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补气之外的另类作用(上)

 伟天英 2023-09-18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李时珍称其为补药之长,后世有人将其理解为最补之药。其实不然,“长”是领军人物的意思,是头领而不是“最”的意思,本意是指黄芪在补药中优点突出,能补一般补药之不能补之症,能治一般补药之不能治之病。

张元素对其补的功用总结为“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又曰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虚热,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

黄芪补气之外的另类作用(上)

可见黄芪之补是一种动态的补,就是在行气活血的基础上起到补的作用。这与参类药、茸类药不同,黄芪没有补益留邪的弊病。因此,黄芪的治证就更宽。也就是说,除了虚证之外,很多虚实夹杂证,甚至实证(如透疹),也照样可以用黄芪进行治疗。

陈修园认为,黄芪入脾而主肌肉,入肺而主皮毛。若是少阳与太阴之火陷于下,黄芪能举其陷;若是胆经与三焦之火郁于上,黄芪能散其郁。因此,他说“此能补之,非泛言补益之品也。”可见“补”的含义比较宽,与一般所言的补益不同,可包括补气、升气、散气三个方面的作用。

黄芪补气之外的另类作用(上)

补气最具代表性的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多与人参、白术等补益药同用;升气最具代表性的方剂为升阳举陷汤,多与升麻、柴胡等升举药同用;散气最具代表性的方剂为黄芪散(《济生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多与豆豉、桂枝等表散药同用。王好古曾说:“黄芪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及肤痛,是皮表之药;治咯血、柔脾胃,是中州之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脏元气,是里药。乃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也。”

黄芪还能利水消肿,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运用黄芪入肺经的特点,调动肺主肃降功用,在水液运行过程中,起到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促使膀胱分清泌浊,以达到小便通畅、水液外排的结果。

黄芪补气之外的另类作用(上)

有代表性的方剂有黄芪六一散(在《医林改错》中称其为黄芪甘草汤)、防己黄芪汤等。有人介绍用黄芪鲤鱼汤(黄芪、赤小豆、砂仁、生姜、鲤鱼)治疗8年的肾病水肿患者收效明显,还认为可以治疗脾肾气阴两虚,以气虚为主,水湿内停的。

黄芪还有托毒排脓透疹的作用,在痈疽久不溃破或溃久不敛,正气不足之时使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运用黄芪补三焦、实卫气的能力,调动正气抗邪的结果。

有代表性的方剂为《外科正宗》的透脓散。有人治疗全身广泛性皮下脓肿,每天水煎服,用生黄芪60g,在各种方法无效的情况之下,竟奇迹般地获得痊愈。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