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泽旧事:家门口的“船博会”

 吴越尽说 2023-09-18


我家老宅坐落于盛泽镇,面临新桥河,该河因南北建有两座石拱古桥一一南新桥和乌新桥而得名,路河并行,人家枕河。最近,镇政府对这里进行微改造,疏浚河道,新筑驳岸,两岸设有栏杆,河内栽种水生美人蕉,喇叭形水柱和水泡让河水增氧曝气,一泓碧水向东流,两岸古宅鳞次栉比,打造成新江南的水巷。





上世纪20年代盛泽镇南新桥畔河景民居


我在这里生活了四十余年,曾记得,当年人们的运输工具以船为主。每天都能看到各种船只在这条河上穿梭往来,穿越时光的隧道,似乎成了流动的“船博会”,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清晰地显现出时代巨轮急驶向前的航线。


上世纪70年代盛泽水乡街景


最小的船要数脚划船和游船。夏秋傍晚,一艘两头翘的脚划船驶来,并传来一阵阵响亮的吆喝声:“卖鱼啰一一”,“阿要鲜鲜啧啧的光头菱噢!”,引来了河岸的居民。渔民从船舱里捞起欢蹦乱跳的鱼儿或水灵灵的菱角,利索地称了交给居民,紧接着掇转船头,双脚划桨手握桨把舵,迅速驶离岸边,十分灵巧,留下一圈圈的水纹。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年轻人从目澜洲公园租来游船,从西白漾出发,沿着市河东行,进入新桥河。他们身穿时髦的苏联花布料衬衫,迎着河面吹来凉风,哼着小曲,说说笑笑,悠闲地划着桨,吸引了众多居民好奇地观看。


脚划船、游船


目澜洲


菱角


惹人喜欢的渔船,非鱼鹰船莫属。船舷上架设横杆,杆上栖着鱼鹰,即鸬鹚,它全身黑色,东张西望,颔下不停颤动着。渔民把它们放到河中,它们一个猛子扎下水中,长长的嘴巴、锐利的爪,游泳本领出色,善于捕鱼。不多时,猛然钻出水面,嘴里叼着鱼,向船舷游去,仿佛在向船主报喜。待船主取下它嘴里的鱼后,它又不辞辛劳下水捕鱼了。鱼鹰的捕鱼技艺受到人们的赞叹,难怪不少景区都保留该项表演项目来吸引游客。船体较大一点的是货船,它为发展生产和居民生活立下汗马功劳。新桥河两岸开设不少练染作坊,绸匹外运全靠它。有一年,遇上旱灾,河水近于干涸。镇政府征集货船,从镇郊湖荡里取水,运水,以解居民缺水之困。这种船开往大江里,多艘连在一起组成船队,由机动船拖着,浩浩荡荡的,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物资运输队伍。


鱼鹰船


鱼鹰捕鱼

货船船队


乌篷船不同于上述那些“赤膊船”,它的船仓由呈拱形的黑色竹编敞篷盖着,起到挡风遮雨的作用。新桥河支流有个夜船汇,开往嘉兴的航船就停泊于此。记得1953年,我去嘉兴报考初中就是乘坐它去的。有时,汛期水涨,轮船激起大浪危及堤岸,以致停航,航船则照开不误。坐在舱内,耳听船行的潺潺流水声,眼看两位船夫,手握橹把,身子一俯一仰,摇橹一推一扳,很有节奏。顺风时,竖起桅杆,扯起帆篷,乘风破浪,加速前行;若前方有桥,则提前落篷穿过桥洞。逆风时,船工就上岸背纤而行,真辛苦啊!民国诗僧苏曼殊,从嘉兴到盛泽,因上岸体验拉纤生活,以致跌入河中呢!开往嘉兴新塍的航船途经老宅,它常常鸣锣开道:“当,当,当”,铜锣一响,招来居民在河边等候。每天船老板把居民托买的外地特产带来,方便了大家,很受欢迎。这种船还作为迎亲船。逢上喜庆日子,老宅门前的河面上,有迎亲船驶过,船头锣鼓喧天,披红带绿,堆放着婚嫁物品,船舱里坐着新郎新娘,氛围喜庆,两岸居民纷纷走出家门观看。


乌篷船


民国诗僧苏曼殊

比较考究的船要数网船,常常由桐油抹得锃亮,因为捕捞渔夫是“飘泊族”,网船是艘连家船,一家人一年四季都居于此,漂流四方。船儿拥挤狭窄,但船舱分工明确,船头为作业区,撒网捕鱼,耙螺蛳蚬子,所获水产放养在屏脐板下的活水里。中舱为生活区,船艉存放炊具,饲养水鸭,是摇橹之处,橹犹如螺旋桨,推着船只前行。


连家船


船上人家

相当长时间里,农家的船是木质的,且靠人工摇橹划浆撑篙前行的。后来,在秋收季节,家门口岸边,停放不少粜粮船、卖菜船,把河面挤得满满的,船体是水泥制的,船艄安装柴油机、舵杆和螺旋桨。听船主说,这是挂桨水泥船,运输起来省力便捷,把得住方向。冬季,农民又开着它,来罱河泥。农民用泥夹把河底淤泥夹起,滤去水,倒入船中,既积肥料,又清河道,可谓“一举两得”。过了几年,新桥河淤泥多了,开来了挖泥船,那是铁皮船,一只大斗从河底抓起淤泥,左旋右转,放入船内,效率可高了!


罱泥船

当然,作为机动船,老宅前河上行驶的船并非最早的。乌新桥河段曾停泊小火轮,开往嘉兴东门轮船码头。每天清晨、中午,汽笛拉响便开航。小火轮有两层,底层有座位,上层逼仄,又无座位,但可观赏沿途的田园风光,累了便躺下,还是惬意的。


小火轮

如今,随着社会的变迁,江南水乡建桥筑路,交通便捷,以车代舟。为防洪灾,镇区建起水闸等防洪设施,渔民纷纷上岸定居,改为池塘养鱼,新桥河上再也没有运输船驶入了,只剩下打捞飘浮物的小型清洁船。然而,以前曾经在这条河上行驶的各类大小船舶却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时时浮现在脑海中,它们曾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渔农生产工具,它们的风采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呈现出船舶多样化发展的进程。当然,我更忘不了它们曾为创造江南的财富与文化立下的汗马功劳。


河道清洁船


◆ 作者:杨传泳

◆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 2023-09-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