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袁绍采纳田丰的奇计,是不是可以毫无悬念地击败曹操

 登西峰看东海 2023-09-18

官渡之战前,田丰曾提出一条必胜之策。  然而,袁绍没有采纳,最终兵败。    因此,人们不禁好奇:有必胜的策略,袁绍为何不用?如果用了田丰之策,曹操还有机会吗?

田丰之策

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三国志.袁绍传》

田丰之策,主要包括4个方面。

1、不要急着与曹操正面交战。

曹操兵力虽不如你,但善于用兵,正面搞起来不一定搞得过。

2、充分发挥地缘上的优势,在战略上削弱曹操。

袁绍“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已经平定了大河以北,并力向南,没有后顾之忧。

而曹操虽连战而胜,但处四战之地,多面受敌。

因此,“外结英雄”,从多个方向威胁、打击曹操;“内脩农战”,我们致力于恢复,则袁曹之间的实力对比将更加悬殊,形势对袁绍将越来越有利!

3、疲敌而后战。

袁、曹之间,大致以黄河为界,边境漫长。

因此,如果袁绍派出小股精锐,不断袭扰,既能破坏其生产,又能使曹操疲于奔命。

如此,“不及二年,可坐克”也!这是必胜的策略呀!

那么,这是不是真的是必胜之策呢?

曹操本人的评价

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裴注《三国志.袁绍传》引《先贤行状》

官渡之战时,在听说田丰没有跟着袁绍一起南下时,曹操大喜:袁绍必败!

官渡之战取胜后,曹操又说:如果当时袁绍用田丰之策,胜负就难以预料啦!

正因曹公之言,所以,后世史家,多认为:如果袁绍用田丰之言,则可“坐胜”。

比如:北魏卢渊、元代郝经,都表示田丰之策是“坐胜”、“制胜”之策。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外结英雄”:曾是曹操最大的担忧,但已经被化解

在曹操决心与袁绍为敌前,曹操曾与众谋士商议形势。

在郭嘉“十胜十败”、荀彧“四胜四败”做了鼓励后,指出,应该先讨灭吕布,再与袁绍决战。

然而,曹操说出了自己最大的担忧。

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三国志.荀彧传》

也就是说,对四战之地地缘劣势的担忧,是曹操下定与袁绍对抗决心的最后一个障碍!

荀彧提出:关中将帅众多,不相统一,唯有马腾、韩遂最强,他们件关东正在激战,一定各自拥兵自保。我们派钟繇去,以朝廷名义安抚之,西方可以无忧。

曹操与荀彧等人商议时,吕布、张绣都未平,而且看起来都是要靠武力解决的,所以,荀彧只谈了西方。

然而,在紧急“伐交”后,曹操的形势已经大为改善。

在西方,采纳荀彧的建议,以钟繇安抚,基本确保了西方的安定。

南面,曹操积极争取,以豁达大度的态度争取有杀子杀侄杀爱将之仇的张绣,终于赢得张绣的归顺。

同时,曹操表奏孙策为讨逆将军、吴侯,与之结为儿女亲家,各种方式笼络,以争取孙策。

另一方面,曹操以天子诏书名义,令渔阳太守鲜于辅督幽州六郡,从后方扰乱袁绍!

总之,经过伐交努力,西面已经安定,南面威胁最大(距离许昌最近)的张绣归附,曹操的处境已经大为改善。

此外,孙策可能袭后方、刘表可能响应盟友袁绍,这些都与历史上实际发生的事情一致。

可以说,田丰“外结英雄”之策虽然高明,但是,由于曹操在“伐交”能力、政治名分(挟天子)上的优势,已经不再实际!

内脩农战:看似有利,实则未必

田丰之策的第二点,是“内脩农战”,恢复河北农业,巩固经济优势。

单纯从经济恢复的角度看,这是高明的。

正如沮授所说,当时,河北比较疲敝。

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献帝传》

由于与公孙瓒、黑山军的连年激战,黄河以北地区比较疲敝。

所以,经过一定时间的休养,看起来是有利的。

然而,如果把对手考量进来,这就未必有利了。

如果说河北只是疲敝的话,那么,曹操的地盘就是残破了。

袁绍在河北,较早就平定了冀州,此后很长时间,冀州没有大面积的破坏。而与公孙瓒的交战,尽管直到199年才最终彻底取胜,但实际上,公孙瓒大约从197年开始就龟缩于易京一带,其他地区已经被袁绍平定!

所以,事实上,袁绍地盘的经济情况是比较好的。

相比之下,曹操的地盘,则多次反复争夺,破坏严重!

曹操的兖州,先经与青州黄巾的激战,后又经与吕布的激战,一度打到双方都没有粮食!

曹操的豫州,则始终与袁术反复争夺,甚至直到官渡之战时都还有大量叛军。

至于徐州,则先被曹操自己连续屠城,后又经吕布、刘备等人反复争夺,更是破坏严重。

所以,虽然双方都经连年征战,经济情况不理想,但显然,更需要休整的,是曹操!

