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对与大国的战争:解析美国陆军新编标准重型师规划

 小飞侠cawdbof0 2023-09-16

图片

在大国竞争卷土重来的新时代,美国陆军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以应对可能的高烈度战争。作为美国陆军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美国陆军对于部队编制开始进行部分调整,不但师级单位从管理机构重新获得作战指挥权,而且职能和组织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新的标准重型师规划就很能说明问题。

2021年年初,美国陆军参谋长麦康维尔将军制定了“瞄准点2035”(Aim Point 2035)全面转型目标,目的是为未来的地面大规模作战(LSCO)做好充足的准备,根本的着眼点则是为了应对大国竞争。为此,陆军必须在2028年完成中间转型。当年8月,美国陆军训练和条令司令部(TRADOC)又完成并提交了美国陆军“航路点2028/29”(Way Point 2028/29)战略规划文件,以为美军在多域作战(MDO)架构内取得胜利进行前置规划。为了实现陆军“瞄准点2035”未来愿景目标,美军将在“航路点2028/29”前实现对现有部队改组,这涉及对目前美国陆军编制的重大转变。主要内容就是重新回归以师级单位为中心的部队编组。而在美国陆军根据“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规划的5种类型的陆军师中,新编标准重型师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类型。

背景
“师”是美国陆军中的基本战术兵团,它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且同时拥有行政管理和作战指挥大权。但在2005年,美国陆军决定改变原本以师为中心的部队组织模式,改为以模块化旅级战斗队(BCT)为核心的部队。目前美国陆军的旅级战斗队分为三种,包括:装甲旅战斗队(ABCT)、“斯特赖克”旅战斗队(SBCT)、步兵旅战斗队(IBCT)。简要来说,旅级战斗队组成包括1个旅部连、3个步兵营/CAB营、1个骑兵中队、1个野战炮兵营、1个工兵营、1个旅支援营。旅战斗队的合成化程度相当于缩小的师,作战要素完备。装甲旅战斗队为围绕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与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合同化部队,“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则是以“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为主的部队,步兵旅战斗队为具备高战略机动性的轻步兵部队,依照作战用途分有空降、空突、山地三类。BCT的概念在2001~2021年期间的全球反恐战争中取得了成功

美国陆军共31个旅级战斗队,包括11个装甲旅战斗队、7个“斯特赖克”旅战斗队、13个步兵旅战斗队。然而美军高层认为BTC对于未来可预见的大国竞争却并不完全合适。一旦与军事体系健全的对手进入大规模交战状态,只有在建制上更为“厚重”的部队组织形式才能保证足够的作战韧性。所以,在美国陆军过渡性的“航路点2028”规划里,虽然仍保留了部分BCT,但将不再以此为核心设计部队。陆军部队将被分成5种陆军师,分别为:空降联合强进入师(JFE)、空突联合强进入师(JFE)、标准轻型师、标准重型师、突破重型师。而其中由于标准重型师在冷战中就是美国陆军的中坚,所以重新恢复的标准重型师在反映美陆军此次战略转型方面十分具有典型性。

重型师的第6次调整
依据“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规划的标准重型师,本质上是历史上美国陆军装甲师/机步师作为作战单位的回归,也是美国陆军重型师在历史上的第6次编制调整。美国陆军编成装甲师的历史始自二战时期。自那时起,其编制就不断在调整变化。

1940~1942年美国陆军装甲师编制组成情况如下:师司令部与师部连,325人;1个装甲旅,辖3个装甲团,6045人,装备中型坦克108辆,轻型坦克260辆;1个装甲步兵团,2135人,半履带车94辆;1个装甲炮兵团,2127人,辖3个炮兵营,装备105毫米榴弹炮36门;装甲侦察营,763人,轻型坦克13辆,半履带车及侦察车62辆;工兵营、补给营、军械营、通信连、医疗队等。全师人数14620人,有中型坦克108辆,轻型坦克273辆,榴弹炮36门,迫击炮41门,反坦克炮38门,机枪720挺,冲锋枪30支,步枪1992支,各种车辆2000余辆。

