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该如何治愈自己

 z55j03b55 2023-09-18

有朋友问:艾老师,我们该如何治愈自己呢?

图片


关于这个问题,我接下来所谈的,仅仅是个人的想法,算是一种分享,与大家交流。
首先,不要给自己轻易下结论和自我诊断,要区分正常情绪与抑郁症的界限。
生活并不会事事顺心,人生也并非天天开心,负面情绪其实每个人都有,尤其当你遭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你一定是沮丧的、消极的、负能量的,这样的一些负面情绪虽然存在,但这种存在是正常的。
这个道理,就像我们这辈子会经历无数次的感冒发烧,各种不适一样,生病的阶段会有各种表现,但我们都认为这些是正常的,多休息,吃点药,过几天就没事儿了。
生活的压力本来就很大,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内卷厉害的年代,尤其是在这个快节奏、精神贫乏的年代,你看满大街快递小哥飞驰而过的车,就明白,生活的压力几乎令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喘不过气来。

图片


所以,其实我们几乎没有一天不与焦虑共处,不与压力同在。“两手空空,却还心事重重”,是很多人真实的写照。
当然,长久的病症,通常要么是体质本身有问题,要么是没有得到好的治疗——对应到心理问题层面,长久的抑郁,要么是本身就有“抑郁体质”,也就是昨天我谈到的“基因”“原罪”;要么是我们出现心理问题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当我们因为某些事情而陷入焦虑不安的时候,长期的难以开怀,会令我们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抑郁,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去做一些测试,就会发现,结论基本都是有病!是的,如果你愿意尝试,大可以明天就去专门的医院或专业的心理机构做个测试,你会发现,你几乎百分百是患有抑郁特征的,只是每个人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对于一些机构或组织来说,他们的本质是盈利,所以,他们原本就希望来找他们的你是有病的,不然,他们无法从你那里挣钱,而且是源源不断的挣钱,一定要警惕。
如果你一旦意识到自己出现了抑郁的可能,并且经过测试,结果也显示抑郁,那么,你最终一定会抑郁——这是一种心理暗示。
心理学上曾经有过很多这样的试验,比如:
面对一个原本心理健康的人,如果这个时候你安排几个他身边的人,每次碰到他,都对他说,“你最近看起来不太好,是不是过得不开心,是不是抑郁了”,长久下来,这个心理健康的人,也会怀疑自己不正常,并最终,认为自己真的有病。
在那些高度信任的关系中,更是存在这样的暗示效果——比如,如果你最爱的人、你最信任的人,对你说,“你可能得了抑郁症”,这种暗示的效果会更加倍,越是我们信任的关系,越是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去下结论,无论是我们的至亲至爱,还是我们认为的专业机构和人士。
对应的,这里有一个矛盾,如果你去做诊断,十有八九结论是抑郁——往往可能是轻度或中度;但如果你不去,万一真的是抑郁,可能也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图片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第一是自己的判断,而判断的前提是自己的认知和知识,所以学点心理学常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有点心理学的常识,对于自己的情况会有基本的判断,能够区分哪些是正常情绪,哪些是真的症状。同时,面对相对轻微的抑郁症,自己也能够有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治愈自己。
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二个关键是,观察抑郁背后的病因,如果你的抑郁是有具体的成因,那么,这种抑郁的根本是具体的人和事;如果没有具体的成因,那么导致抑郁的根本就是自己,前者和后者,可能都很难治愈,但治疗手段不同。
具体来说,前者是一些具体的事情导致的抑郁,后者是自己的心理本来就有问题。比如,如果你经历着一些严重的不幸,遭遇感情伤害、重大变故等等,这些是具体事情导致的,解决这种抑郁主要是解决具体的事情。

图片


而后者,则属于心理问题,也就是其实没有什么具体原因,但你就是抑郁,就是很难开心快乐,这种情况下,要针对的是心理来治愈,而心理问题通常都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根本上,是要训练一种新的、积极的、健康的心理模式。
就像面对“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有的人泰然自若,有的人惶恐不安,不是外界本身的问题,而是自己心理投射和反馈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