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隍庙琉璃照壁、东塔、汉中博物馆 【陕西汉中】

 宜宾客 2023-09-17 发布于山西

漢中城隍廟照壁


    中是我去过的第1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样陕西的6个国家名城也完美打卡了。汉中为秦36郡之一,因汉水而得名,居秦岭之南,汉中盆地之核心,山灵水秀,橘美稻香。

    旧时有褒斜道通达关中眉县,以抵长安,往南有米仓道,翻越大巴山到巴中,以衔天府。西向过勉县连陈仓道,东出洋县抵安康,自古为兵家要地,当年高祖刘三被封汉王,就是以此地山川为凭据夺得天下,是为汉家的发祥地。

    作为名城的汉中,只有2个国保,一个是搬迁的,一个是锁门的,而其他省保不是一锁了之,要不就看点寥落。好在有一款大国一加持,也能成为去汉中的理由。降低期待,快乐自在。

    城隍庙琉璃照壁在伞铺街33号,大铁门被红蓝编织袋糊着,透过一孔,便喊里面的大爷,无须多言,便走过来开锁,因为他明白,能叫他大爷的,不是看照壁的就是看照壁的。结果照壁还有一重铁门,问是否能打开,大爷表情是爱莫能助了,说钥匙文物局管着呢。

    大照壁前不足两三米就是临街的墙,后面紧贴板楼,空间逼仄。当年是汉中府城隍庙最前面的建筑,明万历年间制。长约13米、高约6米,琉璃瓦覆顶。束腰底座上为砖雕,壁心一款已完全剥落,另一款二龙戏珠也面目已非,其他琉璃装饰坏多好少,且且如此吧。



漢中東塔


    汉中东塔原在东塔小学里,后来单独成院,惨绝人寰的是现在院子前面用蓝铁皮围得水泄不通,抓耳挠腮之际,看见铁皮有缝,才得以勉强一拍,而且别人拍的门前国保碑也不见了。

    东塔高约16米,方形11层,名录断代为南宋,因为上面曾发现过庆元四年的压角铁狮子一对。洋县的开明寺塔为唐塔,这两的装饰风格相似,但洋县的要比汉中的高且收分优美。塔的每层都开券门,左右装饰有单层亭阁式小方塔,青砖叠涩出檐,下施菱牙子。


漢中博物館


    汉中博物馆包括省保汉台遗址、博物馆、及国保“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3个板块。门口竟然还有纸质登记身份证的,然后再预约再刷身份证进入,这是口罩时代的后遗症,这登记无脑无效,费时费力费纸,秃子买梳子,无用。

    所谓汉台就是传说中的汉王刘邦宫室的遗迹,整个台子坐北朝南,高五六米,所以进入博物馆大门后,需登阶而上。上面楼殿井然,花木扶疏,石件琳琅满目,美仪威耸的望江楼,建在南宋的天汉楼遗址上,现在是文物陈展楼。

    褒斜道石刻在最后一个院子里,东侧殿为“石门十三品陈列室”,西殿为“褒斜道栈道陈列室”。有些石刻在南宋时就被县令晏褒同志关注到了,并全球首发了《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释文,但反响平平。清时,毕姥爷按图索骥又再次“发现”了它们。

    褒斜道衔接关中、汉中、巴蜀三地。褒斜二水南流入汉江为褒,北流入渭河为斜。古道沿褒斜二水河谷,贯穿秦岭山脉。而石门位于古褒斜道南端褒谷口七盘岭下,开凿于东汉永平六年(63年),也算是中国最早的隧道了。

    摩崖石刻在石门隧道的两壁和石门南褒河两崖上,题天丽地,抒情畅怀,内容也是包罗万象,有汉魏以来历代题刻百余方。1969年因修水库,根治褒河,将其中有代表性的珍品完整地切割下来,保存到了汉中博物馆。而现在在收费的石门栈道风景区里,还有些淹不没挖不走的石刻。

    所谓“石门十三品”是当时被评定为“一级甲等文物”的13块石刻,包括东汉8块、三国曹魏1块、北魏1块及南宋3块,但入住博物馆的还有4块,共17方。

    贾哲书《石门铭小记》,北魏永平元年(508年),说的是大魏正始五年改元为“永平元年”,而石门是汉“永平”年开凿,都为永平年。于是他写道:“今古同世极矣哉,后至君子异世同闻焉。”石刻右下角还有南宋曹济之等人的题刻。

《石门铭小记》

    《山河堰落成记》,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记述的是官府百姓集资修堰事宜。山河堰即褒水上的坝堰,汉萧何所创。其摩崖长4.6米,宽1.8米,是展厅里最大的一款石刻,通篇隶书大字,气势磅礴,有人揣测为晏褒所写。

《山河堰落成记》

《山河堰落成记》局部

    楷书《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王远书、武阿仁刻。记载了梁、秦二州刺史羊祉“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领万人改道褒斜道之事。贾三德即《石门铭小记》的题刻者贾哲。

《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

《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局部

    晏袤隶书《潘宗伯、韩仲元通阁道摩崖释文》,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这是晏褒对西晋的摩崖题刻写的释文。西晋摩崖到南宋时个别字已斑驳,微有偏旁,晏县长把年号“泰□六年”,考证为三国曹魏的“泰和”,洋洋洒洒作出了解释,并下结论“则此二号皆魏之纪年无疑”。后人判别当为西晋“泰始六年”,不过现在这西晋摩崖已消失。

