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enri Ey选读|一门意识的心理学

 无意识研究 2023-09-17 发布于四川

Henri Ey选读|一门意识的心理学

作者:Henri Ey
前文Henri Ey选读|无意识的问题中,作者讨论了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尤其在人格和意识现象中是如何界定与呈现的。下面的文章将从这点出发,讨论相关的病理学的问题,以便最终去讨论精神病疯狂中的各种病理性意识现象。
正文:
种关于自我作为自我意识维度的自我无意识的悖论,并不仅仅是弗洛伊德的一种(更不用说是推测性的)解释。尽管某些法国或外国现象学家不愿接受现象学唯心论否定无意识的观点,但它却是“在其世界中为自身存在”的存在分析的基础,因为作为一种缺失,这种存在暗示了其本质中的虚无和只能是无意识之存在的现实。作为自我意识的个体统一,是一种奠基性的存在价值,贯穿于所有人际关系之中。作为界定我们每个人的特征和身份的因素,它深植于自身的自我意识之中。但是这种对自我的肯定——正如我们在自我本体论和自我发生论方面所强调的——如果被置于一种追求这种统一绝对性的价值体系中,仍然在对“为自己而存在”的思考以及他人对我的思考中存在问题。这是因为自我本身,自我在其肯定的绝对性中,不断与它所诞生并在其构建的对话中不断映射的他者产生冲突,即其与大他者的冲突。无意识恰恰是同时威胁、要求和奠定自我的统一的因素。
在构建其人物角色和世界的过程中,自我不断在否认其所寄宿的他者的同时,肯定其所有权。与此同时,无意识在这一任务的困难中“显现”或透露出来,但却被自我绝对地否认或背弃。尽管那个他者的形象与自我产生干扰,自我却是“正确的”,因为通过自身的自我建构,即使是在他通过与他人的了解将其与自己的了解相结合来建立其所有权模式时,这种所有权也只能是自我所欲的。事实上,通过其发展和历史,自我取代了他者的位置。某人的历史就像是自我意识的有意识言辞的文本,而其前史则是其无意识言辞的文本。而这个无意识的次文本(Niederschrift)只有在困难之中才被揭示出来(弗洛伊德甚至会说,在分析关系之外永远无法揭示),它被这个“历史”所掩盖,在那里它不应该存在,只有自我才应该存在。但如果它注定要保持在表达语言的沉默中,它会在自我的史前深处,像永不停息的回声一样,讲述着它的“古老”或最初的交流。
在这种更高层次的自我有意识形态中,"无意识" 或 "大他者" 的悖论性和短暂出现足以足够说明,自我基础的"自我意识的意识" 以及现实经验领域的"意识某事的意识" 的辩证法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对立的。前者通过其弹性特质,只有将无意识归类为虚幻或无足轻重的状态才会接纳它;而后者则通过其系统性,将无意识从自身的范畴中排除。
正如我们所说,也要再次强调,无意识以一种不真实的形象出现在意识的解构中,以及在自我的解构中以他者的语言的形式出现,在自我的异化中。

