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将进酒》朗读的那么撕裂,会气坏李白的|黄河之点滴090

 王阔海作品 2023-09-16 发布于内蒙古

巴颜喀拉山才是黄河源头 网图

《将进酒》是写黄河的诗里数一数二的佳品,因此也家喻户晓、极受追捧,于是乎各种宴饮之席上,半酣之徒总喜欢诵读之。只见他们憋的青筋暴突、声嘶力竭,手舞足蹈,能把死去1200多年的李白气活过来。

甚至,某话剧表演大家在朗诵这首诗时,也如鸡血打在喉咙处那样,用挤扁的声带提升高亢。另一位本来朗诵海子的一首诗时很是深情的朗诵家,在遇到《将进酒》后立马变了模样,形容扭曲,声色震颤。

那么,我们来看看,《将进酒》真是那种要刺破天的豪放吗?

首先说说诗人当时的处境。

李白是一个在政治上幼稚的俗人,老觉得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也终生寻找机会进入上层。为了这个目的,他走裙带路线、夫人路线也不算委屈他。但是据说因为商人出身的缘故,科举之路是走不通了。他结识贺知章,拜会玉真公主,给杨贵妃写“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赞美诗,都是为了能够挤进高层。

可是你看唐玄宗怎么对待他?给他封的职务相当于配皇帝写诗娱乐,因为唐玄宗是个音乐家也是音乐迷,有曲无词不中,这有点类似于孙悟空的弼马温职位。而且在大唐之时,皇家支出是单另算的,故而我猜李白拿不到体制内的报酬,是皇室自己的支出。

这个时候,李白作为诗人那个放荡不羁和幼稚可爱的一面就显出来了,在流程化和形式化的环境中混不下去,很快被唐玄宗委婉辞退。

下面我们来看看文本,一开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前一句写广袤、寂寥的空间里流逝的不可捉摸,后一句写人在这无头无尾的时间里眨眼老去,这其实是很无奈很凄惨的开篇。

既然如此,人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虽说这个里面有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是综合上下,特别像是不自信的自我安慰,而不是信心满满,不然就不会没命地、不过日子地要喝酒,喝个烂醉如泥。

倒是“千金散尽还复来”句,进入商品社会后成为流通的原理、金句。可是李白那个时代,农耕和游牧的自然生产是主流,千金散尽不那么容易再来,别说一介诗人,就是节度使和皇家,一不小心还得被财政赤字拖垮呢。

故而,这是句没底气的自我打气的话,当不得真。

不信再往下看: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是一个用民间的话说“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当然我们可以说诗人与他人不一样,但是谁又能从这些句子里摘出豪放、浪漫的小星星呢?

我看很难,特别是“与尔同销万古愁”,点名了李白的郁闷已经深入骨髓了,哪里有那种大豪放呢?

通篇都是不如意的感伤,都是时空中的无奈,都是给放荡找寻牵强的里有。

故而我以为,朗诵者和朗读家门可能被文学史研究者的“浪漫主义”、“豪放派”这些词汇给误导了,不能与李白共鸣情感,于是发马户之嚎叫,糟蹋了这首诗。

再来说说黄河和李白心里的昆仑。

本来,在李白出生的52年之前,唐朝大将军李靖在远征吐谷浑,越过日月山之后看见过星宿海的,按照一本推测,李白是有条件知道黄河的源头不在昆仑,但是为什么在他的诗中要写“黄河西来决昆仑”呢?其实是因为昆仑在故人心中的重要地位,想一想西王母、瑶池都在昆仑,就能明白那是一个永胜梦想和安乐生活的仙人之地。

李白信奉道家,黄河之水天上来,其源头又遥远又美好,可惜的是不可捉住,奔流入海不停歇了。

这样看来,过度的声嘶力竭朗读《将进酒》是对李白本意有伤害的,会把他气着的。(20230916,乌海)

王阔海 黄河文化研究者,痴迷黄河全流域观察和学习,崇尚从多学科学习思考同一问题,尊重行走,崇拜怀疑,喜赖常识。(艾华 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