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鼎湖

 鹿渌 2023-09-18

无锡正在宜兴周铁镇建设大拈花湾项目,与灵山胜境、禅意小镇·拈花湾一脉相承,隔竺山湖相望,致力于打造一处全新美好的旅居之地。前不久因事去周铁蓑衣桥走访,大拈花湾正处这块竺山区域,美仑美奂,一派崭新的旅游胜地崛起的景象。但要说起这竺山湖的前身古名,那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图片

▲竺山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拈花湾
图片

▲竺西书院

“竺山湖”古名“金鼎湖”。

“金鼎湖”典出,昔吴王泛舟五湖,金鼎沉于此湖中,吴王命渔人把三条大渔船连网捕捞而不得,故名。“金鼎湖,昔吴王泛舟五湖,金鼎沉此,命渔人簇三舟连网漉之不得,因名。”

图片

▲金鼎湖名

明代正德山中宰相洞庭东山王鏊《姑苏志》卷十:“金鼎湖,吴王泛舟鼎沉于此,故名。”王鏊《震泽集》卷十五“五湖记”:“五湖之外又有三小湖。夫椒山东曰梅梁湖;杜圻之西、鱼查之东,曰金鼎湖;林屋之东曰东皋里湖。”明嘉靖郑若曾《江南经略》卷一下“太湖考”记:“菱湖、莫湖、游湖、贡湖、胥湖五湖之外,又有三小湖。夫椒山东曰梅梁湖,杜圻之西、鱼查之东曰金鼎湖,林屋之东曰东皋里湖,而吴人称谓则总曰太湖。”明崇祯曹学佺《大明舆地名胜志》亦记:“五湖之外,又有三小湖。夫椒山东曰梅梁湖,吴时进梅梁至此,舟沉失梁,至春首则水面生花。杜圻之西、鱼查之东曰金鼎湖,昔吴王泛舟五湖,有金鼎沉于此。物类相感,志云:震泽有金鼎湖,每天将雨,有墨浮水面,顷之雨至,以此为常。林屋之东曰东皋湖。而吴人但称为太湖。”清康熙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九“太湖”对金鼎湖方位记得更清楚:“金鼎湖,在梅梁湖西。相传吴王尝沉金鼎于此。在杜圻之西,鱼查之东。”

图片

▲王鏊《姑苏志》

图片
▲曹学佺《大明舆地名胜志》
图片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这“金鼎湖”得名所称的吴王,即指春秋末期建都于无锡太湖边闾江“阖闾城”的吴王公子光阖闾。

金鼎,古代相传夏铸九鼎,奉为传国之宝。二千五百多年前,公子光用伍子胥计,使勇士专诸持鱼肠剑刺杀吴王僚,上位登基。遂以伍子胥为帅伐楚大胜,班师回吴后,吴王阖闾于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在无锡太湖闾江口,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阖闾城”,铸金鼎重器。

金鼎,还有一个更为凄美的故事。吴王阖闾有一爱女名滕玉,阖闾在出征伐楚时,临行前在宫中设蒸鱼宴别夫人和爱女。阖闾不拘小节吃相难看,也或许是初次尝到这人间美味蒸鱼实在是爱不释口,竟一口气独自把主打的美味蒸鱼吃掉了半条,再把剩鱼残羹推给女儿。女儿狂怒,怪父王用食鱼侮辱人,竟自尽。阖闾悔恨伤心痛极,用“题凑”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厚葬爱女,并将金鼎玉杯随葬爱女墓。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王有女滕玉,因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蒸鱼,王前尝半而与女,女怒曰:'王食鱼辱我,不忘久生。’乃自杀。阖闾痛之,……。外凿池积土,文石为,题凑为中,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皆以送女。”

无锡闾江、马迹山一带,有诸多的吴王历史遗存,如马迹山内闾湾的吴王宫、吴王井(今仍存),西泉村镛簧觜(现高尔夫国际俱乐部)的吴王钓鱼台(仍存)等等。如今三国孙吴时得名的“梅梁湖”仍承继且名声极响,无锡并把整个所辖的太湖区域都称“梅梁湖景区”,而这吴越春秋时得名的“金鼎湖”却早已失传,代之以名不见经传的湖边小土山而名的“竺山湖”。

图片

▲内闾湾“吴王井”

图片
▲西泉镛簧觜“吴王钓鱼台”
图片
▲梅梁湖、金鼎湖

说到“金鼎湖”,就还得捋一捋这太湖古“杜圻山”和“鱼查山”。

梅梁湖西是金鼎湖,就是现称的竺山湖,这无疑。那踞金鼎湖东西两端的杜圻、鱼查这湖中小山,又是哪里呢?