1943年之后,美陆军装甲师编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师部及师部连:师下设2个作战指挥部与1个预备指挥部,作战指挥部辖部不固定;3个装甲营:每营包括3个中型坦克连(各17辆)、1个轻型坦克连(17辆)、营部排(2辆中型坦克,1辆半履带车)、侦察排(吉普车6辆)、武器排(2辆半履带车,3辆M4/105坦克或M8自行榴弹炮);3个装甲步兵营;3个装甲炮兵营,每营有M7自行榴弹炮18门;另有装甲侦察(骑兵)营、工兵营、补给营、军械营、通信连、医疗队等。全师1.1万余人,中型坦克168辆,轻型坦克64辆,自行榴弹炮54门,装甲车80辆,自行反坦克炮36辆,迫击炮94门,火箭筒669具,机枪940挺,其他各种车辆将近1500辆。二战结束后,美陆军装甲师编制继续在不断调整变化。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适应核武器战争的需要,美军编制作了重大改组,将“三三制”师改为“五群制师”。1956~1957年间,所有的现役陆军师(包括装甲师)都改成了五群制师,至1960年国民警卫队与后备队师也完成了该项改革。

20世纪60年代初麦克纳马拉就任国防部长,把陆军现役师从11个增加到16个,取消后备队并入了国民警卫队。针对五群制师在实践中使用不理想的问题,自1962年初起又改为“三旅制师”,建立了4种类型的师:步兵师、装甲师、空降师和机械化步兵师,1965年起又组建了空中机动师。每个师有1个直属队和3个旅部,3个旅部平时不下辖营单位,战时按积木式辖数目不定的若干战斗营(一般2~5个)。比如装甲师为6个装甲营、5个机械化营。师属炮兵为3个155毫米榴弹炮营与1个12门制的203毫米榴弹炮营,另外还有一个导弹营。

这一时期美国陆军“三旅制师”装甲师还包括师支援司令部,由一名副师长指挥,负责所有技术与支援部队(保养营、卫生营、补给营、财务连等);航空营,辖1个营部连、1个全般支援连(负责侦察、联络)和1个空运机动连(含3个空运排,每排8架运输直升机);工兵营,辖5个连,内含1个舟桥连;通信营,辖3个装备电话、电传打字机、远程无线电台的通信连;装甲骑兵(侦察)营,辖3个装甲骑兵连(装备坦克、装甲车、自行迫击炮)和1个武装直升机空中骑兵连;军事情报营,以从事电子战为主;防空营,装备M163“火神”式自行高炮和防空导弹;宪兵连、防化连、师军乐队等。总人数18000人,M60A3坦克351辆,装甲输送车376辆,陶式反坦克导弹154部,龙式反坦克导弹200部,M109A1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54门,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12门,迫击炮107门,直升机173架(其中攻击直升机51架),M48“小槲树”防空导弹发射车24辆,M163“火神”自行高炮24辆,肩射导弹(“红眼”)72具。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又进行了二战后的第3次编制改革(也是自二战开始的第5次调整),以创造一支能打多种类型战争的“最佳陆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86型师。在三旅制师的基础上,将全部地面师(包括陆军师与海军陆战队师)划分成重型师(有装甲师、机步师)、轻型师(有摩步师、轻步兵师、空降师、空中突击师)和陆战师。经历了冷战结束后的过渡时期后,在21世纪初,美国陆军进入了以BCT为核心的时代,但美军师级单位并没有撤销,只是作为旅战斗队之上的一级管理机构在发挥职能作用,并不负责作战指挥。比如,美陆军第1骑兵师就下属第1装甲旅战斗队、第2装甲旅战斗队、第3装甲旅战斗队、骑1师战斗航空旅、骑1师师炮兵群、骑1师保障旅;第1装甲师下属第1装甲旅战斗队、第2装甲旅战斗队、第3装甲旅战斗队、装1师战斗航空旅、装1师师炮兵群、装1师保障旅;第2步兵师下属第1“斯特赖克”旅战斗队、第2“斯特赖克”旅战斗队、步2师战斗航空旅、步2师师炮兵群、步2师保障旅、第210野战炮兵旅;第82空降师下属第1步兵旅战斗队(空降)、第2步兵旅战斗队(空降)、第3步兵旅战斗队(空降)、空降82师战斗航空旅、空降82师师炮兵群、空降82师师保障旅;第101空中突击师下属第1步兵旅战斗队(空突)、第2步兵旅战斗队(空突)、第3步兵旅战斗队(空突)、空降101师战斗航空旅、空降101师师炮兵群、空降101师师保障旅等。

