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妈说:把脚步放慢,多陪孩子做一些无用的事,和孩子一起感受这些事情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也许会收获更多。席间,一亲戚说:“这孩子有出息啊,以前看他老鼓捣那些飞机玩具、模型,感觉就是瞎折腾,谁想这还折腾出名堂来了。”此话一出,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侄子不好意思地摸摸头。想起他小时候,有点零花钱就拿去买飞机相关的玩具,一开始是小东西,大家也就没在意,后来迷上了飞机模型,一个好几百。鼓励他自己攒钱买喜欢的模型,还会暑假专门带他坐飞机实际体验一把。现在想想,侄子能考上航空大学,离不开哥哥嫂子的支持和允许。 这也让我顿悟,父母最顶级的聪明是:允许孩子做没用的事。 
父母眼中的“无用”, 对孩子来说也许很重要 孩子放学看《红楼梦》,被妈妈发现后,直接夺过来撕毁。得知这本书是孩子借同学的,妈妈在班级群里发了这样一段话: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考不上大学,你的爱情再伟大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什么世界名著?”大家纷纷吐槽,小时候看四大名著都要背着父母,因为只要是教科书以外的书,在父母眼里都是闲书,都没用。记得初中时有位同学雯雯,是个才女,她文笔很好,作文常常被同学传阅。谁知,去年遇到她时,她做着小生意,早就没了当年的书香气。她说:“哎呀,别提了,初中那会写了3万字的小说,被我爸妈发现,他们不仅打我一顿,还给我撕了,说我就会干这种“没用”的事。也许她的父母不会知道,当年三两下撕掉的,是雯雯的文学梦。如果父母仅凭对学习有没有帮助,来定义孩子的行为或喜好有用没用,对孩子来说并不公平。父母可以在孩子喜欢玩游戏时,为其制定规则;可以在孩子想看小说时,和他一起翻阅。因为你口中“无用”的书或事,对孩子而言,有可能是兴趣的启蒙;是精神的放松;或是梦想的翅膀。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的支持,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这一点,《那些动物教会我的事》的作者张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时候的张瑜,被毛绒绒的鸭子吸引,先斩后奏买了两只小鸭子带回家。他本来心怀忐忑,害怕被骂,结果妈妈不仅没嫌弃,还挺支持他养鸭子。不仅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编辑部的编辑,还出版了自己的书。也许,张瑜的妈妈也想不到,养小动物这种稀松平常的事情,竟会成就张瑜一生的事业。很多时候,父母眼中那些“无用”的事,可能当下来看用处不大。但人生就是如此,走过的路都算数,这些事带来的影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或某一个瞬间,显现出来。“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舅舅小时候很喜欢画画,但在家人眼里,学画画比不上学习,以后找不到正儿八经的工作,就是瞎胡闹。大学毕业后舅舅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赚着只够勉强维持生活的工资。如今,舅舅专心在家画画,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番,家人再也不敢说画画是瞎胡闹了。有时候,父母不敢让孩子花时间做无用的事,为的是孩子能够专注学习,拥有更好的未来。殊不知,很多人,人生中一些了不起的变化或转折,都来源于这种“无用”时刻。 有人说:“养育孩子,就像是种下一棵树苗,阳光、空气、肥料、雨水等缺一不可。”没有一棵树可以仅凭阳光就开花结果,就像没有一个小孩子可以仅凭课本上的知识就能养成独立完善的人格。所以做父母的我们,不妨对孩子那些“无用”的行为或想法,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接纳。有网友说:“学这些有什么用?以后嫁人了有的是她忙,现在还不如让她多玩玩。”“让柠檬做饭不是为了取悦于谁,这可以是她的一项技能,至少以后我们不在她身边,她也不会饿肚子。允许孩子有兴趣爱好,并给予尊重,也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来,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张瑜的父母,在发现儿子对于观察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抓住他的爱好点,与他约法三章。父母承诺他:如果期末考试达到期望值,可以给他买一只小松鼠。于是,张瑜不仅没耽误学习,还得偿所愿,拥有了一只小松鼠。聪明的父母,会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进行引导,这样既可以激励孩子学习,还可以支持孩子的爱好,一举两得。医生听完孩子每天的学习安排后,建议她每天带孩子室外活动1小时以上。没想到,坚持一个月之后,她发现,变好的不只是儿子的视力,还有他的状态,甚至与自己的关系。人生就像一根弦,如果一直紧绷可能会断,适当地放松一下,反而更有益处。允许孩子偶尔放空自己,适当地休息,才能更好地前行。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很多时候,孩子从“无用”的事情中习得的道理,比我们刻意教的都有用。点个在看,把脚步放慢,多陪孩子做一些无用的事,和孩子一起感受这些事情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也许会收获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