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趣读·老城记》老上海01【6253】

 诡秘藏书馆 2023-09-18

亲历老城风物,回忆市井街巷

寻觅舌尖文化,感受历史沧桑

第一辑

城市名片,彰显民国老上海的魅力(上)

梁得所:繁华南京路

1

上海重要马路的定名,有一个通例,但凡南北横线取省名,东西纵线取城名。由黄浦滩朝西直上,最大的一条路,就根据现在的首都(本文为民国时期文献)而名为南京路。

上海之有南京路,好比中国之有上海一样明显。这条路名处处有人知道,一则“南京”两字很易记(日本土话竟称中国人做“南京样”),二则自从“五卅惨案”之后,南京路在历史地图上划上一条红线,三则——根本上说,南京路是商业繁华的中心点。

2

正如苏梅女士作的《南京路进行曲》当中几句话: 飞楼百丈凌霄汉,车水马如龙,南京路繁盛谁同! 天街十丈平如砥,岂有软红飞。 美人如花不可数,衣香鬓影春风微。 这条路的商店,店面装饰很讲究,宽大的玻璃橱窗中,五光十色,什么都有。上海的旅客,不妨在灯火灿耀的夜间,浏览两旁橱窗,足以增加美术兴味和货物见识,获益一定不浅。 中外通商事业,使上海成为世界有数的都市。

3

无论哪一国,与异邦最多接触的地方,必最发达,所可惜者,中国商埠之开辟,由不平等条约产生;尤其可惜的,我们经济落后,对外营业的权利,进出比对起来,总是吃亏的。通商愈发达,我们经济上损失愈大,与欧美日本成反比例。长此以往,倘若工业不极力发展,整个的国家就一天比一天贫穷,一年比一年困乏,这就是民生前途的隐忧。

梁得所:城隍庙乌龟池畔

4

法租界之东南,是上海城的地址。这个区域,大概以城隍庙为中心。在五国势力共管的上海中,南市是纯粹中国所有地。市政警政都由上海特别市政府办理。而且居民习尚,颇能保存本色古风,所以外国游客到上海必到那里观光,尤其必到城隍庙,看许多善男信女烧香问卜,或上庙旁的茶馆参加啜茗。

5

余生也晚,反正以前还是四五岁的小孩,对于前清的景象不大了了,可是看城隍庙现在情形,使我幻想,此间二三十年来,无大变迁,除了男子头上没有辫之外,其他景象,也许依然如故。 城隍庙里有一度九曲桥,桥下一个泥池,里面养着千百乌龟,据说它们居留的年代,和池畔许多家族居留年代一般,非常长远。这话说来不大好听,似乎有点侮辱嫌疑,可是不客气的说一句,看城隍庙左近没有新气象,就知道大部分居民守旧,但凡守旧而进步迟慢的人,就像乌龟;

6

虽然住在那里的不是人人如此,并且据我所知其中还有几个很有新思想的学者,但鸟瞰而看,这一区的状态比上海其他区域,至少落后二十年。南京路许多店面燃着新发明的Neon Light(霓虹灯),城隍庙仍旧挂起红灯笼;新书新报在中区北区畅售,而城隍庙左近一列书摊,都是卖旧书——卖那只可当作古董珍藏而与切实人生无大关系的旧书。 再放宽点眼光,所谓中国古风,和世界趋势比起来,有如龟兔竞走(非古典的)。我们蠕行,别人飞跃;飞跃者愈跑愈快,蠕行者反有睡意。别处飞机也嫌慢,九曲桥上的先生,却还拱手弯肩而闲步,当国际科学大会演讲讨论,劳动政治会议场中正在雄辩的时候,城隍庙旁茶馆上的大国民,泡了一壶菊花龙井,嗑着瓜子,一唱三叹地说道:“浮生若梦,世事如烟,吾辈游戏人间耳!”