而随着“瞄准点2035”、“航路点2028/29”等战略文件的颁布,美军师一级单位又开始由管理机构的职能回归传统作战单位的本色。美国陆军重型师(装甲师/机步师)则随之开始了历史上的第6次编制调整。其总的编制原则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重新收回作战指挥权的旅战斗队合同化色彩,将之由BCT重新还原为相对较为单纯的作战旅(装甲旅、“斯特赖克”旅),重新将师作为基本的战术合成作战单位。

并非86型装甲师的重复
就美国陆军重型师的编制调整历史而言,第5版,也就是86型师的装甲师/机步师所获评价最高。86年重型师与以前三旅制师(第4次调整)相比的主要变化有:战斗营由原来的“三三制”改为4-3-4体制;机步营的“陶”式导弹发射器由原来的18部增为66部;师属炮兵原来的12门制M110自行火炮营编入军,师增编1个9门制MLRS火箭炮连,155毫米自行火炮营火炮数由原来的18门增加到24门;师防空营的自行高炮增加到36辆;师航空分队与侦察营合并扩为战斗航空旅;师支援司令部新增3个前方支援营,平时由支援司令部掌握,战时由旅指挥;20世纪90年代又增编了一部分技术部队,如工兵营扩为工兵旅,等等。

重型师编制组成如下:师司令部与师部连(装甲师276人,机步师277人);3个作战旅:每旅旅部与旅部连90人,装甲师有6个坦克营、6个机步营;机步师有装甲营与机步营各5个;师炮兵,由司令部及司令部连、3个M109系列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各24门)、1个MLRS多管火箭炮连(9门)、目标搜索连组成。装甲师师属炮兵2516人,机步师师属炮兵2540人;战斗航空旅,由旅部和旅部连、骑兵营、2个攻击直升机营、航空指挥连、全般支援航空营组成,共1566人。骑兵营(侦察营)由营部和营部连(装备“陶”式导弹发射车和M3骑兵战车各2辆)、2个地面骑兵连(各由3个骑兵排、1个迫击炮排和保养排组成,装备M3战车与“陶”式导弹发射车各12辆,107毫米迫击炮6门)和2个空中骑兵连(各装备8架OH-58)组成;1个攻击直升机营由营部及营部连、航空保养连、3个攻击直升机连组成,装备24架AH-64;全般支援航空营装备24架UH-60、6架OH-58、3架EH-60;师支援司令部,辖司令部与司令部连、基本支援营、3个前方支援营、航空保养连、器材管理中心,共有2917人(机步师为2903人)。基本支援营下辖营部与营部连、汽车运输连(149人)、重装备保养连(227人)、轻装备保养连(175人)、卫生支援连(126人)、补给与勤务连(180人)、导弹支援连(128人);1个前方支援营辖营部与营部连、保养连、补给连、卫生连,共463人;工兵营,辖营部与营部连、4个工兵连、1个舟桥连,共889人。20世纪90年代工兵扩为工兵旅,辖3个工兵营;防空营,辖营部及营部连、3个防空连。装备自行高炮与防空导弹;通信营,辖营部与营部连、指挥通信连、前方通信连、通信支援连,681人;军事情报营,辖营部与作业连、电子战连、勤务支援连,313人;其他师直属部队:防化连145人,宪兵连148人,师乐队41人。

86型装甲师全师人数16993人(20世纪90年代达1.9万余人),机步师人数17278人(20世纪90年代达2万余人)。重型师装备为:M1A1/A2型坦克348/290辆(装甲师/机步师),M2步兵战车216/280辆,M3骑兵战车100辆,M901反坦克导弹车48/60辆,“标枪”式反坦克导弹144/180部,MLRS多管火箭炮9门,M109A1/A2/A6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72门,M106型107毫米重迫击炮66门,M981型火力支援车48辆,AH-64攻击直升机48架,OH-58观测直升机50架,EH-60电子战直升机3架,UH-60效用直升机30架,自行高炮36辆(一度使用“约克中士”,后改为“火神”),防空导弹发射车18辆“小檞树”,防空导弹36部“复仇者”或72部“毒刺”。

