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是刎颈之交,最后刎了对方的脖子

 带娃文艺女中年 2023-09-17

      什么是刎颈之交?就是为了对方命都可以不要。但是,有这么一对刎颈之交,反目成仇,直至一方人头落地,成就了另类的“刎颈之交”。他们就是张耳和陈馀。

       二人都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名士,秦灭魏之后,曾重赏求之。二人逃往外地隐姓埋名,当了看门的,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小区保安吧。里门吏,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保安队长,有一次用竹条打陈馀,陈馀想反抗,被张耳悄悄制止。事后张耳说:“当初怎么跟你说的?你不能为了这么个小吏就拼命吧?”陈馀很感谢他。不久,二人登门求见刚刚起义不久的陈胜,为其出谋划策。可惜陈胜听不进去。二人转而游说陈王。陈王也不是个好东西,二人就鼓动陈王的手下武信君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赵王被杀,二人又立歇为赵王,共同辅佐。
直至此时,二人同进同退如同一体,称得上刎颈之交。

       裂痕发生在张耳被秦军围困钜鹿城,陈馀没有施救。张耳派张黡、陈泽去责备东馀:“我和你是刎颈之交,现在我和赵王快死了,你援兵数万不肯相救,是不是盼我们死呢?”陈馀说:“不是不想救,是自知不敌秦军。现在攻打秦军,无异于以肉委饿虎,有什么意义?”
张黡、陈泽坚持要和敌人同归于尽。陈馀没办法,只好给了他俩五千人,去打前锋。结果全军覆没。后来还是项羽在其他地方大败秦军,牵制了秦军的力量,陈馀和一众起来救援的军队才发起进攻,打败秦兵,救下了张耳与赵王。

      张耳与陈馀相见,非但不感谢,还责备他之前不肯相救,并且怀疑张黡、陈泽也被陈馀杀掉了。陈馀大怒:“没想到你这么恨我!你以为我在乎这个将军吗?”于是解下大印推给张耳。张耳很吃惊,不接受。假如张耳道个歉,事情可能也就过去了。事实上,趁陈馀上厕所的功夫,有人插话了:“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赶紧收起来吧!”张耳顺水推舟揣下将印,也收编了陈馀的人马。陈馀回来,也恨张耳居然真的收下将印,于是出走,只带了亲信数百人,到了某片林泽,渔猎为生。二人从此反目成仇。  

       秦亡,乱纷纷混战暂时告一段落,项羽分封诸将,张耳被立为常山王,统治以前的赵地。
陈馀虽弃将印而去,但曾和张耳一起有功于赵,项羽碍于面子不得不封,于是在南皮封给他三个县。这次是陈馀大怒:“我和张耳,功劳相当,他封王,我却封候。项羽不公平!”于是鼓动齐王:“项羽不公平,好地都给了他的部下,坏地才分给你们故王。你派兵给我,我赶跑常山王,让代地的赵王回来,这样赵国就成为齐国的挡墙。”齐王答应了。于是陈馀带着他自己三个县的兵力,和齐王的兵一道,赶跑了常山王张耳,迎来了赵王。张耳无奈,投奔了汉王刘邦。刘邦对他很好。

     后来,刘邦号召天下兵马攻打项羽为义帝报仇。陈馀说:“汉王杀了张耳,我就们赵国就出兵。”刘邦就找了个和张耳长得很像的人(可怜这个人死不瞑目啊),砍掉他的头送给陈馀。陈馀于是发兵。但是不久他就发现张耳并没有死,于是又背叛了刘邦。韩信、张耳攻打赵王。赵王和成安君陈馀屯兵二十万于吉陉口。这一仗很有名,就是“背水一战”,大破赵军,斩成安君,禽赵王歇。随着陈馀人头落地,二人恩怨至此结束。

    从刎颈之交,到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假如二人都是君子,最多是老死不相往来,不至于如此相杀吧?活着的那个,不知道有没有午夜梦回,突然后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