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颅MRI入门系列之MRA

 风雨都停了 2023-09-17

一. 认识图像

图片

图1. 系统默认窗宽窗位的不同方向的MIP图像,并非扫描出来的,而是重建出来的MIP(最大密度投影法)

三. 应用

2. 夹层动脉瘤

  • 颅内夹层动脉瘤较主动脉夹层少见得多,但容易漏诊,必须引起重视。

  • 以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常见。

  • MIP容易造成仅仅是狭窄的假象,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图像更适合观察、分析。

  • MR血管壁高分辨率成像最佳,但难实现,一是软硬件要求偏高,多数机器跟不上;而且扫描时间长。

  • 由于动脉血流很难是均一状态,因此动脉信号并不均匀,甚至可能会造成腔内分隔的假象。

图片

图片

例1. 基底动脉夹层。49岁男性,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3小时余。MIP显示为偏心性狭窄,断层图像可见双腔征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2. 左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48岁男性,头晕、视物重影伴口角歪斜10余天。MIP、DSA 均显示为不规则狭窄,断层图像可见分隔,高分辨率成像可见双腔征象。

那怕是DSA,夹层也更多的表现为不规则狭窄征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3. 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右侧丘脑血肿。76岁男性,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天入院。

T1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的,3D TOF MRA 也呈高信号,如本例的右侧丘脑血肿。其他如Rathke囊肿、鼻窦黏液囊肿也一样。

图片

图片

例4. 右侧颈内动脉C1末段夹层动脉瘤。50岁女性,反复头晕10余年。

3. 动脉狭窄

  • 发现并初步评价狭窄,可能是MRA最常见的用途之一,但3D TOF MRA对狭窄度的评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 MRA显示血管光滑,信号与其他节段一致,可以基本认为该血管无狭窄。

  • 动脉硬化不一定有狭窄,狭窄也不一定是动脉硬化所致。

  • 由于湍流等原因造成失相位,导致局部信号丢失,呈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或夸大血管的狭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3D TOF MRA 所获得的血管影像更能反映相应器官在生理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 因动脉瘤腔内血流的湍流,造成信号丢失,可能遗漏动脉瘤。

  • 对血管壁的改变(如钙化)不敏感。

  • 颈内动脉闭塞,容易被发现;椎动脉末段闭塞,则容易被误认为发育不良。

  • 在分析图像时应该重视薄层原始图像,甚至是其他非MRA序列的观察。

  • 当考虑到有假象出现的时候,可考虑采用其它MRA方法特别是CE MRA加以补充。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5. 右侧椎动脉末段次全闭塞。

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在血管疾病分析中作用很大,不要忽视。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6. 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左侧分水岭梗死。68岁男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言语含糊9小时余。

分水岭梗死患者,经常伴有责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7. 右侧颈内动脉颅段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8. 过判的狭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9. 被“狭窄”掩盖的动脉瘤。

颈内动脉走行迂曲,容易出现错判,尤其是邻近磁场不均匀影响明显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10. 大脑前动脉A1远段假性闭塞。可能与动脉走行方向、邻近磁场不均匀有关。

图片

例11. 大脑中动脉分叉后假性狭窄。大脑中动脉分叉后也是常出现假性狭窄的区域之一。

图片

图片

例12. 断层图像假性夹层征象,大脑中动脉节段性信号减弱。

图片

例13. 颈内动脉C2段假性狭窄。比较常见,可能与血流方向、邻近磁场不均匀有关。

由于血流状态、方向、流速等因素的不同,以及区域磁场不均匀影响,3D TOF MRA可出现假性狭窄、夹层征象。

大脑中动脉分叉后、大脑前动脉A1-2段由于走行的关系,极容易造成节段性狭窄的假象。

进一步观察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图像,有助于区分。

由于狭窄度的评估需要一定数量的DSA资料,短期内难以完成比较,故狭窄度的比较分析不是本篇的主要内容,留待以后再补充。

4. 序列背后的隐藏的信息

  • 脂肪抑制梯度回波T1——可以当作脂肪抑制序列来了解是否含有脂肪成分,如果没有扫纯粹的脂肪抑制序列时。

  • 薄层梯度回波T1,但软组织对比较差——有时候可以用来辅助不同角度观察感兴趣区域,如果没有扫其他角度序列或其他序列不够薄时。如鞍区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可能有可疑小结节,或可疑垂体结节或囊肿时。