梁得所:“生之欣悦”之街

7

苏州河之北,以邮政总局为起点,直通到虹口公园,这条大路名为北四川路,也就是我现在所称为“生之欣悦”之街。 若问上海哪条路最繁盛,当然首推南京路。然而北四川路仿佛“楼不在高,有人则灵”。单以都市生活为观点,北四川路在上海应该首屈一指。这条路一带,影戏院不下十间,跳舞场十余所,食物馆——尤其是广东食物馆——大小不计其数。这条路丰富而不单调,不但什么商店都有,就是礼拜堂也有五六处,数目为其他各路之冠。还有一个特点,几间有名的中小学校开在此地,每天许多男女学生往来,把这条路点缀得分外生色,足以消除市井气。 这条路是开心的。

8

试举小例,即如有一间卖凉茶的店子,出一张布告说:“百物腾贵,犹火之向上也;铜元跌落,如水之就下矣!凉茶加价,乃水涨而船高焉;诸君赐顾,岂因此而怪意哉!”又如一个下午,偶然看见石像店前一堆人围拢,原来那摆满裸体石像的玻璃窗贴了一张咸诗布告:“矾石制成死美人,过路诸君莫当真;若将裸体思淫欲,贻害终身千万人!有心人谨白。”诸如此类,总之这条路不是板着面孔的。

9

入夜后,经过跳舞场外,也许能够听闻里面的乐声,奏着最近流行的Broadway Melody(百老汇旋律)—— 大路行人勿皱眉头,来到此地无忧愁。 长叹短叹太不时髦,这条路一向笑容好。 百万盏灯火闪闪照,百万颗心儿勃勃跳。 上海的夜生活,北四川路占重要位置。我在上海居留,不觉四年了,办事和寄寓的地方都在北四川路,对于都市生活,自然有相当了解。然而邦国多难之秋,生平恩仇未报,酣醉尚非其时,欢歌留有以待!孤灯之下,草完此文,想起此刻北四川路的夜生活中,许多青年正在表现他们无从发泄的生命力。我相信,本着生之欣悦的精神,我们都可以做时代的前进者。

梁得所:诗意黄浦滩

10

申江的潮流,四时不停地滔荡于黄浦滩边,大小轮船像马路上行人一般来往不绝,汽笛的声音,也就一高一低、忽远忽近的相呼应,加上江边海关布告时刻的钟鸣,一切复杂的声浪,把空气撼动了! 我们对于上海的感触,印象最深的应是黄浦滩。因为我们旅客无论来自太平洋、大西洋、长江、珠江,或渤海,大多数由黄浦滩的码头,踏上上海的土地。尤其不能忘记的,将到而未到时,渐近渐清楚地望见江滨的大建筑,相连峙立,仿佛并肩比高。这些洋房的面前,蜿蜒着一条宽敞的堤岸,车马驰逐其间。——一瞥之下,我们就确信上海是东方第一大的都会,而且在世界重要商埠当中,不出六名外。

11

都会,是现代人力创造的一种成绩品,在东方精神主义者心目中,对于物质文明,也许表示不满,这未尝没有理由。就拿上海的黄浦滩来讲,堤岸虽也有几丛树木,可是舟车喧闹,把鸟儿吓得不敢栖止,天然的地土,被人工修改,完全失了本来面目。只见货物上落,人事倥偬……人是感情的动物,在这个物质的环境中,感情仿佛有隐灭之忧。 其实不然,黄浦滩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地方: 车到黄浦滩的时候,东方的天上,已渐渐起了金黄色的曙光,无情的太阳不顾离人的眼泪,又要登上她的征程了。

12

上面一段,就是郭沫若在《歧路》文中,写他送妻子回日本去的光景。别离,别离,黄浦滩是多少离人临别依依的地方!无数离人的眼泪,滴落江中往海流。多少年老的慈母,送儿子至外洋去,今生不知有无再见期;多少青春情侣,此番断肠之后,不知千里之外,伊人是否境变情迁;多少朋友,握手告别,虽不至于呜咽,总觉一阵怅惘涌上心头,不由的轻叹聚散如浮萍! 同时,黄浦滩又是一个欢遇的地方。登岸的旅客,和江岸相接迎的人,虽在烈日之下,或在阴雨中,他们都一辈子的欢容满面。 黄浦滩的景象,足以代表上海,使我们知道她是一个现代化物质文明的都会,同时是情调深长的地方。

