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范与共识】MRI临床应用安全专家共识

 pppsss 2023-09-18
文章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3, 57(9): 955-96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专业委员会

通信作者余建明,Email:cjr.yujianming@vip.163.com

李真林,Email:lzlcd01@126.com

马新武,Email:xinwuma@vip.sina.com

摘要  

MRI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MRI的强磁场工作环境存在许多潜在风险,为规范医用MRI检查的安全管理,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和最新文献,对MRI设备安全和检查安全两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同时对MRI突发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建议,旨在提高MRI安全管理意识,提升MRI安全管理的水平。

MRI具有多参数形态学成像和特异性功能学成像的双重优势,应用范围几乎涵盖临床各个学科,是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及疾病转归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1 , 2 , 3 , 4 , 5 ],亦是放射科日常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临床主流MRI设备的磁场强度为1.5 T以上的高场强。在该环境中,需要特别防范磁场、射频等因素可能对设备本身或场地中各类人员造成的安全风险。因此,为保证MRI检查期间各类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制定严格且详尽的安全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在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安全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医疗情况制定了本版MRI临床应用安全规范,主要从设备安全和检查安全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对MRI突发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一、MRI设备的安全管理 

(一)MRI设备的选址与安装

MRI设备与其安装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为保证设备的最佳性能和人员安全,需要对设备的安装环境进行周密的前期规划及评估[ 6 , 7 ]。MRI设备的安装环境必须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既需要保证磁场的均匀性,又能够避免外部的射频干扰;同时还要确保受检者、工作人员及周围其他敏感设备的安全。具体而言,MRI设备选址与安装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外部环境的铁磁性物体对静态磁场均匀性的影响:外部环境中的铁磁性物体可能会改变主磁体静态磁场的分布,导致主磁体中心磁场均匀性下降,从而降低设备的性能。可能影响静态磁场均匀性的铁磁性物体包括:建筑物中的钢筋、钢梁、加固柱、空调管道,电源线、变压器,电梯、汽车、大型车辆、地铁等。

2.边缘磁场的屏蔽:所有磁体均存在边缘磁场,主磁体的边缘磁场屏蔽在高场设备安装时尤其重要。目前有多种方法可用于抑制边缘杂散磁场,包括主动屏蔽、被动屏蔽(磁体上的铁屏蔽)和磁体房间屏蔽(与磁体分离的铁磁屏蔽,通常置于磁体房间的墙上)。由于边缘磁场空间分布十分复杂,因此需要基于MRI设备厂家提供的磁力线空间分布图、场地平面图等详细信息进行合理屏蔽规划。

3.边缘磁场对其他铁磁性物体的影响:在规划MRI设备的安装时,必须考虑边缘磁场对其他铁磁性物体的磁引力作用。如果磁引力超过规定临界值,铁磁性物体将朝向磁体方向移动,并可能加速转变成一个“弹射体”。这种“弹射效应”会对磁体内的受检者以及磁体边的工作人员造成极大的危险,同时可能严重损坏磁体本身[ 8 ],且拆卸吸附在磁体上的弹射物体亦可能损坏磁体内的线圈,特别是当“弹射体”体积较大、磁场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4.边缘磁场对医院敏感设备的影响:必须以磁体为中心,综合评价各个方向边缘磁场对外部敏感设备的影响。敏感设备与磁体中心的最小安全距离主要取决于主磁体磁场强度、磁体设计(开放式或隧道孔式)和屏蔽方式(主动屏蔽、被动屏蔽或房间屏蔽)。此类敏感设备通常包括:磁存储设备、电话开关设备、主配电变压器、电力变压器、核医学成像设备、放射治疗设备、各类X射线管设备、超声设备等。

5.射频的干扰与屏蔽:MRI设备发射的射频脉冲可能会干扰外部其他设备;同时,外部设备发射的射频亦可能被MRI系统接收并在图像上产生伪影。射频屏蔽的目的在于防止外部设备源的射频对MRI信号产生干扰。射频干扰的程度通常以dB/Vm为单位进行测量。为了确保MRI接收到的射频干扰水平在接收线圈的噪声水平之下,通常要求射频屏蔽提供90~120 dB/Vm的衰减[ 7 ]

6.同一区域安装多台设备:如果在同一个区域里安装多台MRI设备,必须充分考虑设备主磁场之间的相互干扰。为此,各磁体中心点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具体要求可以参考各厂家的技术参数。如果同一区域的多台设备是同一磁场强度时,还应该避免射频信号的重叠干扰,建议多台设备的频率至少保持100 kHz以上的差距[ 7 ]