  • 任何T1脂肪抑制像为高信号的,TOF MRA均可显示!包括动脉内高信号的血栓(此时容易误认为动脉没闭塞)!不仅仅流入增强效应的动脉,血流同方向的静脉也可显示为高信号。

图片

例14. 右侧乳突炎症,T1WI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的,3D TOF MRA 均可显示为高信号。

图片

例15. 3D TOF MRA 显示的静脉窦。

图片

图片

例16. 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区絮状高信号影,乃显影的静脉窦(海绵窦为主)。

3D TOF MRA 静脉窦显影,是动静脉瘘的常见征象。

与正常静脉窦显影的区别是,动静脉瘘会出现异常血管。

图片

例17. 3D TOF MRA断层重建图像有助于定位。

图片

图片

例18. 垂体Rathke囊肿。T1WI高信号,3D TOF MRA亦显示为高信号。

小结

  • 实践中,最常被漏诊的动脉瘤是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一是常见;二是重叠影较多,一偷懒就容易漏诊。

  • 颅内夹层动脉瘤 MIP 图像优势不大,必须结合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图像,否则容易误诊、漏诊。

  • 由于血流状态、方向、流速等因素的不同,以及区域磁场不均匀影响,3D TOF MRA可出现假性狭窄、过判或夹层征象,必须引起重视。

  • 不管是动脉瘤,还是夹层,或者是狭窄,都必须高度重视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图像的观察。

  • 3D TOF MRA 断层图像还可以作为 3D T1梯度回波、脂肪抑制序列来用。


三. 应用

2. 夹层动脉瘤

  • 颅内夹层动脉瘤较主动脉夹层少见得多,但容易漏诊,必须引起重视。

  • 以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常见。

  • MIP容易造成仅仅是狭窄的假象,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图像更适合观察、分析。

  • MR血管壁高分辨率成像最佳,但难实现,一是软硬件要求偏高,多数机器跟不上;而且扫描时间长。

  • 由于动脉血流很难是均一状态,因此动脉信号并不均匀,甚至可能会造成腔内分隔的假象。

图片

图片

例1. 基底动脉夹层。49岁男性,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3小时余。MIP显示为偏心性狭窄,断层图像可见双腔征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2. 左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48岁男性,头晕、视物重影伴口角歪斜10余天。MIP、DSA 均显示为不规则狭窄,断层图像可见分隔,高分辨率成像可见双腔征象。

那怕是DSA,夹层也更多的表现为不规则狭窄征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3. 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右侧丘脑血肿。76岁男性,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天入院。

T1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的,3D TOF MRA 也呈高信号,如本例的右侧丘脑血肿。其他如Rathke囊肿、鼻窦黏液囊肿也一样。

图片

图片

例4. 右侧颈内动脉C1末段夹层动脉瘤。50岁女性,反复头晕10余年。

3. 动脉狭窄

  • 发现并初步评价狭窄,可能是MRA最常见的用途之一,但3D TOF MRA对狭窄度的评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 MRA显示血管光滑,信号与其他节段一致,可以基本认为该血管无狭窄。

  • 动脉硬化不一定有狭窄,狭窄也不一定是动脉硬化所致。

  • 由于湍流等原因造成失相位,导致局部信号丢失,呈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或夸大血管的狭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3D TOF MRA 所获得的血管影像更能反映相应器官在生理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 因动脉瘤腔内血流的湍流,造成信号丢失,可能遗漏动脉瘤。

  • 对血管壁的改变(如钙化)不敏感。

  • 颈内动脉闭塞,容易被发现;椎动脉末段闭塞,则容易被误认为发育不良。

  • 在分析图像时应该重视薄层原始图像,甚至是其他非MRA序列的观察。

  • 当考虑到有假象出现的时候,可考虑采用其它MRA方法特别是CE MRA加以补充。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5. 右侧椎动脉末段次全闭塞。

