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0年,地主家搜出100大洋欠条,署名朱德,朱德:立刻接到北京

 老生常谈妙笔生花 2023-09-16

忽然有一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到你的面前,告诉你他已经年过200岁,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惊诧,因为在你的认知范围内,能达到这样一个寿命的老人寥寥无几。
同理,假如你生活在一个几乎没有历史的国度,比如漂亮国,200多年发历史,当你第一次走进中学,听到老师告诉你在神秘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个时候你作何感想?
这就是自幼的观念带给我们的影响,即使沧海桑田,历史轮转,依旧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更改,我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并被这样的观念所左右而不自知。
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发生过这样的事件,傅德辉,职业,地主,因为自由观念的影响,我们常常先入为主地认为,地主是旧时代的吸血虫,其实职业和某种名词之间并不是必然之间存在这种联系。
傅德辉无疑就是一个例外,古人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是切实经过其中酸辣折磨的人物吐露出的真理,连肉体的基本运行都难以维持,那还谈得上理想和追求。
莫言曾经在自己的小说中提到过,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厨房的厨师是那个时代的掌控者,他们像垂钓者下饵食一样将食物挂到一根木棍上,饿到发晕的女孩子像鱼儿一样跟随食物移动着自己的躯体。
鱼饵带着鱼儿离开喧闹的人群,来到一处静谧的山林,在婉转的鸟声中,鱼儿得到心爱的鱼饵,同时也落入垂钓者的手中。
因此食物的满足是一件多么至关重要的事情。傅德辉的幸运之处在于他虽然生在乱世,但是家中良田千顷。
傅家耕读传家,傅德辉自幼通文,凭借努力和天赋学得一身的本领。自从魏源在清朝末年提出“开眼看世界”后,多少富贵人家的子弟都会被送到国外。
父辈们的目的是让他们去镀金,却不想后辈们在镀金的过程中,思想经受了一番洗礼,彻底走向某些父辈的反面。
于是他去往德国,在德国他认识了另外一位来自中国的青年,青年操着一口四川口音,青年告诉他自己名字叫做朱德,他告诉青年自己的名字叫做傅德辉。
两个心目当中都一个救国梦,面对着任人欺辱的中华民族,他们都是义愤填膺,朱德告诉他自己曾经只身前往上海,寻找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
他明确告诉他,自己渴望加入党派,却不想遭到陈独秀的拒绝,他告诉他:“你还很年轻,目前所能做的事情就是提升自己。”
因为这句话,他坐上轮船,漂洋过海去往当时的德国,异国他乡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出身贫寒,在德国的第一天就遇上难题,语言不通,而当地的学校都是以德语讲学。
不得不佩服当时的一批青年,在那样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们克服千难万险到他乡去获取新知,从来没有想过退缩,他们半工半读,意在修炼自己,将来用以救亡图存。
然而,朱老总太难了,他凭借着《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激励自己,走过一个又一个的险滩。
可是一分钱难道英雄好汉。
很早之前他听母亲讲过这个故事,有一个武艺高强的勇士,徘徊在一处西瓜摊前,他问老板:“西瓜多少钱一个?”老板是一位聪敏之人,他看着眼前这位衣衫褴褛,背部负剑的年轻人,说道:“一文钱一个。”
老板害怕勇士因为他的价格高而以伸张正义的借口抢夺他的西瓜,勇士听到价格后,仰天长叹,他此时已经身无分文,转身离开西瓜摊。
小时候他一直追问母亲勇士后来的去处,母亲告诉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时候他切实体会到勇士的困境,无钱真是寸步难行。
他找到傅德辉,提出了借钱的想法,傅德辉直接问他:“需要多少”,他说:“100万大洋。”傅德辉二话没说,就将钱借给了他。
那时候的朱老总并不知道自己多年后会成为挽救中华民族的领袖,他只是心中时时刻刻装着一个祖国。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来到了民族的决胜关口,全国实行土地改革。
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我们必须承认土地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壮举,自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到后来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无不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但是这个空想一直悬而未决,直到那个时候才得以实现。
而关于当年的借债,后来随着他和傅德辉的分别,随之不了了之,他渴望找到傅德辉,却因为多年的辗转奔波,再也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
直到后来他接到借条的那一刻,他的手不自觉开始颤抖,似乎回到当年在德国的奋斗时光。士兵们问他:“我们在他家中发现这个,不知老总是否认得傅德辉其人?”朱老总说:“岂止认得,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傅德辉从决定借给朱老总那100大洋起,从未想过归还的事情,不然他早就拿着手中的借据到京城寻找老总,凭借患难之中的情义,他相信老总肯定会对他有一些国家允许内的格外照顾。
但是他没有,他不需要。士兵们翻出借据的时候,完全不敢相信村中还有和老总同名同姓的人物,结果发现村中此人,而且村中人人夸赞傅德辉仁义善良。
事关重大,朱老总告诉士兵们:“立刻接他到北京来。”
就这样傅德辉和朱老总在时隔多年后,在新中国的首都相见,他们重叙了分别后的思念,老总问他回国后都在做些什么?他说自己本打算实业救国,奈何外部环境冲击,他只能像《子夜》里的吴荪甫,结果血本无归。
后来他再也无心经营工业,回家乡继承了祖业,直到今天。朱老总了解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化工人才,介绍他到新中国的部门任职,用他的学识为祖国做贡献,他激动地点了点头,说:“好!”
似乎他一直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