石评梅:船行黄浦江

13

我好容易盼到是今天下午上船去——6月15号。我觉着异常的高兴,宛如我去西湖一样。下午乘着小船渡到黄浦江,因为颖州船在浦东停着。这船是明天清晨才开往青岛去,所以今天晚上还是住在船上;我们包了一个舱,比较的还减轻点痛苦。热气腾沸,煤炭铺满了甲板,令人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来。我和芗蘅住了一间房舱,把行李收拾后,遂把那圆形的窗打开,让换换这清鲜空气。我们遂锁了门,到甲板上换空气;

14

看小船都在那风浪中挣着进行,我们看见险极了!望黄浦江岸上的灯光辉煌,像缀了一列的夜光珠。江上帆船、海船都一列的排着,红灯绿灯在波光中闪烁着,映出一道光路,照在我的眼帘内。现时暮色苍茫,包围着黑暗之神临到。我觉着很怅惘,遂回到我那六尺长四尺宽的官舱内寻那漂泊的梦去。

明中:弥勒道场龙华寺

15

龙华寺为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建筑最雄伟、规模最宏大的千年古刹,坐落在上海市区西南龙华镇。七层宝塔耸立寺前,俯瞰沪渎,遥望云间。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藏经楼前后相望,钟楼、鼓楼左右对峙,偏殿、厢房依序分列。 龙华寺第二进天王殿正中,又供有天冠弥勒法像一尊,头戴五佛冠,身披缨络,左手执莲花,花顶现镜台,右手半十,目微闭,端坐莲台,法相清瘦秀逸,庄严慈悲。佛经谓此乃弥勒菩萨高坐兜率天内院之法相真身,一般寺院未尝供奉,龙华寺因是弥勒菩萨道场,故于头进山门供奉弥勒化身外,特于天王殿内供奉天官弥勒法相真身,引导善男信女顶礼膜拜,并于弥勒菩萨圆寂之旧历三月初三,聚会僧众,举行佛事。

16

自龙华建寺,附近渐有居民,至五代时,已有龙华村。元代龙华街市初具规模,明代已成繁华市镇。据旧志记载,有“市廛千余间”,民居尚不在内。嘉靖年间,倭寇肆虐,顷刻丘墟。然因龙华东临黄浦江,有龙华港、蒲汇塘等河流纵横,四通八达,往来舟楫多泊龙华,不久又渐恢复。诗人每以“龙华晨渡”“龙华午泊”“龙华夜泊”为题,赋诗记述。据明嘉靖《上海县志》所绘《上海县境图》,龙华港颇为广阔,河上百步桥为南来北往必经之途。

17

故三月初三弥勒菩萨圆寂之期,寺中大规模举行佛事之时,远近居民及往来客商多到寺焚香膜拜,顶礼皈依,于是逐渐形成庙会。起初或只设摊出卖香烛、饼馒,供香客使用。其后岁岁发展,不断扩大,至明末清初,三月龙华庙会之期,寺内寺外,香烛纸表、荤素食品、农具种籽、布匹杂货,或设摊出售,或张幕招徕,万众云集,万头攒动。百戏之徒亦乘机售艺,或演杂技,或耍猴戏,舞枪棒,卖膏药,无所不有,真所谓洋洋大观,热闹非凡。

居正修:热闹的十六铺

18

十六铺在小东门外,小东门原名宝带门。十六铺地名的由来,说法不一,有说是自于十六家有名铺子,有说是从大码头(现复兴东路)到宝带门外沿江分成十六个地段,称一铺到十六铺之故。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据查“铺”是地区的名称,清道光年间将城厢内外划分二十四铺,其中城东南为十五、十九铺,西南为二十铺,西北为八铺,城北为十二铺,东北为四铺,二十二铺等在城内,城东宝带门外为十六铺。

19

本文所称十六铺,并非仅指小东门外沿江这一小小地段,它包括复兴东路以北,中华路以东和方浜东路、阳朔路这一带,在此范围内历来被称为十六铺。 十六铺商业繁盛兴旺,有数百年历史。它具有地理上的优越条件,租界未辟以前,十六铺以北还是一片农田,而城厢内外,居民密集,市廛栉比,为上海之精华。十六铺水陆方便,沿海南北沙船、长江及内陆船只群集于此,当年铁路未通,陆运装载运量有限,货物集散依靠水运,由此决定了十六铺数百年来兴旺不衰。