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在血管疾病分析中作用很大,不要忽视。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6. 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左侧分水岭梗死。68岁男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言语含糊9小时余。

分水岭梗死患者,经常伴有责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7. 右侧颈内动脉颅段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8. 过判的狭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9. 被“狭窄”掩盖的动脉瘤。

颈内动脉走行迂曲,容易出现错判,尤其是邻近磁场不均匀影响明显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10. 大脑前动脉A1远段假性闭塞。可能与动脉走行方向、邻近磁场不均匀有关。

图片

例11. 大脑中动脉分叉后假性狭窄。大脑中动脉分叉后也是常出现假性狭窄的区域之一。

图片

图片

例12. 断层图像假性夹层征象,大脑中动脉节段性信号减弱。

图片

例13. 颈内动脉C2段假性狭窄。比较常见,可能与血流方向、邻近磁场不均匀有关。

由于血流状态、方向、流速等因素的不同,以及区域磁场不均匀影响,3D TOF MRA可出现假性狭窄、夹层征象。

大脑中动脉分叉后、大脑前动脉A1-2段由于走行的关系,极容易造成节段性狭窄的假象。

进一步观察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图像,有助于区分。

由于狭窄度的评估需要一定数量的DSA资料,短期内难以完成比较,故狭窄度的比较分析不是本篇的主要内容,留待以后再补充。

4. 序列背后的隐藏的信息

  • 脂肪抑制梯度回波T1——可以当作脂肪抑制序列来了解是否含有脂肪成分,如果没有扫纯粹的脂肪抑制序列时。

  • 薄层梯度回波T1,但软组织对比较差——有时候可以用来辅助不同角度观察感兴趣区域,如果没有扫其他角度序列或其他序列不够薄时。如鞍区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可能有可疑小结节,或可疑垂体结节或囊肿时。

  • 任何T1脂肪抑制像为高信号的,TOF MRA均可显示!包括动脉内高信号的血栓(此时容易误认为动脉没闭塞)!不仅仅流入增强效应的动脉,血流同方向的静脉也可显示为高信号。

图片

例14. 右侧乳突炎症,T1WI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的,3D TOF MRA 均可显示为高信号。

图片

例15. 3D TOF MRA 显示的静脉窦。

图片

图片

例16. 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区絮状高信号影,乃显影的静脉窦(海绵窦为主)。

3D TOF MRA 静脉窦显影,是动静脉瘘的常见征象。

与正常静脉窦显影的区别是,动静脉瘘会出现异常血管。

图片

例17. 3D TOF MRA断层重建图像有助于定位。

图片

图片

例18. 垂体Rathke囊肿。T1WI高信号,3D TOF MRA亦显示为高信号。

小结

  • 实践中,最常被漏诊的动脉瘤是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一是常见;二是重叠影较多,一偷懒就容易漏诊。

  • 颅内夹层动脉瘤 MIP 图像优势不大,必须结合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图像,否则容易误诊、漏诊。

  • 由于血流状态、方向、流速等因素的不同,以及区域磁场不均匀影响,3D TOF MRA可出现假性狭窄、过判或夹层征象,必须引起重视。

  • 不管是动脉瘤,还是夹层,或者是狭窄,都必须高度重视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图像的观察。

  • 3D TOF MRA 断层图像还可以作为 3D T1梯度回波、脂肪抑制序列来用。

)图像。

图片

图2. 手动调节窗宽窗位后的不同方向的MIP图像,与图1是同一图像不同窗宽窗位。

由图1、图2可以看到,系统默认窗宽窗位是不适合观察、评估的(图1),必须手动调节到合适,以增加对比度(图2)。

图片

图3. 3D TOF MRA 断层图(多块3D 采集后通过数学算法重建出来的看起来是2D的图像 ),即所谓的原始图像。MIP图像就是根据这些图像通过最大信号投影(MIP)技术重建出来的。

图片

图4. 3D TOF MRA 断层厚层重建图,即通过图3的原始图同方位(横断位)重建出来的厚层图像,层厚3mm,层数36层,为了全部覆盖,采用了-0.6mm间距。

图3、图4的区别是层厚、层间距,原始图更薄,部分容积效应伪影更小,更有助于观察细节,但图像多了很多(168:36),容易导致视觉疲劳。

我们常规3mm、36层厚层重建后传入PACS,既可对血管病变进行筛查、进一步评估,也可减少因图像太多而引起的视觉疲劳。

当然,当厚层重建图没法满足进一步细节评估要求时,工作站原始图像观察并多平面重建是必须的。

断层图像能看什么?

