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的国营工厂——莒县记忆

 大虎妞日记 2023-09-17 发布于山东

外八九十年代的莒县城,曾有几个让县城的待业青年们趋之若鹜的国有大工厂。

我最熟悉的有四个,它们分别是莒县造纸厂、莒县酒厂、莒县涤纶厂、莒县橡胶厂。

莒县这四个国营工厂,曾接纳过无数适龄待业青年,不仅是城里那些没考上大学的高中生、技校及职业中专毕业生,九十年代末期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回到家乡后也纷纷进了这些工厂。

为什么我熟悉这四个工厂,因为我有许多亲朋好友曾经在这些厂子工作生活过,有工作至退休的,我甚至穿过造纸厂的工作服,浅沙土色,有四个口袋及明晃晃的金属扣,很时尚。

这些国营工厂在高光时刻,工人的收入及福利是秒杀体制内人员的。比如这些厂里都有职工澡堂子,只有家属才有可能去蹭个澡。

我记得造纸厂的年轻职工结婚,还能分到一个带院的小房子。所以造纸厂的姑娘小伙子们,尤其是姑娘们,找对象甚为吃香。

那时候工人老大哥的光环还在,加之收入高,工厂里姑娘小伙子们都有职业自豪感,所以他们择偶标准并不分企业还是事业(公务员的说法大概是1996年前后了)。

于是造纸厂的姑娘嫁给涤纶厂的青年,酒厂的小伙子娶橡胶厂的姑娘,这都是很普遍的现象。况且那时候工会都会组织联谊活动,促成这种好姻缘产生。什么这局那局的,清水衙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那时候的几个国营大工厂应该是缴税大户,撑起莒县财政收入的半边天,尤其莒县造纸厂,曾有厂长调到政府部门干了副县长。

现在的影视剧,拍到八九十年代的主题时,大多会有国营工厂的背景,比如《金婚》、《人世间》、《你好,李焕英》等等,更早还有《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等,看着很怀旧。

但是,后来一切都变了。

改制、下岗、破产等等一系列现在听到已习以为常,当时一听到却是新奇而令人担忧的新生事物,以势如破竹的速度从全国蔓延开了,也席卷了莒县的那些国营工厂。

那些通过各种渠道好不容易进入这些国营工厂的人,在这动荡不安的改革大潮中,有的提前调走,有的下了岗,有的跟着改制的企业成了私营工厂的一员。

渐渐地,昔日国营工厂工人的优势已全然不在。

事业单位及公务员的工资福利水涨船高,各种利益关系,且体面又光宗耀祖,成了年轻人的父母辈给年轻人的职业规划目标。

牵一发而动全身,随之而来的爱情婚姻也套上了职业高低贵贱的枷锁。

这也不能怪年轻人的父母辈人,因为等到他们光荣退休后,发现企业的退休工资脱了鞋也撵不上事业及公务员编制的退休人员。

当我忍着母亲家地下室里累积了二十多年的灰尘直呛鼻子的难受,翻出一摞摞烫金的荣誉证书一页页翻看,照片上那个一个九十年代初工作业绩辉煌的莒县某国营年轻女团委书记的脸庞充满了热情和理想。

想到年意气奋发的她,可能没想到有朝一日会离开这个工厂,更不会想到几年以后,这个厂子像撒了气的轮胎一样,最终破产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