(二)MRI检查的场地分区

结合国外指南[ 7 , 9 ]及我国医疗现状,MRI检查的场地可划分为缓冲区、限制区、磁场区和弹射区( 图1 )。

图片

图1 MRI检查的场地分区

1.缓冲区:是指人员安全筛查和受检者检查前准备的区域。受检者以及陪护人员从候诊区进入缓冲区,在缓冲区接受安全核查表的核对、金属及植入物的核查,并完成更衣、物品存储等准备工作,等待MRI检查。

2.限制区:是指包括磁场区和操作室在内的区域。在缓冲区和限制区之间必须有锁止装置的物理隔断,限制区内保证没有可移动的铁磁性物品。进入限制区的人和物必须由MRI工作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确保人员和物品均已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

3.磁场区:是指以磁体为中心,包含周围0.5 mT磁场等值线(5高斯线)在内的三维立体空间分布区域。磁场区的出入门必须为向外开启的方式,并保证在MRI技师的可视范围内,或者通过监控视频可被MRI技师实时观察。

4.弹射区:是指以磁体为中心,包含周围3 mT磁场等值线在内的三维立体空间分布区域。标明MRI兼容的监护设备、微泵、呼吸机及术中MRI所需麻醉设备应放在此区之外。

(三)MRI设备的警示标识

所有MRI设备限制区和磁场区的入口均必须张贴内容清晰明确的安全警示标识( 图2 )。建议在磁场区门框上设立常亮的磁场警示灯。

图片

图2 MRI警示标识

(四)MRI的辅助设备安全

用于增强MRI检查的高压注射器及用于急救、危重和行动不便受检者的转运床必须为MRI兼容的专用设备,非MRI兼容的高压注射器和转运床不得进入磁场区。此外,任何无MRI安全认证的急救设备(氧气瓶、非MRI兼容的除颤仪、非MRI兼容的心电监护仪、血压计等)、医疗消毒用品(非MRI兼容的医用紫外线消毒灯、医用手术无影灯、风扇等)、消防器材(非MRI兼容的灭火器、消防水枪、金属楼梯等)、维修工具(铁磁性螺丝刀、扳手、起子、钳子等)、清洁工具等(铁磁性清洁用具、地面清洁抛光设备等)均禁止带入MRI磁场区。

(五)MRI设备的定期维护

为保证MRI设备正常运行,防范设备故障及危险事件的发生,需要定期对MRI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护保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主磁场系统、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系统、液氦冷却系统以及水冷机、精密空调等附属设备。维护保养的频率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设备的使用年限,年限越长,保养周期相应缩短;(2)既往维护保养后的设备状态;(3)设备供应商的说明书;(4)检查患者量。每一次维护保养必须存留规范的记录。

二、MR检查的安全管理

(一)工作人员分级

所有MRI工作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并确保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安全培训[ 10 , 11 ]。根据培训程度及工作职责的差异,可将MRI工作人员分为普通授权人员、高级授权人员及安全监督员,其工作范围及相关权限见 表1 。

图片

1.普通授权人员:是指接受过基础MRI安全培训,有权进入MRI限制区,但未经批准不得进入MRI磁场区的工作人员。普通授权人员通常包括登记管理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等。

2.高级授权人员:是指接受过高级MRI安全培训,有权进入MRI限制区和磁场区的工作人员,如放射技师、护士、工程师等。

3.安全监督员:是指有权进入MRI磁场区及限制区,对MRI安全进行监督并对MRI安全负责的工作人员,如MRI高级负责人等。

(二)安全筛查

1.基本要求:包括受检者在内的所有未授权人员在进入限制区之前必须通过MRI授权人员的安全筛查,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和电子设备,且必须在MRI授权人员的许可和监视下方可进入限制区。MRI检查室需准备无金属装饰附件的专用检查服,并配备铁磁探测仪、无磁轮椅和无磁转运床。

2.筛查步骤:受检者在接受MRI检查之前,须经过多次安全提醒和筛查。首先,临床医师在开具检查申请单时,应与受检者充分沟通,明确是否存在MRI检查禁忌证,如起搏器、动脉瘤夹、电子植入物和妊娠情况等。其次,在受检者获取预约单的同时,应该附带MRI检查安全注意事项或安全筛查表,让受检者提前获得相关信息。最后,在MRI检查前,由MRI工作人员根据安全筛查表进行逐项询问和视觉筛查,确保受检者可以安全接受MRI检查[ 12 ]。一旦筛查发现有MRI检查的禁忌,及时告知受检者并取消MRI检查。

