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马桶前留的缺口有何用?别看它不起眼,但用处却超乎你的想象

 kslztqs 2023-09-16

首发2023-09-15 13:56·鲸探所

文|鲸探所

编辑|鲸探所

“除了家用以外的抽水马桶,必须为前端开放式。”

这是国际卫生管道和机械官方协会的卫生管道法典中的一条规定。

虽然说这句话非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在美国大多数的公共场所里,他们绝大多数都严格遵守。

这让人不禁疑惑起来,马桶前面为什么非要留下来一个缺口呢?这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马桶的发展历史

马桶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如厕方式,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

可是在古代,如厕始终是个大问题。

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克里特岛,古希腊的克诺索斯宫殿就出现了原始的抽水马桶,宫殿的厕所位于室外,粪便通过水槽冲入地下排水系统。

而古罗马的广场上也有公共厕所,并且采用冲水系统,将粪便排入下水道中,要知道,这些设计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可算是上是非常先进的卫生了。

但到了中世纪早期,欧洲陷入卫生条件极差的黑暗时期。

由于城镇规模有限,平民们直接在街头、楼梯间随地大小便,而贵族们使用便盆后更是直接从窗口倒出,行人们只能小心避免楼上倾倒的粪便。

到了13世纪,法国曾颁布禁令,规定不得再从窗口倒粪,但随着城市扩张,处理粪便的问题仍未解决,这项禁令也无人遵守。

后来,人们自发形成了一个非成文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在倾倒前高喊几声,提醒行人注意,而英国的绅士们为了避免被溅到,也习惯于右侧行走,以身体为女士挡住左边飞来的脏物,就连绅士们的宽檐帽也是用来防御突如其来的“粪便攻击”。

街头随时可能掉落粪便,导致行人需要全神贯注,生怕被从天而降的大便砸中,而高跟鞋的发明也有避免鞋子弄脏的考量。

到了16世纪,随着城市的迅速膨胀,环境污染和疾病问题日益严重。

1596年,伦敦爆发鼠疫,7万多人丧生,此时一位英国绅士约翰·哈林顿终于忍无可忍,于是便开始研究马桶。

1597年,他发明了世界第一台抽水马桶,这款马桶采用浮球式水箱冲洗,使用后可随手拉闸,十分方便,但是由于管道接口不完善,抽水后仍然有明显的异味回流到室内,正因如此,所以这一缺陷使其仅安装在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而未能推广。

18世纪,两位英国发明家对马桶管道进行了改进,并且成功地解决了臭味反流的问题,下水管道呈S形或U形排布,隔绝了污气,而且马桶材质也从木头改为瓷器,相对来说更加洁净卫生。

19世纪中期,陶瓷马桶在英国和美国逐渐普及到每个家庭,城市下水道建设也随之快速展开,标准化生产使其价格日益便宜,在英国以外的国家也开始普及。

可以说,马桶的发明彻底改变了城市卫生环境,大大降低了疾病传播几率,对现代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现在一提到马桶,大家脑海中先出现的就是那个放在卫生间里的大家伙,它能帮我们排泄身体中的废物,对我们的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你注意到没有,在美国基本所有的马桶前面都会留出一个U形的缺口,这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美国马桶前为何要留一个缺口?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就颁布了关于公共厕所马桶的设计规定,要求马桶的前端必须采用开放式,也就是大家熟知的U形缺口设计。

制定这个规定的初衷是出于两个主要方面的考虑:

一是卫生因素。

在男性小便池尚未普及使用的时候,男女都需要共用马桶,为了防止男性小便后会将一些尿液溅落在马桶圈上,从而给后来使用的女性带来不卫生的感受,设计师们采用了U形的可以翻起的马桶圈设计。

这样一来,男性小便时可以翻起马桶圈,女性使用时再放下,既方便又卫生。

二是安全因素。

这主要是考虑到美国肥胖人群偏多的国情,U形马桶圈的承重能力明显强过传统的O形马桶圈,不太容易被超重的人坐坏,同时这样的设计也可以预防超重人士不小心被马桶卡住无法自行站起来的尴尬情况。