  • 图像的采集图像质量:运动伪影如何,局部是否有磁场不均匀影响。

  • 动脉与脑实质/病变的走行关系,虽然脑实质/病变对比一般;3D TOF MRA断层成像也是评估神经血管关系的重要序列之一。

  • 与动脉相连续的细小、微弱信号小血管影,不至于误诊为闭塞、缺如或动脉瘤。

  • 动脉管壁粗略影像及周围间隙情况。

  • MIP图像高信号影像的具体位置。

  • 脂肪抑制效应。

图片

图片

图5. 运动伪影显著,不适宜评估。

图片

图6. 血管与脑实质、神经的毗邻关系。这也是MRA较DSA的优势所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7. 左侧椎动脉末段发育不良,不要误认为闭塞。

图片

图8. 右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圆锥。断层图像显示尖端附着的细小血管,有助于与动脉瘤鉴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9. 右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粗大血管”的辨认,有助于与发育不良/缺如鉴别。

图片

图10. 断层图像有助于确定MIP高信号具体位置。

图片

图11. 右侧面听神经根部区小脂肪瘤,断层图像完全抑制。

二. 阅片

  • 调节窗宽窗位,多角度观察MIP图像;

  • 常规观察断层厚层重建图,或发现可疑,进一步观察断层厚层重建图;

  • 若没法判定,进一步观察断层原始图,必要时多平面重建观察。

图片

图12. 3D TOF MRA 阅片流程图

阅片注意事项

  • 颈内动脉颅段尤其是C4-7段迂曲明显,MIP图容易掩盖掉凸出的动脉瘤,也容易因重叠影像造成动脉瘤的假象,因此必须仔细来回观察。

  • 熟悉颅内动脉瘤的常见部位(Willis环,颈内动脉C4-6段,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并重点观察。

  • MIP图一段血管未见显示,可以是闭塞,也可以是无发育,也可以是纤细(发育不良),必须结合断层图像、甚至其他序列综合分析。

  • MIP图一段血管“变窄”,可以是重度狭窄,也可以是纤细(发育不良), 必须结合断层图像、甚至其他序列综合分析。

三. 应用

1.动脉瘤

  • 动脉瘤筛查可能是头颅 3D TOF MRA 最常用、最重要应用。

  • 之所以说是筛查,是由于3D TOF MRA的局限性,极少部分动脉瘤无法诊断,甚至难以发现,如血液水泡状动脉瘤(影像检查包括DSA的难点之一),壁内溃疡明显的动脉。

  • 脑动脉瘤的发现与诊断,首先必须熟悉颅内动脉瘤的常见部位:Willis环,颈内动脉C4-6段,大脑中动脉分叉部。

  • 颈内动脉颅段尤其是C4-7段迂曲明显,MIP图容易掩盖掉凸出的动脉瘤,也容易因重叠影像造成动脉瘤的假象,因此必须仔细来回观察。

  • 动脉圆锥、动脉起始部折曲,是常见的容易误诊为动脉瘤的影像。

  • 断层图像必须常规观察,以免漏掉极少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

图片

图片

图13.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厚层断层重建图可以看到,本次3D TOF MRA 运动伪影稍明显,但尚可评估动脉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4. 左侧颈内动脉C6段小动脉瘤。

由于颈内动脉C4-7段的迂曲走行,此段的小动脉瘤容易漏诊,尤其是初学者,必须引起重视。

DSA空间分辨率最高,但毕竟是创伤性检查,且无法评估与邻近结构的毗邻关系,因此不适宜作为筛查工具。

图片

图片

图15. 左侧颈内动脉C5段小动脉瘤,MIP图像非常容易漏诊。

图片

图片

图16. 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小动脉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7. 多发脑动脉瘤。