后来的事实也表明:曹操也一直受困于粮草问题,甚至几乎坚持不下去!而袁绍则并没有相应困扰···直到乌巢被烧!

所以,用郭图反驳沮授(当时,沮授与田丰皆主张持久)时所说的:监军之计,计在持牢,而非见时知机之变也。

分兵骚扰、疲敌之计:已为曹操化解

田丰之策的第三点:就是利用漫长的边境线,分兵骚扰,破坏曹占区经济,并疲惫曹军。

然而,曹操何许人?他已经有了对策。

1、将东面委托给了臧霸。

曹操平定徐州后,争取到了臧霸的加盟,并将青徐委托给了臧霸。

臧霸是青徐一带的“地头蛇”,在这一带混了很多年。虽然如果举大兵临之,他实力不足,难以抵挡,但是,如果比起骚扰来,只有他骚扰你的份,你哪里能骚扰到他呢?

所以,“霸数以精兵入青州,使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他倒是去骚扰青州了!

2、迁徙百姓,规避破坏。

昔孤与袁本初对官渡,徙燕、白马民,民不得走,贼亦不敢钞。今欲徙淮南民,何如?——《三国志.蒋济传》

曹操将兖州北部黄河沿岸数县的百姓也迁徙到了后方。

事实上,这一带,是曹操创业起家的地方。

在曹操与袁绍“背靠背”发展时,这一带是相对安全的地方,因此一直是曹操的重心所在。

然而,当曹操迁天子于许昌以后,与袁绍关系恶化,曹操的重心已经南移到了以许昌为核心的豫州北部、兖州南部。

汉末乱世,“千里无鸡鸣”,稀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

曹操迁徙百姓,无疑使袁绍分兵骚扰边境无法得逞!

相反,曹操最大的问题是:这部分迁徙之民到新地方后,恢复生产,至少要1年才能有所收成!

因此,此时骚扰达不到目的,但立刻大举进兵,则能加剧曹操的经济困难!

同时,从军事角度说,事实上,袁绍数次分兵,无不是送人头。

颜良、文丑、韩猛、淳于琼,无不是在分兵作战过程中被曹军所灭的。

既然田丰承认“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那么,曹操不仅在主力决战中有指挥上的优势,在分兵作战中更能通过指挥上的优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所以,田丰的这些计策,虽然道理很高明,但实际上已经“过时”了。

曹操务实的评价风格

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还要说:“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呢?

这正是曹操令人佩服之处!

官渡之战战胜后,他烧掉那些手下暗通袁绍的书信,自称:当时连我自己都没有把握,何况别人呢?

一个刚刚赢得重大胜利的领导人,居然公开承认自己也曾丧失信心!

远征乌桓期间,众将反对深入,唯郭嘉支持曹操深入,曹操深入取胜后,奖赏当初那些反对他深入的将领:你们说得对,这次我赢得侥幸!

不采纳你的意见取胜了,反而承认你是对的!

如此,曹操表示“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的原因就很明确了。

1、袁强曹弱,无论袁绍采取何种方略,曹操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我们知道,官渡之战期间,曹操确实也一度丧失信心,写信给荀彧,表示想要撤回许昌,被荀彧劝阻。

所以,无论袁绍是“持久之计”,还是“速战速决”,曹操都没有把握,都是“尚未可知也”。

2、着眼未来,争取河北士人之心。

烧毁通袁书信,是为了安抚众将之心。

奖赏反对深入者,是为了争取众将之心。

同样,对田丰、沮授表达尊敬,也是为了争取河北士人之心。

袁绍集团中,田丰、沮授,皆是河北本地士人,在本地拥有很强的影响力。

赞誉田丰、沮授,一则是对河北人物示好,二则可以贬损袁绍的威信(你看,袁绍输给我,就因为这家伙不听从的智者正确的意见,你们还跟着他干什么?)。

袁绍拒绝田丰、沮授”持久之策“,采纳了郭图“急攻之策”,最终失败了。

但是,如果就此认为袁绍如果采纳田丰之策就能“坐胜”,就有失偏颇了。

袁绍最终战败,显然是在指挥上、内部关系上出现了问题,而并非只是“急进”还是“缓进”上的问题!

而曹操赞许田丰,则既反应出一个军事家务实、谨慎的分析态度,又反应出一个政治家争取人心上的权谋!

袁绍、曹操的成败,并不取决于他们对田丰之策的看法,而是取决于他们对田丰这种人的看法。

袁绍不纳田丰之言,战败后,回来面子挂不住,杀了他。

曹操击败了袁绍,却坦言:如果袁绍用了田丰之策,我还不一定能赢呢!

同为领导者,二人的胸襟、格局的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既然如此,袁绍采纳不采纳田丰之策,结局又会有什么差别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