详细的安全筛查内容需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受检者基本情况,提供最近的手术、怀孕、母乳喂养、药物治疗、与体温调节功能有关的病症、呼吸障碍、药物和/或对比剂过敏等信息;(2)受检者的既往病史,包括幽闭恐惧症、帕金森综合征、不自主性肢体运动、偏瘫等情况;(3)医疗植入器械的安全核查,包括心脏起搏器、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瓣膜、冠状动脉与外周血管支架、封堵器械、下腔静脉滤器、漂浮导管、药物输注泵、人工耳蜗、神经刺激器(脑起搏器)、脑积水分流器、动脉瘤夹、眼部植入物、阴茎植入物、关节置换物等;(4)金属物体佩戴筛查,包括体内金属碎片、耳环、发夹、假发、珠宝、胸罩、眼镜、假牙、钥匙、文身[ 13 ]等;(5)电子类物品筛查,包括磁卡、手表、耳机、手机、助听器等。

3.MRI兼容医疗植入器械的安全筛查:医疗植入器械在MRI环境下的安全性非常复杂,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评价和验证,涉及静态磁场、射频磁场和时变的梯度磁场的交互作用,不同的植入器械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评估。安全筛查中明确受检者体内安装有MRI兼容医疗植入器械,需受检者提供植入器械产品说明书,进一步明确植入器械材料是否兼容、是否配有电子元器件、植入后允许MRI检查的期限及推荐的磁场强度下可行MRI检查,并持有MRI标签。安装有MRI兼容心脏起搏器、脑起搏器等受检者,检查前需到专科程控门诊进行MRI检查可行性确认评估和MRI模式程控,受检者持起搏器MRI标签和程控单接受指定MRI检查,检查过程中由专科医师负责监测受检者生命体征和紧急抢救,检查完成后请专科医师调整模式,测试各项参数正常后方可离开。通过标准化和MRI标签的应用,实现植入器械的条件性安全,确保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 14 , 15 , 16 , 17 , 18 ]

(三)检查前的安全管理

1.检查告知:MRI工作人员需充分告知受检者MRI检查过程的特点,如不规则噪音、皮肤发热等,以减少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的恐慌。对于增强MRI检查的受检者,还需告知钆对比剂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反应,所有受检者需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告知所有受检者正确使用警报气囊,检查过程中若出现任何身体不适或其他无法坚持检查的情况时,及时抓捏警报气囊用以告知放射技师终止检查并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

2.检查摆位:根据具体的检查要求,选择相应的体位。检查摆位以标准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以受检者舒适为原则,并尽可能使检查部位中心、磁体中心和线圈中心三者中心面重合。严禁受检者皮肤直接接触线圈、线圈导线及磁孔内壁,可使用制造商提供的软垫进行隔离,以防止检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皮肤灼伤。此外,还需注意受检者双上下肢不能交叉或直接接触,以减少周围神经刺激症(peripheral nervous stimulation,PNS)及其他可能的损伤。对于偏瘫、无意识、镇静的受检者,必须对其肢体进行一定程度的束缚固定,以防止受检者肢体在床位移动时被牵拉损伤而造成严重医疗事故。

3.附属连接管或连接导线:对于增强扫描的受检者,应妥善放置高压注射器的注射连接管,确保连接管行程通畅,避免被移动的扫描床带入床板缝隙而引起牵拉脱落。放射技师还应妥善放置心电门控、呼吸门控、指脉门控的各类导线,并在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其工作状态。如出现牵拉或者连接管脱落,应立即进入磁场区进行相关处理,以保障受检者的安全及MRI设备的正常运转。

4.扫描模式:MRI设备通常设有常规、控制和科研3种扫描模式,不同扫描模式对静磁场、时变梯度磁场和射频磁场的限制不同[ 7 ],放射技师应根据具体检查要求及受检者情况选择恰当的扫描模式。

(1)常规模式:该模式的安全阈值最高,适合所有受检者扫描。常规模式下,受检者不应出现由静磁场导致的眩晕、头晕或恶心等症状;部分受检者可能出现由时变梯度磁场导致的PNS,但程度较轻;射频磁场引起的全身温度升高≤0.5 ℃;全身扫描射频特定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2 W/kg,头部扫描SAR≤3.2 W/kg[ 7 ]

(2)控制模式:该模式的图像质量有所提高,但对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高于常规模式。控制模式下,部分受检者可能会出现由静磁场导致的眩晕、头晕或恶心等症状;时变的梯度磁场可导致较明显的PNS;射频磁场引起的全身温度升高≤1.0 ℃;全身扫描SAR≤4 W/kg,头部扫描SAR≤3.2 W/kg。在该模式下,需要注意监测受检者情况。