美国陆军86型重型师是冷战最高峰时期的产物,也就是说这同样是大国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的产物,所以在当下美国的战略转型中,有观点认为重新回归的第6版标准重型师难免会有86型重型师的印迹。更何况,当年86型重型师的很多主战装备,其同系列的改进型号仍然是美陆军的现役装备。如“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战坦克、“布雷德利”系列步兵战车、M109系列155毫米自行火炮、“阿帕奇”系列攻击型直升机、M270/M142系列多管火箭炮等皆是如此。这就更加有理由认为,当前正在重新编成的第6版标准重型师,很可能会是86型重型师的现代化重现。

不过,实际情况是86型重型师或许会为当下美军6版标准重型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但后者却并非前者的简单重复。比如根据“瞄准点2035”、“航路点2028/29”等战略文件,第6版标准重型师编制将包含师部营、1个军事情报营、2个装甲旅、1个“斯特赖克”旅、1个陆军航空旅、1个炮兵旅、1个师属工兵营、1个防御旅、1个师保障旅。显然,仅就大结构层面的作战旅而言,第6版标准重型师的“斯特赖克”旅就是86型重型师所没有的新质元素。另外,防御旅和保障旅这两个非作战旅,在86型重型师中也找不到能够严格对应的结构性元素。

事实上,防御旅(PB)是在美军“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规划的一个新设的部队编制,是以为先前美军的机动增强旅(MEB)为基础改建而来,组成包括1个工兵营、1个宪兵营、1个机动近程防空营(M-SHORAD)、1个核生化防护营、1个旅支援营。作用和我军合成化部队的防空单元一样,负责为标准重型师提供掩护支援。其中机动近程防空营将装备轮式底盘的“早期型机动近程防空系统”与“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为重型突破师提供伴随式近程防空。这个防空营是整个防御旅(PB)的核心。“早期型机动近程防空系统”是在“斯特赖克”A1装甲车上加装以色列RADA电子工业公司的“多任务半球雷达”、L3威斯康姆的MX-GCS电光/红外传感器和穆格集团的“可重配置综合武器平台”研制而成。标配的武器为4联装”毒刺”防空导弹、双联装“地狱火”反坦克导弹、一门M230型3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主要负责8000米范围内的近程防空。“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则是一款50KW的高能激光武器,主要负责提供持续的反无人机以及反火箭炮、火炮、迫击炮火力。同样采用了“斯特赖克”A1底盘,集成了Ku720小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该雷达能有效探测8000米外的无人机、迫击炮弹等小型目标。还装备了AN/VLR-1前视红外系统、自动视频跟踪装置和激光测距机,具备独立的目标截获与跟踪能力。“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可以捕捉、跟踪和打击位于5000米范围内、飞行高度10~3000米的巡航导弹、直升机或无人机目标。“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最大优势就是低成本,一次激光发射成本仅需30美元,在执行反无人机蜂群作战时能够取得比传统防空武器更好的战果。

保障旅则相当于86型重装师的基本支援营、前方支援营的整合。通常包括1个或多个加强的战斗保障支援营、1个油料营和1个机动运输营,负责支援战术级的保障行动。另外,保障旅还编有一个专业部队营。负责指挥和控制保障旅所有配属、加强和作战控制的单位。它的核心能力是建立一个营指挥所,执行作战流程,同步支援任务,计划、准备、执行和评估保障旅内部的支援需求。该营由1个指挥组、牧师组和协调参谋组成,最多可以指挥多达7个单位。专业部队营的建制内分队是营部连,包括维修分排、医疗救护队和医疗后送队,可以得到信号连、人力资源连和战区财务管理支援单位的加强。而在作战旅级层面,第6版标准重型师也与86型重型师有所不同,比如标准重型师的装甲旅将由1个旅部连、3个联合兵种营(CAB)、1个骑兵中队、1个装甲工兵营、1个旅支援营组成;而“斯特赖克”旅将由1个旅部连、3个轮式装甲步兵营、1个轮式装甲骑兵中队、1个旅支援营组成。