一、无意识的心理病理表现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领域显现出来,它就像一种反现实(一种想象),在个体的形成中,它表现为一种反自我(一种异化)。而正是在这种后者的形式下,它最无意识 - 它表现得最困难,远比它作为反现实的功能要难以察觉。无论如何,这一点不会让任何人感到惊讶,无意识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根据心理结构的本质定义的,或者更准确地说,由于心理装置的结构本身,它在人类存在的经验中是罕见的且具有问题性的。因为最终,当我们寻找无意识时,我们必须去那里寻找它们看似出现的地方。由于有意识的个体的特点是只会短暂地或仅在他人的“客观视角”中(或更准确地说,在他的“解释”中)显现出无意识,因此对我们来说是明显的,在精神病理学领域(只有通过对意识和无意识结构的颠倒才能正确定义的领域)寻找无意识是必要的。如果这个领域不存在(或者在睡眠中被打断的生活中的类似梦境),即使对于弗洛伊德来说,无意识也永远不会出现,他是真正发现它的人。
在弗洛伊德于1913年发表的关于“无意识”的论文中,他断言无意识的特权领域是心理病理学,他写道:“只要系统意识支配情感性,我们称个体的心理状态为正常状态”(G. W., X, 278)。事实上,通往无意识的“皇家道路”经过梦、疯狂、神经症和妄想。
其中包括通灵状态、催眠和梦游状态、多重人格的妄想、幻觉、梦幻、癫痫的幻象和精神病发作期黄昏状态、分裂性精神分裂症状、癔症神经症、强迫症、恐惧症,所有这些“临床材料”明显展示了构成我们之前所述的“临床图像”的无意识存在方式,达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
心理病理学事实上向我们展示了:1)当意识领域(如在梦中)解构时,无意识在主体中呈现为一种在无意识中经历的“现实”;2)当自我解体时,无意识在主体中呈现为一种在异化中的他者。这是因为“无意识”作为体验的实际性组织崩溃,与自我异化的“无意识”形成严格的对立。前者只有通过将无意识纳入其解构的意识领域中,才揭示出无意识的存在;后者则通过将无意识从自身的范畴中排除,揭示出无意识的存在。前者将无意识揭示为一种符号世界,其中事物的实际性随着经验的范畴而变化,当意识领域解构时;后者将无意识揭示为一种语言,其中自我和他者的关系被结构化,当自我发生异化时,这些关系将会颠倒。但是,虽然它们为无意识与无意识以及有时被否认、有时被实物化、有时被无限地统一到荒谬程度或无限地分化等意识之间的关系引发了无休止的讨论,这两种无意识的出现方式作为两种存在有意识方式的反面,并不会强制我们必然将其分割。相反,我们将看到,无意识正是生理活动的共同基础,是其根源。
目前为止,我们只需要表明无意识的表现既隐藏在有意识的存在结构中,又在其紊乱中变得明显,总之,无意识与有意识相互关联。

二、无意识的理论中的否定和肯定
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已经从稍微不同的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关于否定或肯定以及普遍的意识,然后是特指的自我。在这里,问题形成了一个双重的质问:无意识心理是否不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 - 如果不是这样,也就是说,如果在心理活动中存在无意识,它是什么样的存在?
要深刻理解关于无意识的否定和肯定的理论立场,必须充分理解它们假设的基本论点。无意识的否定即是心理活动的同质性的肯定(一切或无一是有意识的)。无意识的肯定则是肯定心理组织的现实性,将其视为由结构组成的整体,即拉丁文所谓的"unitas multiplex"。结构因此是一种共变的方式产生动力运作,这点我们要感谢拉康的研究。
然而,我们的研究仍旧在很大程度上把对无意识的否定被包含在“意识心理学”的范畴内,这种心理学接受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假设,即对象通过知识获得完全的透明度。在完美可理解性、对象与其知识的绝对一致性的主题下,传统学术心理学构建了。其基本论点是意识和心理是同义词,因此,一个现象要么是无意识和物理的,要么是有意识和心理的。这种否定无意识的态度是最普遍的(也是弗洛伊德直接反击的对象),它在许多经典心理学或精神病学著作中可以找到。在德国的精神病学领域,大约三十年前,Bumke及其门徒所宣扬的这种无意识否定观点是最著名的之一,而这种观点似乎仍然在该领域中存在影响。这种“反本体论论证”(证明无意识神的不存在)如下所述:无意识的心理现象只有在停止存在时才能存在,因为心理的存在意味着它是知识的对象。这个论证基于这样的“观察”:被称为无意识的任何现象都不可能不经过意识,或者从未经过意识,忽略了心理现象不是空间中的物体,而是时间中的显现。(一个“无意识”的记忆要么在意识中已经发生过,要么可能会发生。)因此,这种观点导致了一种“平面心理学”(即心灵的心理学,或在相反的解释中,行为的心理学),这同样是对理想主义的谴责,这种理想主义不承认任何模糊,或者对现实主义而言,它不承认任何光明。

译者:张涛


 

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