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医之路-本科阶段

 经方人生 2023-09-18

那年杏花微雨,我初入杏林,欢喜于成为一名中医学子。可能人各有命,总角之时我便对中医产生了兴趣,也曾学着电视剧里的中医那样包草药,捣药,把脉等等。后来接受了院校教育,大一的时候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老师问我们怎么理解五行生克关系,同学们都用学过的化学物理知识来解释,比如一些同学们理解的金生水是因为金属加热可以融化为液体,但老师说五行之金并非金属,而是肺金,中医讲肺为水之上源,是肺金能够“通调水道”之故。那一节课使我沉迷于中医的理论,那种哲学与医学结合的整体观和取象比类的方法使我陶醉其中。因为我爷爷是中医,父亲是风水先生,我从小接触阴阳五行、奇门遁甲、风水命理、地理人文这些传统哲学思想,理解中医的哲学概念比较容易,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中医基础理论的老师还给我们发了人手一本的内经重点条文手册,我早晚诵读,不求完全明白,只为记忆于心。

大二的时候开始接触到中药、方剂等中医基础课程,信息量比较大,需要记忆的东西也很多,我依旧坚持背书,重视课本的学习,夯实基础,一步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当时身边有一些同学认为课本无用,每日沉浸于各种医话,医集,各家学说,不去记忆课本知识。我的学习理念是课本要学,历代各家医著都要看,现在很多所谓的大师都轻贱课本教材,必须一上来就内难伤寒,好像除了这种方式别的学习都是做无用功一样,其实这有失偏颇,课本也好,医籍也罢,学的是中医的思想和方法,而不管是什么书,讲得都是那些东西。我都是上课课本,下课医籍,两者并举。事实证明,只要是从事中医药事业,就免不了学习课本知识,不学课本知识,不说基础牢不牢,就连入门的执业医师考试都考不过,就更别提当大夫了。

学习了基础知识后,大三开始上中医经典课程如伤寒论,内经等,但这些我早已经提前学习过了,看过各注解,老师讲的时候,老师说上句,我就知道他下一句要说什么。中药、方剂的一板一眼不同,中医经典课程很灵活,需要发散思维。此时的我对中医的兴趣更加提高,沉浸在伤寒论辨证之妙,内经条文之美:“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教授我伤寒论和内经的老师都是中医明师,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很高,并且愿意倾其所学而相授。犹记得讲伤寒论的王教授在讲台上说:“我不愿意藏着掖着,把这点经验带到棺材里,我愿意把这些都传授给你们,只要你们以后用到这个经验,能记得是我教的就行”,学生感念至今。

大四是学习理论的最后一年,此后便终日在临床见习。大四教授的多是临床课程,如西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等。老师们都是科室里的大夫,教学中西兼顾,每节课我都会记下满满的笔记,这些我一直保存至今。大四及此前,学校还安排我们去国医堂等地方侍诊名老中医,他们为人和蔼,我们相处非常轻松愉快,直面病人,学写病历,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经验,比如涩脉、滑脉、细脉、弱脉等的脉象特征,特效药对的使用以及预防调摄的经验。

医学本科教育虽然长达五年,看似很长,实则很短,每天都很充实,就像打怪升级闯关一样,自己的所学越来越丰,于是自信也油然而生。医学的魅力不仅是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也在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下一期我将介绍一下自己的临床实践经历,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医学子变成中医医师的成长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