需要提及的是,2021年5月美国陆军宣布将退役“斯特赖克”旅内的105毫米M1128“机动火炮系统”(MGS),改为以30毫米中口径武器系统(MCWS)机关炮运载车和CROWS-J“标枪”导弹车补充。随后在2022年8月美军表示确定不会为“斯特赖克”旅补上大口径直瞄火力车辆,于是有部分观点质疑这会导致相关能力的缺口。不过随着对“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解析的明朗化,由于“斯特赖克”旅虽然摒弃BCT编制而改以重型师为中心,这意味着若有需要,“斯特赖克”旅将可获得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加强,基本上消除了MGS退役的隐患。也就是说,伴随M1128机动火炮系统退役,“斯特赖克”旅将不再有固定编制的大口径直瞄打击火力,但却可从重型师获得坦克分队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重型师的炮兵旅由2个155毫米履带式装甲炮兵营和1个155毫米牵引式炮兵营组成,这与装甲旅战斗队与“斯特赖克”战斗队比例相同。这实际上是又一个第6版标准重型师与86型重型师的不同之处。虽说牵引炮兵营来自原“斯特赖克”旅战斗队炮兵营,但未来随着美军“下一代榴弹炮”(NGH)车载榴弹炮项目进展,也将开始换装新型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另外同时还需要看到的是,在“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规划中,标准重型师在战时还将获得来自更高一级单位的力量加强。也就是将依照作战需求适时分配来自军级的下属单位,包括远征信号营、多管火箭系统炮兵营、EAB炮兵营、间接火力防御系统(IFPC)防空营、特种部队连、远征军事情报旅、电子作战连、综合电战营、工兵营、排爆营、军情支援营、民政营、医疗旅、医疗营。比如M142“海玛斯”,目前配属在美陆军第1军与第18空降军的炮兵旅内,在“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规划中,可以视情况加强给标准重型师,M270当前配属在驻欧非美军(USAREUR-AF)第3军、第8军的炮兵旅内。在“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规划中,也可以视情况加强给标准重型师。

军属EAB炮兵营装备155毫米58倍口径“增程火炮炮兵”(ERCA)榴弹炮,主要是作为纵深反炮兵火力使用,在战时视情况可加强给标准重型师。间接火力防御系统(IFPC)防空营主要用于保护陆军部队与基地免受亚音速巡航导弹、第3级无人机系统、火箭弹的威胁,2020年美军选择了“铁穹”作为暂时性的IFPC增量1临时方案,而在2021年8月全新设计的“持久护盾”系统又击败拉法尔的“铁穹”获选为IFPC增量2防空系统。此外还有“间接火力防御系统-高能激光”(IFPCHEL)与“间接火力防御系统-高能微波”(IFPC-HPM)也将在间接火力防御系统防空营内列装。

第6版标准重型师还有其他一些不同于86型重型师的特点,比如为了在人员名额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依旧能有效地应对同时发生的两场地区性冲突,第6版标准重型师第一次把单个的后备人员编入了现陆军师。根据第6版标准重型师的编制,有417名后备人员被编入陆军师,其中国民警卫人员255人,后备队员162人,该后备人数约占全师总人员的3%。通常,这些人依旧在原来的后备部队服后备役,只是佩戴所属新编部队的臂章,表明现属于哪个师,当新属部队需要执行战斗任务时,这些后备人员需听命令执行现役任务。再比如,考虑到信息时代战争的特殊性,第6版标准重型师在规划时扩编了情报侦察部门的人员和装备实力。第6版标准重型师情报营有438人,比改编之前增加了49人,航空、炮兵旅也都增派了1个情报分析小组。这些增强的侦察分队和情报小组将使第6版标准重型师的侦察能力、分发传输能力以及情报应急处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新编标准重型师作战职能定位
编制是为职能服务的。所以美国陆军第6版标准重型师的作战职能定位是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在根据“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规划的5种陆军师中,美陆军重型师实际上有两种,即突破重型师和标准重型师,两种重型师的作战职能定位是不一样的。

