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钩沉054 | 于化云访谈录——与美同行:助推北京公共艺术事业大篇章

 顺其自然h 2023-09-16

首都规划历史研究专班

以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建立的研究小组,以建国以来首都规划的“城事人”为主要工作对象,对首都城乡规划建设重要成果开展回溯性研究,旨在从过去的规划建设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为新时代首都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采访嘉宾

图片

于化云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96年—2016年任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参与编制并推动颁布国内第一部城市雕塑管理政府规章《北京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暂行规定》(1988年颁布)、参与编写了第一部城市雕塑规划纲要《北京城市雕塑规划纲要》(1993年印发)、组织编写了第一部城市雕塑工程技术标准《城市雕塑工程建设质量技术规范》(2009年发布)。主导和主持的重要城市雕塑项目:1984年石景山雕塑公园雕塑,1990年北京亚运会场馆雕塑,1999年—2002年的王府井大街、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雕塑,2002年“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完成之日市政府批准为北京国际雕塑公园),2004年北京城市雕塑普查,2008年北京奥运会雕塑,2009年以后北京各条地铁线路的艺术品工作。

2023年6月2日,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所历史专班人员对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化云进行访谈。本文以此访谈为基础,深入了解他推动北京城市雕塑规划编制、标准制定、法规建立、公共艺术项目的工作经历和体会,引导读者了解北京市城市雕塑发展历程与成绩。

采访 | 高雅、王亚琦、赵幸、刘子烨、柳磊

撰稿 | 王亚琦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所

高 雅

您是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的第一任主任,是这项工作的开拓者。请问您是如何开始从事北京城市雕塑工作的,北京雕塑办成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于化云

毕业后去插队,后到农科院工作。1983年,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主持开展北京市第一次航空遥感工作,我因业余爱好摄影借调来参加此次工作,之后正式调入。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存在时间较短,后来改为了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首规委办”)。1984年,首规委机构内设置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首雕委”)和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首雕委类似现在的联席会机制,没有人员编制,而我作为首规委办的年轻人协助领导工作,参与了很多首雕委办的工作,也从此和城市雕塑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2年2月22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向中央上报《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十天内, 6位国家领导同志在报告上批示,同意拨款进行筹办,并提出在北京、上海开展试点工作。

1982年4月27日,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的刘开渠同志召集在京40多位雕塑家,传达中央工作指示。8月17至21日,城乡建设部、文化部、中国美协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城市雕塑规划会议,刘开渠宣布正式成立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小组,规划小组下设艺术委员会,计划在全国十余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并提出“初步打算在北京选择一个街头绿地作为试点,发动在京雕塑家设计创作,争取在82年底设计出一批方案,公开展览,进行评选,择优兴建”的工作计划。

图片

《北京日报》1984年7月21日头版新闻报道(来自城雕办档案资料)

时任北京市市长焦若愚同志批示“北京市雕塑组织应尽早建立,并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开展工作,特别是地铁各车站均应有美术或雕塑来装潢,市里也应挤出点钱支持他们”。1982年底,北京市城市雕塑规划领导小组成立,沈勃同志任组长。在规划组的组织下,第一批9件城市雕塑在1984年十一国庆节前完成,分别为《曹振贤烈士纪念碑》《画龙点睛》《飞吧》《夏天》《和平里》《读》《洁》《琴》。

图片

《画龙点睛》  作者:张友明  1984年

图片

《读》  作者:司徒兆光  1984年

首雕委成立后,积极推动各项城市雕塑工作开展,不仅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优秀城市雕塑落地,在城市雕塑规划编制、行业法规研究、促进行业发展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在此阶段的知名雕塑和雕塑项目有1984年建成的全国第一个雕塑公园《石景山雕塑公园》、长安街复兴门桥头1986年的《和平》雕塑和1989年的《海豚与人》雕塑、1990年北京亚运会场馆雕塑,以及众多矗立在北京街头和公园里的优秀雕塑作品。

图片

《母子情深》  作者:盛杨  石景山雕塑公园  1984年

图片

《凤凌霄汉》  作者:杨英风(中国台湾)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1990年

在首雕委的推动下,北京在1988年颁布全国第一部城市雕塑管理的政府规章《北京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暂行规定》。1993年颁布全国第一个城市雕塑规划纲要《北京城市雕塑建设规划纲要》,成为北京市城市雕塑建设的重要依据。