一,杜圻山即今田鸡山

王鏊《太湖七十二峰记》:“与夫椒相对而差小,为小椒;为杜圻,范蠡所尝止也。”历代《马迹志》均引这记载。

民国以来文献则记,夫椒、小椒稍北为“渔息矶”。“渔息矶,在雁门湾西入湖里许,坡陀下浸,随水纡曲,渔舟每泊此憩息,故名。俗讹徐息。”钱振锽《马迹山导游》记:“渔息矶,孤悬湖中,对雁门南浜坡陀下,浸若浮螺,渔夫唱晚于此,网影炊烟,望之如画。”

图片
图片

▲杜圻山(古)——渔息矶(民国)——田鸡山(今)

民国时所称“渔息矶”,现称“田鸡山”,靠近马迹山,在马迹山西,现归无锡所辖。那么,这“渔息矶”即“田鸡山”,是否就是古称的“杜圻山”呢?

历代《马迹志》均引马迹山名来历,一为秦皇神马驻迹;二为汉郁使君龙马留迹。即后唐·僧文鉴《洞庭记》:“汉郁使君为雍州刺史,归杜圻洲,经从此山,龙马驻迹,留名石面。时人语曰'朝为雍州官,暮归栖九里。’”此马迹二说固然荒诞,但也说明马迹山的“杜圻山”确有由来。当地还有民间传说,范蠡卒后葬于这马迹山西的杜圻山,即王鏊所说的“范蠡所尝止也”。

王鏊一代宗师,既然作太湖七十二峰记,湖之西北为十有四,岛屿数及方位绝不会有误。今湖之西北十三峰都已一一对应(这里不赘言,有兴趣者可参看拙文《具区十四峰纪略》),现不多不少仅剩这一岛,方位及描述均相符,应是古名“杜圻山”年久失佚,岛邑渔人俗称“渔息矶”。这种山名变迁情况很普遍,就如惠山西南宋代名的“华㠠山”,元明清代名的“崋峲山”失佚,变成俗名“小山头”;舜柯山北宋代名的“湛岘山”失佚,变成俗名“老虎山”等一样。

分析研判古“杜圻山”即为现马迹山西的“田鸡山”(民国时的“渔息矶”),苏州有称“平台山岛”为“杜圻洲”。清·顾震涛《吴门表隐》记:“太湖中有四岇,山甚小而不没,称地肺。北岇在杜圻洲,名平台山,有砂如铁,大禹铸铁釜,覆孽龙于此。”平台山在太湖湖域中心略偏西,居于马迹山与西洞庭山中间,在夫椒山的东南。西洞庭山那边,五代十国吴越王还在冲山立了郁使君庙,平台山为冲山的从山,杜圻洲很有可能因这而得名。

图片

▲顾震涛《吴门表隐》

汉代的杜圻洲不必去深究。这里要认定的是王鏊所说的七十二峰的杜圻山,以王鏊蓝本进行研读。

杜圻为太湖西北十四峰之一,田鸡山在太湖西北,平台山虽说是太湖的中心略偏西,归为太湖西北也尚可。与夫椒相对为差小,为杜圻。平台山、田鸡山,一为东南相对,一为西北相对,方位相符且均为差小。以上二点难分伯仲。

按清·顾祖禹所说,“金鼎湖在梅梁湖之西。在杜圻山之西,鱼查山之东。”因此,王鏊所指的太湖西北十四峰之一的杜圻山,应为现在的“田鸡山”,也就是民国时称的“渔息矶”。估计一为失传,一为避免与苏州杜圻洲相争而改称。

而“平台山”孤悬于外太湖的中心,显然与金鼎湖这小湖无关,也就不可能是王鏊《姑苏志》所称的“杜圻之西、鱼查之东,为金鼎湖”的“杜圻山”。

图片

▲平台山、田鸡山卫星图

二,鱼查山即竹山湖中石矶

王鏊《太湖七十二峰记》,七十二峰中没有鱼查山。这鱼查山考查最费周折,直至查到清乾隆年洞庭东山金友理《太湖备考》才弄清原委。《太湖备考》记:“竹山,与夫椒山相对。距山一二百步,湖中有石矶露水面,其下有暗趾接山,行舟必绕矶而过,以避暗趾。”竹山即现周铁竺山,竹山升入湖中的石矶仍存。此“石矶”应就是王鏊所记“杜圻山之西、鱼查山之东,谓金鼎湖”的鱼查山。竹山及升入湖的石矶“鱼查山”内连陆地,故不属于太湖七十二峰。

图片

▲鱼查山(竹山石矶)

图片

▲金友理《太湖备考·竹山》

行文至此,不禁联想,这明代时的“杜圻山”与现时的“田鸡山”,不知是否是因方言土语讹传而来,“杜圻”、“田鸡”,锡常吴语发音有稍许相似;还是因此岛形如青蛙(田鸡)而俗名。至于民国时的“渔息矶”,则是渔泊而名有记载。

期望这“杜圻山、鱼查山”所夹的古“金鼎湖”——即今“竺山湖”,能在现规划建设中的大拈花湾区,争奇斗艳,大放异彩!如今的红男绿女游客,沉醉于这现代簇新的大拈花湾旅游胜景,站在眼前美丽如画的古“金鼎湖”傍,又是否会想起发生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历史故事,而油然生发出一缕思古之幽情呢!

图片

▲湖滨徜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