(3)科研模式:该模式的安全阈值最低,几乎不对静磁场、梯度磁场进行限制。射频磁场引起的全身温度升高可≥1 ℃,但<2 ℃;全身扫描SAR≥4 W/kg,头部扫描SAR≥3.2 W/kg。因此使用该扫描模式时必须获得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对受检者进行密切监测。

(四)检查中的安全管理

1.静磁场:静磁场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弹射效应、与植入物的兼容性和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等方面,当前暂无证据表明临床MRI设备(场强≤3 T)对人体具有明显损伤作用。将受检者以缓慢的速度移动至磁体中心可有效避免眩晕、头晕或恶心症状的发生。

2.梯度磁场:梯度磁场是时变磁场,其安全性的体现主要包括周围神经刺激、肌肉刺激在内的生物效应以及强大的噪声。MRI扫描序列的成像速度越快,梯度磁场的变化率越大,在组织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密度就越大。当感应电流达到特定强度及频率,即可能刺激相关组织。现有梯度性能优化技术有望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19 ]

3.射频磁场:射频脉冲对人体的生物效应主要表现为致热效应,其程度可使用SAR值表示。人体不同器官组织的电磁和热特性存在差异,温度升高程度与射频脉冲的持续时间、能量沉积速率、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受检者的体温调节系统状态等因素有关。正常健康人通常可接受1 ℃的温度升高[ 7 ]。射频磁场热效应的另一安全问题是灼伤。为了避免灼伤的发生,应注意受检者的两侧肢体不能交叉形成类似的电流环路,同时注意要使用软垫将受检者身体和线圈导线、磁体孔壁进行隔离。

4.噪声:MRI检查中快速切换的梯度磁场可产生强大的噪声。暴露在该噪声中会导致毛细胞的灵敏度降低,并导致听觉阈值发生变化。一般认为这种影响是短暂性的,除非噪声水平大于140 dB(A)或持续时间很长[ 7 ]。因此检查期间应尽可能将噪声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并建议所有受检者佩戴听力保护装置。听力保护的选择应与使用中的MRI系统的噪声频谱相匹配,并将耳膜处的噪声降低至85 dB(A)以下。建议使用具有语音交流功能的降噪耳机,以方便检查技师与受检者的言语交流。此外,若噪声水平超过80 dB(A),建议在磁场区的陪同人员佩戴非金属耳塞或耳罩,若噪声水平显著低于80 dB(A),则可放宽听力保护要求。

5.对比剂:增强MRI检查可额外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钆螯合物对比剂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MRI对比剂,其安全性虽然较高,但也可能出现严重的类过敏反应[ 20 ],既往有过敏史的高危受检者应谨慎选择该检查。此外,大量研究证实MRI对比剂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存在显著相关性[ 21 , 22 ],因此建议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1.73 m-2)、慢性肾病患者、近期有肾移植需求患者等NSF高危人群应谨慎进行增强检查,而对于轻度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患者,可根据推荐选择不同类型的对比剂。另一方面,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受检者需要尤其关注钆沉积问题[ 23 , 24 ],应合理、谨慎使用钆对比剂,并重视随访观察。

(五)检查后的安全管理

MRI磁场区环境特殊,空气流通性较差,检查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合理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若MRI设备上残留受检者体液,应使用中性pH值洗涤剂彻底清洁受污染的表面,注意避免将洗涤剂滴到线圈或MRI检查床的电源接口处。此外,特殊时期可选用MR兼容的空气消毒机、紫外线消毒机等设备对机房进行消毒。

(六)特殊受检者

1.无意识或反应迟钝者:对于临床认为需要行MRI检查,却无意识或反应迟钝的特殊受检者,MRI高级授权人员应初步判断受检者的意识情况,并询问受检者的亲属及临床医师相关病史,以确保受检者体内无非MRI安全性植入物。建议MRI高级授权人员对受检者进行查体,通过皮肤瘢痕或身体畸形以判断手术植入物情况(可拍摄X线平片进一步确认植入物),确认金属及电子等物品去除情况。对于此类受检者,建议选择≤1.5 T的MRI设备进行检查,并使用快速成像序列尽量控制扫描时间,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受检者状态。

2.无意识且躁动不安者:对于此类受检者,临床医师应全程陪同并与MRI工作人员一起制定镇静方案。受检者实施安全镇静之后,按照常规流程开展安全筛查及MRI检查。MRI检查室内应该配备MRI兼容的氧气供应、实时心电、呼吸监控设备,确保在检查过程中对受检者进行实时生命体征和意识的监控。