图片
图片

《北京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摘自“首都之窗”)

随着经济发展和地方对城市雕塑需求的增长,大量雕塑企业开始涌现。这些企业推动了城市雕塑建设发展,但也为城市雕塑管理带来较多问题,比如粗制滥造、设计低俗的雕塑引起社会反感。首都雕塑艺术委员会的组织形式类似于现在政府部门的联席会议机制,委员会成员来自不同的政府部门,没有常设办事机构,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行业管理。1995年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召开全市城市雕塑建设工作会,要求各个区县定出三年城市雕塑发展计划,每年至少完成一座。1996年5月,“首都城市雕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1996年12月,作为领导小组执行办事机构的“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雕塑办”)成立。雕塑办的职责是“落实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编制的《北京城市雕塑建设规划纲要》;制定北京城市雕塑远期、近期发展计划;开展城市雕塑建设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全市城市雕塑设计、制作加工单位的资质审查”。

王亚琦

从1996年成立到2022年机构撤并,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共有三任主任,而您是第一任也是在任时间最长的,应该说您是北京城市雕塑工作的缔造者与见证者。请您介绍一下您任雕塑办主任期间的重要城市雕塑工作及雕塑项目等。

于化云

成立初期,雕塑办只有4人,差额拨款,每年经费10万元(包括工资)。配合领导小组和各级单位先后完成了长安街雕塑、丰台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王府井地区的五期雕塑工程和王府井大街申奥雕塑展以及西单广场的多次雕塑展等。到2001年,因为开始启动2002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展(后来建成北京国际雕塑公园),雕塑办的工作人员开始增加,队伍逐渐壮大。

长安街被誉为神州第一街。长安街的每件作品都是精挑细选、精工细作的雕塑精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位于复兴门的《和平》和《海豚与人》,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年建成的《龙》《树》《蒸蒸日上》《和风》等雕塑。

图片

《海豚与人》  崔玉琴等  西长安街复兴门桥  1989年

图片

《龙》  作者:耿铁群  西长安街  1999年

图片

《和风》  作者:叶晨  东长安街建国门  1999年

图片

《蒸蒸日上》  作者:郝重海  西单文化广场(因地铁建设工程拆除)  1999年

《和平》雕像是国家领导人1985年送给日本长崎市和平公园的雕塑作品。为了保证雕塑质量,雕塑同时制作了三件,一件送给了长崎和平公园,一件建设在长安街复兴门,另外一件位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院内。

图片

《北京日报》1985年7月17日新闻报道(来自城雕办档案资料)

图片

《和平》  雕像作者:潘鹤、王克庆、郭其祥、程允贤  复兴门桥头  1986年

位于丰台区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组织建设的一个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一致抗日、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性雕塑公园,是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雕塑公园。公园占地20公顷,1995年7月7日奠基。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参与创作的艺术家也是个个满怀激情、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雕塑创作任务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承担,1995年年初开始创作设计,2000年完成雕塑安装,历时5年多。抗战雕塑园主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的设计方案通过公开征集产生,碑身正面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由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题写。纪念碑整体由巨大花岗岩和铜铸被压碎的侵略者坦克残骸雕塑组成,象征着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伟大力量和不屈不挠精神。这个项目因为雕塑数量多、体量大,雕塑放大需要较大的空间,美院院内的工作室无法满足需求,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城雕办找到了朝阳区酒仙桥的798工厂。抗战雕塑工作完成后,参与工作的一些艺术家和雕塑企业留了下来,继续租用车间厂房用于雕塑创作与生产,慢慢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进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98艺术区。

图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  作者:丁洁因、郝重海  2000年

图片

素描稿审稿  1995年

图片

泥塑放大稿审稿  1998年

图片

董祖诒教授指导泥塑放大  1999年

图片

于化云主任陪同市领导李志坚审稿  1999年

王府井地区城市雕塑始于1999年王府井商业街改造,雕塑项目具有一定实验性。经我建议,由雕塑办负责为王府井征集商业街标识,公开征集评选出的方案广受好评,就是现在王府井的“井”字logo。之后开始组织开展王府井的雕塑项目,从王府井一期、王府井二期、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东城区奥林匹克社区公园,几乎每年一个项目,连续做了五年,都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图片

