到行动,知识改变命运——629户人的藏乡走出359名大学生》一文,标题夺人眼球,一组数据更是直观。《漠视生命是最可怕的沉沦》一文,标题凸显主题,内容以“设置悬念——加深悬念——解开悬念”为线,情理之中的悬念叙事的使文章跌宕起伏,读来妙趣横生。尤其是这句引语:“我从来没把他的命放在心上。”增强新闻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这两篇获奖的稿子我也曾在“新闻与写作”公众号上看到过,但是因为杨主任的分享,再次认真阅读,好像是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曾经的一些写作成果,让我飘起来了。曾经投稿的一些挫败,又让我落了一下来。但是在这“一飘一落”的过程,我好像思考的还不够深入。我这些年写得更多是个人散记,但是有针对性、有主题型的文章确实很少。甚至在通讯投稿时会想反其道而行,大家都用直接引语开头,我想与众不同,坚决不用。然而想投稿某一个栏目,确实得需要研究它的文章特点。比如,新闻写作,简短的文本,白描手法实现精准叙事。 叙事,新网师也提倡叙事。 “意义澄清”“意义强化”“意义诠释”和“意义指引”,此刻再读这组关键词,好像确实有了更深的理解。叶波老师说过,以教师的教育生活体验为写作对象,以描述性的语言直观呈现,在不断地重写中实现意义的持续建构,积极投身指向教育生活体验的反思性写作。 叙事,不是日常生活意义上的讲故事,而是对故事进行多次选择与严谨重构,以便于结构能有效地表现意义的 “叙述”。 在平常生活中,时刻联系新网师所学,逐步完善幸福完整的生活。大道确实至简:读_思_写_行。阅读、思考、写作、实践,在任何时候都得坚持,所经历的岁月都是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