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狼疮的遗传概率是多少?数据显示……

 板桥胡同37号 2023-09-17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狼疮会遗传吗?


 

“这年头高度近视都会遗传,我的红斑狼疮真的不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即便患者们大多都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的可能性很小,但在准备要宝宝之前还是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那么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个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我们不妨用数据说话。

狼疮会遗传下一代吗?

数据会说话!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诸多致病因素中,家族遗传确实位列其中。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1]

据统计,7%~12%狼疮患者的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等)或二级亲属(姑、姨、祖母、外祖母等)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1]

另有相关研究显示,若同卵双胞胎(几乎所有的遗传基因都相同)中一个人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另一个人也患此病的概率为24%~58%,而异卵双胞胎(只有一半的遗传基因相同)中一个人患上狼疮后,另一个人也患此病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为2%~5%,这代表狼疮的确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1]

因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存在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但概率较低,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较小。

患者们无需过度担忧,只要把疾病控制住,做好各项孕前准备、产前评估,妊娠期间合理用药、按时随访,健康的宝宝在向你招手~

但是还有的患者会担心,有没有必要提前给宝宝做狼疮基因筛查呢?

给宝宝做狼疮基因筛查

有必要嘛?


其实不是很有必要。

首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规律十分复杂,目前的易感基因也并不明确,还有待深入研究;其次,新生儿基因筛查一般是在出生后2~7天进行采血检测的,大部分新生儿采血时尚未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检测结果的假阳性概率较高。

最后,目前最新的新生儿基因筛查共识中尚无狼疮新生儿基因筛查这一项,因此没有特殊情况,蝶友们其实不是很必要给宝宝做狼疮基因筛查[2]

图片

宝宝需要做

狼疮相关抗体检测吗?


但话说回来,给宝宝做狼疮基因筛查虽然没有太大必要,但是为了预防新生儿狼疮(胎儿从SSA/Ro和/或抗SSB/La抗体阳性母体中被动获得抗体引发狼疮)的发生,患者们还是应该在产前及时对自身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如下图),在疾病稳定的基础上考虑妊娠[3]

同时,患者们产后也要特别注意监测宝宝的身体状况,除了要完成常规的新生儿检查,还要遵医嘱对宝宝的心脏超声、心电图、血液及肝功能等进行多方面的专业评估。

出院后还需坚持在宝宝出生后2周、足月后每月、出生后半年以及此后每隔3月直至1岁对宝宝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密切随访,以达到最大程度避免新生儿狼疮发生的目的[4]

图片

狼疮患者孕前咨询及妊娠风险评估内容[3]


tips:新生儿狼疮极为少见,由此导致的新生儿皮肤、血液、肝胆系统的病变一般都是暂时的,随着母亲相关抗体的消失,相关症状将会逐渐得到缓解,发生易导致患儿死亡的心脏传导阻滞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宝爸宝妈们不必过于担忧[5]


狼疮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导致的复杂疾病。很多患者会问科普君,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来预防患上狼疮。除了遗传因素,下面这几个因素更需要我们关注!

这些因素可能会

增加狼疮发病“概率”!


一、紫外线


研究表明,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重要的免疫刺激作用,会导致人体皮肤大量抗体的产生,致使免疫复合物在机体血管和组织内沉积,从而诱发狼疮,据统计,约有1/3的狼疮患者对紫外线过敏[1,6-7]

如今正值学校开学,正在太阳底下军训、拉练的少男少女们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喔。

二、雌激素


雌激素一直被奉为女人的“美丽激素”,雌激素分泌正常的女性既美丽又健康,但俗话说“过犹不及”,雌激素水平过高也是诱发狼疮的导火索[1]

研究表明,雌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高雌激素水平对人体自身的细胞免疫功能存在一定抑制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机体自身抗体的产生,提升了狼疮发病的几率。

其中,青春期月经初潮、妊娠初期、产后的女性就因雌激素水平较高常被狼疮盯上[6-8]。因此,如果家里有狼疮遗传史的妈妈,一定要重点关注孩子的青春期,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诱发狼疮发病。

三、服用化学药物


某些化学药物(如青霉胺、奎尼丁、异烟肼等)也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原因之一,据报道,化学药物所致狼疮的概率在3%~12%之间[1,9]

当孩子存在高血压、肺结核等症状,需要用到以上药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告知医生家族病史。

图片

可能会引起药物性狼疮的药物[9]


四、不慎感染


研究发现,在狼疮发病及复发诱因中,感染约占45.3%(如EB病毒、逆转录病毒等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约占51.3%,其次是肠道感染,约占20.4%,最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6]。因此,日常应该注意预防感染,适当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增强自身免疫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