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紧箍咒:唐僧已被迫下岗

 金明书院 2023-09-17 发布于河南

​《西游记》剧照

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一辈子都是泼猴。一旦悟空头上没了金箍,金箍还被戴在了唐僧头上,就想想,是不是都很刺激?

而今之教育乱象,谓然。就算有些看上去瑰丽无比,表面高大上得很,而实际上却是暗潮涌动。永远都要记住:外表有多光鲜,内里就会有多阴暗。阴阳平衡天之道也。宣传,都是一些人,给一些巴不得你看到还愿意相信的东东,真真假假,弄得你眼花缭乱,整得你心懵。

孙悟空天地所生,孩子父母所生。天地灵气是孙悟空的生命根源,父母基因秉性是孩子的生命根源。虽然常说父母如天地,但每一对父母与天地的灵气那还是截然不同的。根源即起点,所以孩子的真正起跑线就是父母本身。平时那些所谓不能输的起跑线,纯粹就是商家的故意为之,整个噱头挣钱而已。本身质量不高的父母,很高兴能这样免责,孩子优秀不优秀好像跟自己无关一样。在责任和愧疚面前,能花点钱摆平的,几乎是没有人不愿意花钱的。不输在起跑线,那就各种辅导,花各种钱,掩盖掉实在不怎么理想的真正起跑线。

不知是幸运,还是孙悟空的起点高——天地所生,聚天地精华,灵根具足。总之是他遇到了真正的师父元始天尊。在师父那里,他学到了真正的本事。本事大到能闹得天不宁地不安,这怎么行?如果本事是道,那么好好用道,才能成就最终的道果。路不好走,道不好行,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出现。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儿,去好好做到,其过程嘛就是修行。

而孩子们的元始天尊又是谁呢?

不管有没有本事,孩子也总是要有自己的道走的。世俗之路就一个——求学。

孙悟空用他的本事一路西游,一路有同伴,有修行的师父。孩子们在求学之路,有学伴也就是同学,有自己的师父也就是老师。修学路上,组队是无比相似的。

同学呢,则千差万别。于是,很自然的就有了学生间的比较,优秀生、差生必然出现。然而,在真正的老师那里是没有差生的,这就像唐僧的三个徒弟,不能说里面谁就差,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这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

什么叫差生?实际上是指有差异的学生。只是,往往会被很多人理解错误,就成了学生怕自己成为差生,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差生。老师更是不敢提差生这个词,还特别变了一种说法叫待提高生,以免犯了不尊重学生的错误。

无知好可怕。而不同的解释就是不同的思想,如果被各种思想所左右,则为愚蠢,其实无知。

也正是因为存在(有)差(异的)(学)生,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夫子才提出了因材施教

我们现在的教育也提因材施教,但是死都不敢提差生两个字,虽然是真的有在某方面特别差的孩子。差就是差,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怎么就这样拧着头不承认学生间有差异啊?

笔者认为现在的教育是无力的,内里是苍白的。为什么?

《西游记》的含义,有不同行业不同人的诠释,但都是有道理的,只是有的人很难理解有些解读,缺少切身体会罢了。如此来看,此作品也应该是通教育的。所以真正要把教育搞好,《西游记》也是一本好的教材,经典的魅力必须如此。

其中有一点就很重要:那就是一定要给泼猴带上金箍

一旦孙悟空乱用了本事,师父唐僧就会念念紧箍咒,一遍一遍,直到求饶为止。你有本事,可以,但敢乱来一个,试试!孙悟空怕唐僧吗?不怕。但,但就是怕师父念金箍咒。

古代私塾,孩子们怕老师吗?不怕。一个个老夫子,都温良恭俭让,儒雅得很,这么可爱的人,没有谁会怕。但是,孩子们怕打手心的戒尺啊,十指连心,手和心相连,手疼自然心怕,就会听老师的话。对师父的话听十句学十句,听一句学一句,学了又去做到,才算是真正的学习。学习不听老师的,那还学什么习呀?不听老师的话就是不尊师,师道尊严丢失,真正的教育也就等于是没了。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教育竟然沦为了服务行业。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学生成了上帝。自然的,老师就会卑躬屈膝,既然是服务那就得有服务的样儿,主就是主,奴就是奴,身份地位必须是得厘清的,师道尊严从此沦落。

还不止。社会默认谁可以随意指责老师,妖魔鬼怪都能指手画脚。家长的那一点尊师,如果不是顾忌自己的孩子,又会有多少诚意啊?惺惺点灯,也算黑暗里为师者的一点慰藉吧。一个学生出事儿,家长只要告状,就几乎可以废了一个老师。

戒尺没了,老师还被带了很多金箍,还有很多很多人都会念紧箍咒。老师们这怎一个怕字可说,那是怕怕怕怕怕……怕啊,一串儿串儿的怕形如蹩脚的糖葫芦,酸涩却无一丝的甜。

想一想金箍戴在唐僧的头上,徒弟能念紧箍咒,各路妖魔鬼怪也会也能念紧箍咒,这会是一个多么滑稽的画面。现实版的《西游记》是不是也得改名字了,叫那个什么《群魔乱舞》啥的,会更贴切些吧。

重温教育初心:培养幸福、善良、正直、勤劳、睿智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