图片

图18. 右侧小脑后下动脉远段分支小动脉瘤,容易漏诊。断层图像有助于确定动脉瘤与脑实质的毗邻关系。

图片

图片

图19. 左侧大脑前动脉梭形动脉瘤。

图片

图片

图20. 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折曲,mimic 脑动脉瘤。

动脉折曲、动脉圆锥,经常容易被误认为动脉瘤,断层图像、切线面观察有助于区分。

记住发现可疑处理三步曲:MIP发现可疑,难以判定 ==》厚层断层重建图像进一步评估,难以判定 ==》原始图像观察,必要时切线面重建观察。

图片

图8. 右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圆锥。参阅:即时学习 | 即时病例0017 

由于细小血管信号较弱,MIP图像可能未能显示,从而造成小动脉起始部漏斗状“凸出”,容易被误认为动脉瘤。

图片

图片

图21. 右侧后交通动脉漏斗/圆锥。后交通动脉漏斗常见,容易被误认为动脉瘤。

一般认为,后交通动脉漏斗横径不能超过3mm,否则认为是动脉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22. 大脑前动脉A3段相贴,minic蛇形动脉瘤。

小结:

  • 头颅3D TOF MRA 包括MIP与断层图像,应高度重视断层图像的观察。

  • 阅片步骤:调节窗宽窗位,多角度观察MIP图像 ==》常规观察断层厚层重建图,或发现可疑,进一步观察断层厚层重建图 ==》若没法判定,进一步观察断层原始图,必要时多平面重建观察。

  • 脑动脉瘤的发现与诊断,首先必须熟悉颅内动脉瘤的常见部位:Willis环,颈内动脉C4-6段,大脑中动脉分叉部。

  • 颈内动脉颅段尤其是C4-7段迂曲明显,MIP图容易掩盖掉凸出的动脉瘤,也容易因重叠影像造成动脉瘤的假象,因此必须仔细来回观察。

  • 动脉圆锥、动脉起始部折曲,是常见的容易误诊为动脉瘤的影像。

  • MIP图一段血管未见显示,可以是闭塞,也可以是无发育,也可以是纤细(发育不良),必须结合断层图像、甚至其他序列综合分析。

  • MIP图一段血管“变窄”,可以是重度狭窄,也可以是纤细(发育不良), 必须结合断层图像、甚至其他序列综合分析。

三. 应用

2. 夹层动脉瘤

  • 颅内夹层动脉瘤较主动脉夹层少见得多,但容易漏诊,必须引起重视。

  • 以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常见。

  • MIP容易造成仅仅是狭窄的假象,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图像更适合观察、分析。

  • MR血管壁高分辨率成像最佳,但难实现,一是软硬件要求偏高,多数机器跟不上;而且扫描时间长。

  • 由于动脉血流很难是均一状态,因此动脉信号并不均匀,甚至可能会造成腔内分隔的假象。

图片

图片

例1. 基底动脉夹层。49岁男性,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3小时余。MIP显示为偏心性狭窄,断层图像可见双腔征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2. 左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48岁男性,头晕、视物重影伴口角歪斜10余天。MIP、DSA 均显示为不规则狭窄,断层图像可见分隔,高分辨率成像可见双腔征象。

那怕是DSA,夹层也更多的表现为不规则狭窄征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3. 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右侧丘脑血肿。76岁男性,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天入院。

T1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的,3D TOF MRA 也呈高信号,如本例的右侧丘脑血肿。其他如Rathke囊肿、鼻窦黏液囊肿也一样。

图片

图片

例4. 右侧颈内动脉C1末段夹层动脉瘤。50岁女性,反复头晕10余年。

3. 动脉狭窄

  • 发现并初步评价狭窄,可能是MRA最常见的用途之一,但3D TOF MRA对狭窄度的评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 MRA显示血管光滑,信号与其他节段一致,可以基本认为该血管无狭窄。