3.幽闭恐惧症者:患有幽闭恐惧症的受检者因磁体内部空间有限且相对封闭而产生不适和恐惧。此类受检者确需进行MRI检查,可在检查前进行心理安慰及疏导,并告知MRI检查的流程及时长,并在正式检查前将其缓慢地送入磁体内以测试其配合程度。可允许经过安全筛查的陪同亲属留在磁场区,并在必要时与受检者进行言语交流和身体接触,减缓其紧张程度。一旦发现受检者无法坚持即刻终止检查,必要时可联系临床医师进行镇静后检查。

4.婴幼儿:婴幼儿受检者往往无法配合MRI检查,建议让其处于睡眠状态下进行检查,必要时需由临床医师进行镇静后检查。检查过程中需有经过安全筛查的亲属陪同[ 25 ]

5.孕妇:建议处于妊娠期的受检者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检查,并选用能够最小化射频和噪声暴露的成像序列;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梯度设置为低噪音模式,或通过调节扫描参数降低噪声的产生。应在此类受检者的病历系统中记录MRI检查的详细信息,不建议处于3个月内妊娠期的受检者进行MRI检查[ 26 ]

6.“无感”受检者:对于上述躁动不安、幽闭恐惧症、婴幼儿常规镇静效果不佳的受检者,可选择麻醉后进行检查[ 27 ],该过程称为“无感”MRI检查。应指定经过专门培训、经验丰富、完全熟悉MRI检查流程的麻醉师全程陪同。麻醉时应将塑料静脉插管小心地用胶带固定在受检者身上,并始终使用塑料接头。麻醉师可在限制区监测受检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情况。此外,还需配备紧急氧气瓶以备电源故障时的供氧,紧急氧气瓶应标记放置在固定位置,确保不会被意外带入MRI磁场区。

三、MRI突发情况的安全管理

MRI检查时的突发紧急情况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与MRI受检者自身健康相关的突发情况,如受检者心脏骤停;(2)环境紧急事件,如突发停电、紧急失超、火灾等。部分紧急情况的安全保障措施如下,建议相关机构及医院每年至少进行1次MRI急救复苏和紧急疏散演习。

1.受检者心脏骤停:由于MRI检查时间较长,且受检者所处空间较为封闭,因此必须对可能出现突发状况的高危受检者进行全程心电监测。若受检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停止检查,以最快的速度将受检者转移出MRI磁体区后就地进行抢救,同时呼叫医院急救医护小组的帮助。急救过程中需注意使用非铁磁性的急救及转运设备,避免常规抢救设备直接进入磁体区,这将导致二次的严重伤害。

2.突发停电:若在MRI检查时突发停电,此时应第一时间以手动移床的方式将受检者转移出磁体,并告知具体情况,嘱受检者在候诊区休息等候电力供应的恢复。

3.紧急“失超”:“失超”是指超导磁体系统瞬间失去超导磁场状态的过程。通常在主磁体及扫描操作台附近均设有关闭磁场的紧急“失超”按钮。此类按钮需配有保护盖或保护盒,既保证不会被错误按下同时又保证在紧急情况时易于按下。每个按钮均附有说明其用途的简易操作流程,并明确标注按下“失超”按钮后磁场降至安全水平所需的时间,该时间通常在30 s左右。“失超”过程中常伴随一声巨响和大量冷气释放,此时检查机房若通风受限,冷气则可能扩散至受检者区域,最终形成一层白雾附着在天花板上。因此,应立即转移受检者并疏散失超管室外安装区域的人群,以避免其出现缺氧、冻伤或体温过低等情况。

4.火灾:消防人员在MRI设备负责人的监督下,携带无铁磁性灭火器材进入磁场环境。若情况紧急,消防人员必须携带铁磁性灭火设备进入磁场区,则需要先对超导磁体系统实施“失超”处理。

5.水灾:及时了解当地的洪涝气象预警,事先做好防水防涝措施,特别是对于安装在地下室或其他低洼地区的MRI设备。一旦因各种情况如管道爆裂、区域洪涝导致MRI检查场地发生水灾时,首先切断电源,中断检查,移出受检者至安全区域。水灾严重时,对磁体进行手动失超。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大量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和文献,提出了符合我国医疗实际情况的医用MRI安全规范,对MRI设备安全、MRI检查安全以及突发紧急情况的安全管理形成了专家共识。期望能成为放射科及临床医务人员开展MRI检查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MRI安全管理意识,提升MRI安全管理水平。

执笔者:于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叶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孔祥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陈峰(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孔祥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雷子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李大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李文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李真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路青(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放射科)、吕发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马新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设备科)、倪红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牛延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孙建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汪启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胥毅(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叶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于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余建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张修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张忠胜(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放射科)、赵海涛(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放射科)、郑君惠(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钟镜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周高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周学军(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