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鳥”部的三个汉字:“鸞、鸑、鷟”。在现代汉语中,“鸞”简化为“鸾”。“鸾”是现代汉语通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鸾”。三个字的详情如下:1、鸞(鸾)。读luá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鸞,亦神灵之精也。赤色,五采,鸡形,鸣中五音,颂声作则至。从鸟,䜌声。周成王时氐羌献鸞鸟。”形声字。本义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鸞,也是神灵的精华,赤色,五彩花纹,象鸡的样子。叫声符合五音,(盛世)颂声起时,它就飞来了。这里“周成王时”句出自《逸周书·王会篇》:“氐羌以鸾鸟”。周成王时,氐羌献来鸾鸟。关于鸞的字形,需要说一说这个“䜌”,金文“鷀”所从之兹,像两束丝或二股绳相联之形,当为“聯”字初文。金文“䜌”、“鑾”、古陶文“欒”古钵“聯”,均从“兹”得声。金文“鷀”,“从鸟,兹声”,当释“鸞”。《广雅·释鸟》:“鸞鸟,凤皇属也。”《埤雅》:“鸞鳥,雌曰和,雄曰鸞。”雌性鸾鸟叫“和”,雄性鸾鸟叫“鸾”。《山海经·西山经》:“(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山里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鸡却长着色彩斑斓的羽毛,名称是鸾鸟,一出现天下就会安宁。“鸾凤和鸣”是后来才有的词(至少是东汉以后,因为凤是在东汉之后才雌性化的),虽然追究典故,各词典都称其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我们看,《左传》并无“鸾凤和鸣”的成词,其实,这里的“鸾”指的是雄性的鸾鸟,而“凤”指的是雌性凤凰(上一课说过,“凤”的性别转为雌性,也是后来的事情),这两种鸟都是祥瑞之鸟,它们的和鸣,是吉祥的原因,把它们放在一起借指夫妻相亲相爱,“鸾”指夫,“凤”指妻。这是这二字在这个成语里的区别。 1、借指贤人、君子。《楚辞·九章·涉江》:“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王逸注:“鸾凤,俊鸟也。有圣君则来,无德则去,以兴贤臣难进易退也。”又借指夫妇。唐代卢储《催妆》:“今日已成秦晋约,早教鸾凤下妆楼。”又借喻文采。王勃《冬日羁游汾阴送韦少府入洛序》:“子云笔札拥鸾凤于行间,孙楚文词列宫商于调下。”鸾凤行于行文的行列之间,指代文采斐然。2、铃子。后作“鑾”。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 鑾,经传以鸾为之。”《诗·小雅·信南山》:“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孔颖达疏:“鸾即铃也,谓刀环有铃,其声中节。”操起缀有金铃的刀,剥开牺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3)鸾车的省称。《广雅·释器》:“鸾,车也。”《汉书·郊祀志下》:“今鼎出于[支阝]东,中有刻书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旂鸾、黼黻、琱戈。”颜师古注:“鸾,谓有鸾之车也。” (4)鸾镜的省称。《张协状元》第十三出:“依托云鬓粉面使婢随侍,临鸾照时,那饰容都是它辈承直。”钱南杨校注:“鸾,鸾镜的省文。” 此外,鸾还是姓氏。《吕氏春秋·骄姿》:“赵简子沉鸾檄于河。”鸾檄是人名。 2、鸑。读yuè。《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鸑鷟,凤属神鸟也。从鸟,狱声。《春秋国语》曰:'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形声字,本义是鸑鷟。也单用鸑。(1)鸟名。凤的别名。也单用。《广雅·释鸟》:“鸑鷟,凤皇属也。”《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韦昭注:“鸑鷟,凤之别名也。”“凤鸣岐山”记录于国语中的“凤”,就是鸑鷟。 (2)水鸟名。即“鸀鳿(读作zhú yù)”,《本草纲目·禽部·鸀鳿》:“鸀鳿,(又名)鸑鷟……其状如鸭而大,长颈,赤目斑嘴,毛紫绀色,如䴔䴖(读jiāo jīng)色也。”
 3、鷟。读zhuó。《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鷟,鸑鷟也。从鸟,族声。”形声字。本义是鸑鷟。也单用鷟。陆佃《埤雅·释鸟》:“师旷《禽经》曰:'紫凤谓之鷟。’”(详情可见上一字鸑)。柳宗元《自衡阳移桂十余本植零陵所住精舍》:“倾筐壅故壤,棲息期鸑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