王府井logo  作者:刘畅

图片

《王府井牌匾》  作者:郝重海、仲马、史抒青  王府井大街(因楼体改造已重新制作)

图片

《拉洋车》  作者:任琴嘎  王府井大街

图片

《剃头》  作者:时宜  王府井大街

图片

《金石图》  作者:仲马、胡彦林  皇城根遗址公园

图片

《对弈》  作者:朱尚熹  皇城根遗址公园

图片

《天妃闸影》  作者:严威  菖蒲河公园

图片

《菖蒲球》《菖蒲迎春》  作者:王虎等  菖蒲河公园

2002年,国家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举办 “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把北京城市雕塑推向了一个高潮。这次是中国举办过的最高规格的雕塑艺术展,一次性建成141件雕塑作品,并且同期建成占地330亩的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活动共收到62个国家的2400件设计方案,评选出来自40个国家的252件作品参展。同期开展了《半个世纪回顾-北京雕塑艺术文献展》《童心·绿色·未来-全国少年儿童雕塑制作大赛》《“快图美杯-雕塑在城市生活中”雕塑主题摄影展》《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通过雕塑展北京积累了大量国内外艺术家资源,为之后的2008年奥运会和一系列雕塑创作营活动打下基础。

图片

评审会现场

图片

专家审查方案。前排左起:盛杨、胥建国、曹春生、霍波洋、宣祥鎏、程允贤、陈启南、叶毓山。

图片

雕塑展开凿仪式部分雕塑家、志愿者、工人和组委会工作人员合影

图片

中国香港艺术家黎日晃(右侧戴草帽)与工人一起组装雕塑

图片

志愿者协助美国艺术家约瑟斯·墨洛雷斯与工人研究雕塑安装

图片

70多岁的日本雕塑家空充秋(戴蓝色头巾)与工人一起安装

图片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部分作品

刘子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的高峰期,从资料显示奥运期间北京建成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作品达210件。请您讲述一下奥运会的城市雕塑建设历程。

于化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北京城市雕塑建设推向高峰。奥运城市雕塑工作起步较早,前期开展了一系列的奥运会公共艺术研究,举办了多期公共艺术讲座和一次大型论坛活动。2005年市规划委与文化局联合启动“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收到全球艺术家2800多件方案,最终建成100件雕塑作品。作品主要建设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朝阳公园和国家大剧院。

图片

“奥运文化与公共艺术”交流座谈会  2006年

图片

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暨环境设施方案汇报展  北京规划展览馆  2006年

雕塑办还完成中轴线民族大道景观项目,建成《民族和谐阙》《农历坛》广场、《民族之花》琉璃(56件)雕塑。协助37座永久性奥运场馆建成一批场馆雕塑,为北京市留下一笔丰厚的奥运文化遗产。

图片

民族大道景观雕塑《民族和谐阙》和《农历坛》广场  作者:郝重海  2008年

图片

部分北京奥运会雕塑  2008年

柳 磊

北京雕塑办在北京地铁艺术品建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请您介绍一下此项工作当年是如何开展的。

于化云

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也十分有特色。北京地铁是国内建成最早的,地铁1号线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在建设2号线时,焦若愚市长批示 “特别是地铁各车站均应有美术或雕塑来装潢,市里也应挤出点钱支持他们”。就在西直门站、东四十条站、建国门站建成5幅壁画作品,这是国内最早的地铁艺术壁画。2007年,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侯一民先生致信北京市政府领导,提出要加强北京地铁艺术环境建设,市领导批示“确有必要”。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北京雕塑办和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从前期概念研究、方案审议、方案公示、作品放大、工艺材料研究、作品监制、竣工验收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建设,确保北京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品品质。先后完成6号线、8号线、10号线、14号线、昌平线、房山线、燕房线等几乎全部北京地铁线路。目前,北京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品有近300件作品。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对改善乘客乘坐感受、提升地铁空间艺术氛围、宣传优秀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地铁2号线建国门站、东四十条站壁画  1985年—1986年

上排左-建国门站《四大发明》  作者:彦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