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望正大街

 九歌珍藏阁 2023-09-16

◇李一凡

零陵正大街,一条千年古街。那层层叠叠的路上,记载了古城零陵繁华的过往和悠长的历史,也留下我难以忘却的童年记忆。

这条街离我家很近,儿时经常在大街上闲逛。那里曾经有鳞次栉比的商铺,有热闹喧哗的戏院,有满街吆喝的小贩,也有那敲打铁皮的手艺人……

而今,这一切仿佛烟消云散,昔日的繁华已无法寻觅,只留下一条落寞空寂的老街。每每放步徜徉,总不免思绪万千。

历史上的正大街,是古城零陵最长最大的一条街道,也是最繁华的商业街。它东倚千秋岭、东山,西望潇水,北起鼓楼,南至太平门,全长二华里,宽丈余。虽然穿越千年,但基本格局始终未变,只是岁月沧桑,让它变得更加古旧。

正大街起于何时?史志上尚未找到明确记载。据明·洪武《永州府志》载:“……大街,自鼓楼达太平门。”说明在明代初年,正大街已颇具规模。1992年版《零陵县志》清晰描述了清代、民国时期的正大街:“其主要街道称正大街,由鼓楼至太平门,二华里,宽丈余,路面铺以青石板。正大街与连同其间的十字街和鼓楼街为商业中心,以大西门地段最为繁华。”这条街曾是零陵最繁华的闹市区,也是古城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青砖墙,木阁楼,旧院落……还依稀可见,历史给它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

曾经的正大街,既是零陵的商业中心,也是交通中心和文化高地。古时零陵曾有七座城门,这条街曾串起的三座城门(太平门、小西门、大西门),都与正大街相通联。也就是说,从这三座城门进出的行人,都得经过正大街。此外,勾连着九条街巷:鼓楼街、鼓楼巷、总督苑、三多坊、新街、大西门街、七层坡、文星街、城隍街等,凸显了正大街不可撼动的中心地位,其繁华自然可想而知。

除了商业繁华和交通忙碌外,这里也曾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正大街倚靠的千秋岭,曾经是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蒋琬的故居。岭上有一座千年古寺——龙兴寺,当年柳宗元谪贬永州,无以居所,就在龙兴寺借居四年之久。南宋名相张浚,因力主抗金,被奸臣所害,遭贬永州,居住在毗邻正大街的文星街。其子张栻陪父亲蛰居零陵十余载,潜心研究理学,成为一代理学大师,与朱熹、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故此,正大街的千年文脉相承也成为历史佳话。

自古以来,充盈着市井烟火的正大街,商业繁华绵延千年。特别是晚清和民国时期,零陵正大街的商业逐渐步入巅峰。商业店铺集聚成列,店里商品满目琳琅:百货店、南货店、绸布店、金店、日杂土产店、药店、书店、洋货行……比比皆是。据《零陵地区商业志》记载:“经商者多为外地人,其中江西人经营绸布、药材,福建人经营烟丝,广东人经营百货、洋货,衡阳人经营南货,宝庆人经营瓷铁,本地人多从事熬糖及饮食业。”当年的正大街集中了零陵的大商大贾,如同义和、集成、广济昌、李修和、永泰顺等五家大百货绸布店均开在这里。还有一家著名的书店——开明书局,是永州地区首屈一指的大书店。

当时这条街上的酒楼茶舍也不鲜见,如东坡楼、天心楼、普天春、德云楼等酒楼,都是一代餐饮名店。光顾酒楼茶馆的多为达官贵人,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粉铺饭馆也不难觅,特别是在大西门一带,至今仍享有盛名的大西门凉拌粉就发祥于这里。

女作家李茵《永州旧事》一书描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零陵大西门、正大街一带的市井生活:

到了夏、秋季节,大西门更成为一个土产交易的热闹场所……农民卖了自己的土产,再在街上买些他们需要的东西回去,扯布、称盐,买洋瓷脸盆、胶鞋、洋油、洋火等等,有些买回去再转给其他农民。

