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历十五年,皇帝开始不上朝,为何受高育良推崇?不死叛逆而是觉醒

 戏秦皇汉武 2023-09-17 发布于山东

看过《人民的名义》的读者,应该多少听闻过《万历十五年》这本历史著作。

剧中的“大反派”之一高育良书记非常喜欢这本书,多次在剧中带着这本书出场,在电视剧热播的时候也引起过不小的讨论。

这本书从书名开始就很有意思——万历十五年,这一年里,发生了什么呢?

从19岁开始,万历皇帝迈入了持续一生的“叛逆期”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一般都会有叛逆期,一般发生在14岁左右,是在青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下,与成人的监护之间产生了矛盾与摩擦。他们急于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证明自己是对的,证明自己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独自处理好一切事情。

其实历史上的幼主大概有一半都存在这种叛逆心理,比如后汉隐帝刘承祐,吃饱了撑的杀了郭威全家,导致后汉最大权臣反水,不到两年就把自己搞死了。

也有自始至终都挺乖的,比如刘禅,安安稳稳地躲在诸葛亮背后,风吹不着雨淋不到,他还挺美滋滋的,诸葛亮死了没几年,就果断投降,换了个地方继续让人养着。

而明朝最有个性的皇帝——之一,万历皇帝朱翊钧,则是乖小孩和叛逆少年的结合体。

十八岁之前,张居正还在的时候,朱翊钧比刘禅还乖,大概跟霍光手里的刘弗陵差不多。小孩很听话,也很勤快,指哪打哪。张居正改革改得毫无压力,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碍,顺顺利利地就把事情给办成了。

持续十年的改革为明朝带来了很大的收益,可以说,万历皇帝执政后期,之所以能胡作非为,完全是靠着张居正打下来的底子,整个国家上上下下展现出的面貌都焕然一新。

做完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就在万历十年,张居正心满意足地撒手人寰。

谁知道,曾经乖巧听话的小皇帝,从这一年开始迈入了叛逆期,并且一直持续到死。

整个朝廷乃至于整个社会,是靠矛盾架构的

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就是历朝历代斗争的重点。而这一点,在大明的朝堂上体现得尤其淋漓尽致。

张居正死后,小皇帝一朝从那个方方正正的笼子里窜了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报复自己的老师

张居正的家人多被流放,有的甚至被饿死,万历还想掀开张居正的棺材盖来鞭尸,受到朝臣阻挠,未果。

是张居正做错了什么吗?

不是,张居正无愧于明朝第一名臣的称号,只是万历拿他泄愤而已。

是朝臣真心想要帮助张居正吗?

早干嘛去了,张居正的家人怎么没人救?只不过张居正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文臣的脸面,即便死了,也跟他们属于利益共同体而已。

后人有句话说得好,这天下是你的,是我的,归根结底还是文臣的。

张居正死的前几年,用当年明月的话来说,就是:

“他似乎要用行动证明,凭着自己的努力,也能够治理好这个国家,至少比那个人强。”

但直到他亲自走上台前,面对那无穷无尽的压力时,万历才发觉,以前,他所面对的只是一个张居正的背影。而那个人死了之后,他才看到了,曾经被张居正的身躯独自挡下的,是满朝文官一眨不眨的眼睛。

仅仅五年,朱翊钧就厌倦了这一切。他开始沉湎酒色,身体每况愈下,朝也不上了,后来更是利用储君之事,和朝臣打擂台。

袅袅总觉得,朱翊钧也并没有多么喜欢朱常洵,只是朝臣们反对的,他偏偏要支持,要更加支持,要一直支持到不能再支持为止。

只是这场闹剧争执了十几年,最终还是以文臣们的胜利而告终。皇帝不上朝,文臣们无事可做,只能打嘴仗,党争愈演愈烈,一群人在矛盾构建起来的朝堂上,不断地点燃摇摇欲坠的房梁木。

一个时代,就在这种互相消耗中走向倾颓。

相比那些大部头史书,《万历十五年》只是选取了明朝历史中的一个横截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