突破重型师是美国陆军为应对大国竞争所提出的全新设计理念,也是美国陆军有史以来最为重型的装甲师。突破重型师的编制包含师部营、3个装甲旅、1个师属骑兵中队、1个战斗航空旅、1个炮兵旅、1个工兵旅、1个防御旅、1个师保障旅,总兵力在1.2万人左右。一共装备了261辆M1A2SEPV2主战坦克、363辆布雷德利步兵战车、288辆AMPV装甲车(替代M113装甲车)、54辆155毫米XM1299自行榴弹炮、54辆M1287型120毫米自行迫击炮,以及130架各型直升机。其中XM1299自行榴弹炮采用了一门155毫米的58倍口径XM907加榴炮身管,最大射速为10发/分钟,在使用标准炮弹时最大有效射程约50千米。发射155毫米冲压滑翔炮弹时的射程可超过100千米,用以提供远程火力压制。另外,在战时还会加强一个军属远程火箭炮旅,编有2个多管火箭炮营,配备32套M270A1多管火箭炮系统,用于提供远程覆盖火力。重型突破师里负责反装甲作战的除了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阿帕奇”直升机之外,师属骑兵中队配备了CROWS-J“标枪”导弹遥控武器站的电动轻型侦察车同样可以用于反装甲作战。突破重型师每个师属装甲旅下辖3个联兵营(装甲合成营)、1个装甲骑兵连、1个机器人作战车辆连、1个旅工兵营和旅支援营。每个联兵营是由2个坦克连(M1)和2个机步连(M2)组成,而装骑连则也是2个坦克排和2个装骑排(M3)所组成。机器人作战车辆连是新突破重型师设的单位。装备RCV无人坦克。这款无人坦克有轻中重三个版本,分别是RCV-L(小于10吨),RCV-M(10~20吨)和RCV-H(30吨)。分别装备反坦克导弹、中小口径链式机关炮、105毫米或120毫米口径坦克炮,其中RCV-H具备正面对抗主战坦克的能力。事实上,在“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规划中,突破重型师主要用作进攻的矛头,扮演撕开中俄这类重量级对手防线的重任。

相比之下,标准重型师的重型化程度要稍逊于突破重型师,但战场机动性更高,这主要体现为3个作战旅中有一个是“斯特赖克”旅。另外,突破重型师作战旅下辖完整的装骑营,而标准重型师只有装骑连,同时也没有师属装骑营。标准重型师与突破重型师编制上的差异化当然是有意为之的。按照“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的规划,能力更为均衡的标准重型师将拥有比突破重型师更宽泛的任务频谱。在进攻任务中,可作为突破重型师的第二梯队投入纵深,发展胜利;而在防御性任务中,则可以凭借更好的作战韧性和耐久性与强敌进行反复拉锯。

结语
编制结构是一支军队军事战略、作战思想和建设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支军队转型建设的风向标。通过编制研究,可以直观而又深刻地感受一支军队的发展走向和战斗力状况。当前,美陆军仍然采取以旅为核心的模块化编制,这也是人们对美陆军的普遍印象。

但实际上,在大国竞争战略的牵引下,美陆军编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发布前,为了应对大国竞争,美国陆军在部队编制方面的主要变化是设立“全域作战特遣队”/多域旅,这是一个“过渡性”单位。在欧洲,“全域特遣队”/多域旅相当于一个自带电子对抗、电子侦察、通信情报、无人机、高空气球和机动短程防空单位的火箭炮旅,在亚洲,“全域特遣队”/多域旅相当于一个自带各种辅助单位的战术导弹旅。而在“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发布后,美国陆军战略转型的部队编制改革开始进入深水区。开始把现有的若干旅级战斗队单位合并在一起,恢复师机关的指挥作战能力,把这些旅级战斗队单位的支援火力部分收归师属,然后再把多域旅所拥有的远程打击、侦察监视、电子对抗、无人机等新质能力也交给师。

而在由此出现的5类新型陆军师中,最具典型性的则莫过于标准重型师了。此外,在“航路点2028/29”战略文件引导下,美陆军还在筹划组建新型战区火力司令部,启动新的军级机关(第5军)的重新入役程序,并推动军、师司令部向多域司令部转型。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美陆军极力备战大国战争可见一斑!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23.07.003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