  • 动脉硬化不一定有狭窄,狭窄也不一定是动脉硬化所致。

  • 由于湍流等原因造成失相位,导致局部信号丢失,呈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或夸大血管的狭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3D TOF MRA 所获得的血管影像更能反映相应器官在生理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 因动脉瘤腔内血流的湍流,造成信号丢失,可能遗漏动脉瘤。

  • 对血管壁的改变(如钙化)不敏感。

  • 颈内动脉闭塞,容易被发现;椎动脉末段闭塞,则容易被误认为发育不良。

  • 在分析图像时应该重视薄层原始图像,甚至是其他非MRA序列的观察。

  • 当考虑到有假象出现的时候,可考虑采用其它MRA方法特别是CE MRA加以补充。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5. 右侧椎动脉末段次全闭塞。

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在血管疾病分析中作用很大,不要忽视。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6. 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左侧分水岭梗死。68岁男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言语含糊9小时余。

分水岭梗死患者,经常伴有责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7. 右侧颈内动脉颅段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8. 过判的狭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9. 被“狭窄”掩盖的动脉瘤。

颈内动脉走行迂曲,容易出现错判,尤其是邻近磁场不均匀影响明显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10. 大脑前动脉A1远段假性闭塞。可能与动脉走行方向、邻近磁场不均匀有关。

图片

例11. 大脑中动脉分叉后假性狭窄。大脑中动脉分叉后也是常出现假性狭窄的区域之一。

图片

图片

例12. 断层图像假性夹层征象,大脑中动脉节段性信号减弱。

图片

例13. 颈内动脉C2段假性狭窄。比较常见,可能与血流方向、邻近磁场不均匀有关。

由于血流状态、方向、流速等因素的不同,以及区域磁场不均匀影响,3D TOF MRA可出现假性狭窄、夹层征象。

大脑中动脉分叉后、大脑前动脉A1-2段由于走行的关系,极容易造成节段性狭窄的假象。

进一步观察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图像,有助于区分。

由于狭窄度的评估需要一定数量的DSA资料,短期内难以完成比较,故狭窄度的比较分析不是本篇的主要内容,留待以后再补充。

4. 序列背后的隐藏的信息

  • 脂肪抑制梯度回波T1——可以当作脂肪抑制序列来了解是否含有脂肪成分,如果没有扫纯粹的脂肪抑制序列时。

  • 薄层梯度回波T1,但软组织对比较差——有时候可以用来辅助不同角度观察感兴趣区域,如果没有扫其他角度序列或其他序列不够薄时。如鞍区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可能有可疑小结节,或可疑垂体结节或囊肿时。

  • 任何T1脂肪抑制像为高信号的,TOF MRA均可显示!包括动脉内高信号的血栓(此时容易误认为动脉没闭塞)!不仅仅流入增强效应的动脉,血流同方向的静脉也可显示为高信号。

图片

例14. 右侧乳突炎症,T1WI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的,3D TOF MRA 均可显示为高信号。

图片

例15. 3D TOF MRA 显示的静脉窦。

图片

图片

例16. 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区絮状高信号影,乃显影的静脉窦(海绵窦为主)。

3D TOF MRA 静脉窦显影,是动静脉瘘的常见征象。

与正常静脉窦显影的区别是,动静脉瘘会出现异常血管。

图片

例17. 3D TOF MRA断层重建图像有助于定位。

图片

图片

例18. 垂体Rathke囊肿。T1WI高信号,3D TOF MRA亦显示为高信号。

小结

  • 实践中,最常被漏诊的动脉瘤是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一是常见;二是重叠影较多,一偷懒就容易漏诊。

  • 颅内夹层动脉瘤 MIP 图像优势不大,必须结合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图像,否则容易误诊、漏诊。

  • 由于血流状态、方向、流速等因素的不同,以及区域磁场不均匀影响,3D TOF MRA可出现假性狭窄、过判或夹层征象,必须引起重视。

  • 不管是动脉瘤,还是夹层,或者是狭窄,都必须高度重视断层图像、其他序列图像的观察。

  • 3D TOF MRA 断层图像还可以作为 3D T1梯度回波、脂肪抑制序列来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