事实上,曾有一位体重高达400斤的大胖子,就发生了在飞机上的马桶里被严重卡住,躺在那儿动弹不得的事件,最后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救援人员才将他解救出来。

除了这两个主要的考量因素,设计师们还发现U形马桶圈与传统O形马桶圈相比,还有许多优势。

比如说减少马桶被污染的机率,有些不注重卫生的男性小便时不掀起马桶圈,U形圈前端的中空设计便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尿液的飞溅范围,避免马桶遭受面积更大的污染。

而且这种马桶的使用寿命更长,要知道,肥胖人群坐下的话,会对马桶圈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但U形设计则可以很好地分散这种压力,从而减少马桶圈遭受损坏的可能。

不仅如此,它还可以避免肥胖者被卡住,因为肥胖人士的臀部和大腿比普通人的更加丰满,所以很容易会完全覆盖住马桶开口,可是如果马桶为全封闭式的话,那么他们就很可能出现被牢牢“吸住”的窘况,而U形的前端开口可以避免这种既尴尬又危险的情况发生。

再说了,U形结构非常契合人体坐姿时的曲线,使人们在使用时感觉更加舒适自在。

更重要的是,U形开口马桶会减少被盗的可能,以前经常有不法分子喜欢瞄准马桶圈下手,而如今U形圈的材料价值不高,所以说被盗率明显降低。

事实上,U形开口马桶的设计理念源远流长,最初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公共厕所的设计形式。

考古学家在发掘古罗马庞贝古城时,就发现了带有前端开口的坑位式公共厕所,这也恰恰说明古罗马人在公共卫生方面也有一定的意识,更是为后世的马桶设计提供了借鉴。

所以说,美国马桶前端保留U形开口的设计,主要是出于卫生和安全等多方面的考量,它非常契合美国本地人口的生理特点,让美国市民如厕更为方便、舒适。

尽管乍看起来有些奇特,但其背后包含了设计师们的人性化思考和用心设计,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小小卫生间器具的进步和创新之处。

U型马桶圈为何难以在中国普及?

虽然说马桶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但是U形开口马桶,在我国却河南流行起来。

要知道,美国人发明U型马桶圈,主要是因为美国肥胖人口比例高达40%,而过度肥胖会导致下身承重过重,容易被马桶卡住,此时就需要人工救援,所以说美国法律要求公共场所必须使用U型马桶,以防出现脱困事故。

相比之下,中国成年人肥胖率仅为10%左右,绝大多数中国人身材比较匀称,使用O型马桶是不会有困难的。

即使少数身材较胖的人,也可以在马桶前放一个小凳子,两脚稍微分开站立,就不会完全扣在马桶圈上,所以说出现脱困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再说了,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注重饮食均衡,进食油腻食物的频率不高,例如早餐选择稀粥,午餐以米饭或面食为主,夜宵也多是清淡小菜,而且进餐时间规则,偶尔才外出就餐或叫外卖。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谁被马桶卡住求救的。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公共厕所主要是蹲式便器,每个隔间就2-4个蹲坑,而马桶通常只有1-2个,主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准备。

一般健康人上公共厕所时,会第一时间找蹲式便器,即使地砖不太干净,也比和其他人共用一个马桶环更卫生,所以说公共场所无需大量配置马桶。

而老年及残疾人如厕,如果马桶上开了个口子,反而存在安全隐患,他们行动不便,很可能会被马桶前的空档绊到,造成跌倒受伤。

除此之外,部分传统观念依然影响着人们,比如人们会认为蹲式更卫生,担心坐式会痔疮等,这也是一些人不愿转换马桶的原因。

如果某人体型较胖,家人则会在马桶周围放一个手把手或手扶,以防出现安全事故,不会因为体重问题而打开马桶。

所以说,中国生活中并不存在马桶脱困的现实需求,U型马桶无法解决国人的实际痛点,自然也就难以普及开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