《潘宗伯、韩仲元通阁道摩崖释文》

《潘宗伯、韩仲元通阁道摩崖释文》局部

    《李苞通阁道摩崖》,三国曹魏景元四年(263年),字迹模糊,可隐约看见年号、荡寇将军等文字,此摩崖为少见的三国遗存。

《李苞通阁道摩崖》

隶书“石虎”,西汉郑子真书。

“衮雪”,传魏王曹操所写。

    “玉盆”,传西汉张良所写。大字的下面及左边为南宋人的题记,年款为“庆元二年”(1196年)和“绍定已丑年”(1229年)。这绍定年的题刻里又出现曹济之等人的名字,概为清明春游而到此一游的。

“玉盆”

    《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东汉永寿年间(155-158年),记述的是李禹干部“兴解大台,政由其卑”之事,从而安平之处、万民懽喜,他也得到了不断的提拔。

《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摩崖

    《杨淮、杨弼表记》摩崖,东汉熹平二年(173年),这是一款字迹非常清晰的石刻。它记叙了卞玉同学路经石门,看见了《石门颂》石刻,又感念杨涣及世代子孙轶事,然后给杨涣的孙子杨淮、杨弼兄弟刻写的颂表。

《杨淮、杨弼表记》摩崖

▲《杨淮、杨弼表记》摩崖局部

    《石门颂》即《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摩崖,东汉建和二年(148年)。与成县的《西狭颂》、略阳的《郙阁颂》号称“汉三颂”。石刻高2.6米,宽2米,650多字,是汉中太守王升为杨涣所写的一片颂词。

    文章讲述的是,刘邦曾经进入关中的子午道,后来这道变得途路涩难,通行很困难。虽然永平年开通了褒斜道,可是西夷敌特分子经常搞破坏,所以被迫重走“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的子午旧道。但以杨大人为首的好干部,廉洁奉公,心系百姓,力请中枢修复褒斜道,利国利民,到了延光四年(125年)恢复了“敞而晏平”的褒斜道。

《石门颂》

《石门颂》局部

“石门”

    《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东汉永平六年(63年),为中国早期的摩崖石刻之一。石刻表面凸凹不平,文字漫漶,且肌理与石纹互动,时而难辨文字运势,此隶书字型扁平,拙朴意古。上面记载了永平年汉中太守鄐[chù]君受诏承修褒斜道的事情。

《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

《汉鄐君开通褒斜道》局部

    晏袤隶书《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这是晏县长写的第一篇释文。通读这篇释文,会得到很多信息,首先,他是因为坝堰的事情来到石门,而非公款旅游,因苔藓剥落而发现的这东汉石刻。

    其次,记述了当时开凿褒斜道的为2690人。第三,他看到的《鄐君》摩崖还有159字,现已不足百。第四,他说《鄐君》石刻“与光武中元二年(57年)《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体势相若”,而这个《何君》摩崖是2004年荥经县的老师在游泳时发现的。

    第五,提到了仇靖歌颂太守的《郙阁碑》,点赞了李翕、杨涣等元功不朽的好领导,但《何君阁道碑》和《郙阁碑》不知是晏袤在现场看过,还是看的是拓片,因为这两摩崖到南宋时都1000年了。最后,晏袤解释写释文的意义,这些题刻为风雨所剥,难免磨灭,“敬书碑阴,传来者以取信焉。”

    释文里还有一句错误,“永平四年……杨孟文以诏书通石门”,永平年是鄐君修石门的事,杨孟文同志修复褒斜道至少是60年后的事情了。白玉不掩其瑕,晏褒的考证也是认真的,其宋隶书法也洒脱遒逸。顺便一下晏褒,他的曾祖父就是北宋著名的宰相、词人晏殊,而晏殊的外孙杨南仲,又是司马光二伯父司马沂墓碑的篆额者。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局部

极目风烟无限景  与同好同行

更多陜西參考

圜丘遗址、革命公园 【陕西西安】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人民大厦 【陕西西安】

西安博物院 【陕西西安】

张学良公馆、杨虎城别墅 【陕西西安】

灵岩寺摩崖 【陕西略阳】

仓颉墓及庙、永垣陵 【陕西白水】

精进寺塔、良周遗址 【陕西澄城】

麟州故城、明长城(店塔镇段) 【陕西神木】

二郎山庙、虎头峁伏智寺石窟 【陕西神木】

石峁遗址  【陕西神木】

万凤塔、洛川会议会址 【陕西洛川】

玉皇后土庙、毓秀桥  【陕西韩城】

普照寺、紫云观三清殿 【陕西韩城】

汉长陵 【陕西咸阳】

顺陵  【陕西咸阳】

汉渭陵、汉延陵 【陕西咸阳】

李茂贞墓  【陕西宝鸡】

唐光陵  【陕西蒲城】

唐泰陵  【陕西蒲城】

唐惠陵 【陕西蒲城】

唐桥陵 【陕西蒲城】

玄武庙青石殿、合阳千金塔 【陕西合阳】

百良寿圣寺塔、大象寺塔、罗山寺塔  【陕西合阳】

万安禅院石窟、黄帝陵 【陕西黄陵】

玉华宫遗址、重兴寺塔 【陕西铜川】

花石崖石窟、战国魏长城遗址 【陕西宜君】

白云山庙、云岩寺 【陕西佳县】

碾子坡遗址、昭仁寺大殿 【陕西长武】

大佛寺石窟 【陕西彬县】

泰塔、旬邑文庙、安仁磁窑遗址、马栏革命旧址 【陕西旬邑】

唐建陵、唐昭陵 【陕西礼泉】

昭陵(李勣墓)、昭陵博物馆 【陕西礼泉】

长乐公主墓、韦贵妃墓、昭陵陪葬墓 【陕西礼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