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末代皇帝溥仪的字,功底十分不俗,比当代某些书协专家都要强!

 墨品书法网 2023-09-17 发布于北京

1908年11月14日,大清光绪帝驾崩,年仅三十八岁,仅仅过了一天,慈禧太后也在仪鸾殿病逝。半个月后,年仅三岁的溥仪登基,是为清逊帝。

由于年纪太小,朝政暂时由其父醇亲王载沣处理。但溥仪终究是没等来亲政的那一天,1912年2月12日,他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布退位,清朝自此灭亡。

相比于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清皇族的待遇极为优厚,根据《清室优待条件》规定,这些皇族成员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中,宫内允许使用尊号、年号、太监、宫女,甚至连宗人府、慎刑司都保留着,溥仪依旧可以称孤道寡、封官赐谥。

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顷刻崩塌,让很多文人士大夫一时难以适应,所以有很多人宁愿在紫禁城里担任虚职官员,也不在民国政府中任职。在溥仪身边,聚集着一大批学识渊博而又顽固守旧的大儒,如陆润庠、陈宝琛、王国维、罗振玉、郑孝胥等。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有这些人作为自己的启蒙老师,溥仪的诗文书法水平,远非普通人可比。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认为影响自己最深的两个老师,一位是陈宝琛,另一位是庄士敦。前者教他传统儒家文化,后者又让他不会脱离于世界潮流。

溥仪在宫中一直住到1924年,清内府收藏的海量书法真迹都是他的字帖。如果各位留意观察各大博物馆的书画真迹,会发现有很多都钤着“宣统御览之宝”的大印。

被赶出紫禁城时,溥仪携带了大量珍宝,据学者统计,总共有76箱、3000件之多,包括“二王”的《曹娥碑》《二谢帖》、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

通过这些选品,能看得出溥仪艺术修养极高。他的书法最初在陈、陆指点下以颜、柳楷书入门,进而采众家之长,取法于“二王”、欧阳询、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人。清代君主普遍推崇董其昌,溥仪也继承这一点。

溥仪现存书法以书信手札为主,用笔自然细腻,尖锋而入,有柳楷的间架,中宫紧实、结构森严,同时善用圆笔,又少了几分颜柳的刚健硬朗之气。

笔画绞转流畅,粗细对比鲜明。楷书结字端庄严谨,又有几分欧阳询的险奇,行书、草书则多取赵、董笔法,牵丝引带,用笔灵巧。

从溥仪的字里,能看出他受到“馆阁体”的影响,整体也是走的帖学之路。溥仪虽然称不上一流书法家,但他的临帖功底和创作水平,比当代某些书法大师、书协会员强得多,笔笔有来处,又能看出个性,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不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