我认为,正大街的历史,也可以看作是零陵的一部商业史。当年多少人在这里奋斗、挣扎、发迹,谱写了一部部辛酸苦涩的生意史。我的发小黄泰伶先生,家住紧邻正大街的水晶巷,他提起父亲的经历,常常潸然泪下。他父亲名叫黄淦冰,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家境贫苦。七岁跟其父逃荒来零陵投靠亲友,家里贫困潦倒。黄淦冰十二岁,就进入正大街店铺学徒,十三岁就跟师傅奔走长沙、衡阳,吃尽苦头,尝遍辛酸,同时也练就一身本领,逐渐成为一名精明的生意人。三十来岁独立开店,他所经营的绸布店——永泰昌,成为零陵一家名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迎来了一个全民经商的时代,正大街似乎充当了这个时代的主角:个体私营商铺充斥了整条街,服装店一家又一家,布匹摊一摊又一摊。甚至沉寂了二十年的老字号商家突然又冒出来了,如兰芳斋、永一药号等等。整条大街及毗邻的几条街,都洋溢着热烈的商业氛围,吆喝、喧哗、吵闹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曾记得,正大街不仅是热闹的商业街,也是演艺街和工业街。

民国时期的正大街,曾经出现了两个戏院,一个是“和平戏院”,一个是“大众戏院”。当时的戏剧班子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艺人们轮番在这两个戏院演出,吸引了不少戏迷。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戏剧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旧戏院的基础上,建设了两个规模较大的新剧院:一是人民剧院,在原“和平剧院”的旧址上建立。作为零陵专区祁剧团的驻地,将祁剧艺术推上了高潮,涌现了名震三湘的祁剧明星颗颗珠、李泥巴、九岁红、蒋亚炳等名角。他们曾几次进京演出,引起较大轰动;二是朝阳剧院,由过去的“大众戏院”改建而成。作为零陵县花鼓戏剧团的驻地,零陵花鼓戏的前身祁阳花鼓灯和道县调子,两戏合流,诞生了零陵花鼓戏。作为省级非遗,花鼓剧团得以保留至今。

有了两大戏院,这条街更增添了繁华。我年幼时,正是娱乐贫乏的年代,常常为两个剧院里的各种文艺演出所痴迷。这里也吸引着全城人的关注,每逢演出总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我的同学李海明,曾经担任零陵花鼓剧团团长,也是二胡演奏家,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回忆起戏剧文艺鼎盛的年代,他也是感慨万千。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大办工业的时代,潮流之下的正大街也曾蜕变成为一条工业街。在这条不长的街上,竟然办起了近二十家工厂作坊。稍有名气的就有:东风机电厂、镇服装厂、县副食品加工厂、县五金厂、县钉子厂、县酱菜厂,还有镇五金社、镇日用乐器社、镇毛笔石印社、镇竹器社、镇弹花社、皮鞋厂、针织厂等等,规模虽然不大,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地位不可小觑。

我印象最深的是东风机电厂,这家规模不大的小厂居然养起了一支出色的篮球队,在全地区的球赛中获得第一名,几名主力队员也是全城的篮球明星,获得众多粉丝拥戴,让人羡慕!

往事越千年,岁月多变迁。曾经繁华已久的正大街,衰落却很快。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零陵城区的北移和东扩,这一带老城区的居民渐渐减少,正大街就开始被冷落。特别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城市商业中心已转移到了城北的芝山路,正大街商业地位急剧下降,满街的店铺也日渐销声匿迹。曾经盛极一时的工厂、作坊早已关张,两个剧院也不再有演出活动。而今,正大街上行人稀少,昔日的繁华如烟云一般散去,只剩下“门庭冷落车马稀”。

回望正大街,望着眼前的冷清,令人惆怅不已。

近日传来一个好消息:零陵区将对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正大街予以保护和提质改造。这使我在落寞中看到希望。虽然这项工程任重道远,但足以使我心动,甚至浮想联翩:在正大街恢复历史原貌时,是不是可以将街口的鼓楼和钟楼恢复起来,让人们体验一下“晨钟暮鼓”的古韵;能否将两个戏院也恢复起来,让人们来这里观赏悠久的祁剧和俏皮的花鼓;能否在这里复建几家老字号的酒楼茶馆,让客人们在这里品酒问茶,解读古城的无边风月……

诗与远方,令人向往。

我期待不久的正大街,有诗,有景,有浓浓的市井烟火飘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