20

热闹的十六铺,街道狭窄,北伐后,将两条小街陆家宅弄、集思街开辟成现在宽阔的东门路,周围开设了不少吃、穿、用名店和服务行业,穿的如三大祥布店、大昌祥绸缎局,吃的各帮菜馆都有,本帮德兴馆、宁波帮大吉楼、潮州帮发记,各有特色,方九霞、老庆云银楼与泰新旅馆、吴开旅馆等都是闻名上海的名店。清末民初,代步靠马车,最大的福泰马车行,直到汽车通行才改为汽车行。

21

也有一些颇具特色的商店,王德大麻油店用一条牛在店里磨油,香味四溢,颇能吸引过路行人。有家叫乾坤和香烟行,是专营批发的,原来生意平常,后来设个门市部,售价比一般烟店低一点,生意兴隆,据说后来发了财。十六铺名店很多,野荸荠糖果脍炙人口。铁锚弄的一家羊肉铺,店虽小却十分有名,现在十六铺的一家羊肉店虽非当年老店,但上了年纪的人还会因此想起数十年前铁锚弄羊肉店。

张兆熊:文化荟萃的三德里

22

三德里位于宝山路、鸿兴路(今闸北区教育局处),建于1917年,有两层楼房20余幢,占地1500平方米,虽规模不大,却是一条文化荟萃的著名里街。1922年由郭沫若、成仿吾在A11号编辑、出版《创造季刊》《创造月刊》。同期,由潘汉年、叶灵凤主编《幻州月刊》继续出版。后由楼适夷与中国世界语学会在A15号开辟图书馆。不久,中国农学会在19号成立,会长吴觉农悉心研究中国茶叶的种植制作等,成为近代的中国茶圣。

23

1926年1月1日,由郭沫若、恽代英、张闻天、沈泽民(沈雁冰弟弟)、杨贤江、沈雁冰等文化名人,成立中国济难会,从事营救济难同志,出版《济难》杂志,进行革命文化的宣传。中国共产党著名理论家、党的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及夫人居住三德里,同三德里对马路宝山里内居住的邓中夏,从1922年10月起,担任上海大学教务长、校务长,悉心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其间,陈独秀、恽代英、萧楚女、董亦湘等,经常前往三德里、宝山路相磋切,传播革命真理,尤其陈独秀任商务馆外编辑,常有著作问世。

贾观军:文庙游记

24

旧城厢的三庙一园,民初颇为邑人的重视,三庙即城隍庙、文圣孔庙、武圣关帝庙,一园即半淞园。关帝庙与文庙近在咫尺,城隍庙在文庙的东北,半淞园在文庙的西南。 文庙的正门系三座石牌门,门西墙上嵌有“文武百官在此下马”的碑石一方。东墙下端有镂空如篦箕状的半环门,可窥望庙内魁星阁前的池塘及石桥。过正门三座石牌坊,即见坊后的三座石桥,中桥较东西两桥高大,三桥筑于半圆形的池上,池名“泮池”。

25

据先人贾叔香说,清代科举时的三鼎甲,状元走中桥,榜眼走东桥,探花走西桥。后来本邑庠生年满60岁可在此三桥上行走,所谓“重游泮水”。过泮池见一庑(狭长的房屋),左右各有木栅栏,状如衙门,庑内中间高处悬有清代的上海群贤榜,榜上有状元戴有祺,进士蔡元培、秦锡田等,举人朱树人、贾勋、杨逸、秦砚田、沈恩孚、姚子让、叶醴文、莫锡纶等,秀才王引善、贾丰芸、贾丰臻、曹翰亭、沈宝善等姓名。 庑的东隅有巨鼓一,西隅有巨钟一,祀孔时击鼓撞钟,鼓乐齐鸣。

26

过钟鼓处向北有一巍然大殿,即大成殿,在殿的中央为孔子神龛。殿内有祀孔彝器甚多,舞器有节麾、干戚、籥、翟等,乐器有笙、箫、鼗、琴、笛、壎等,祭器有篚、幂、簠、簋、牲盘、福胙盘等;祭品有笏及鼓衣,并有祀孔时的衣裳、衬衫、帽、靴等。另有长瑟二,古爵一百五十余,铏七,簠、簋各二十三。又有特钟、特磬各一,钟磬十六,以黄钟、大吕等区别之。据说干戚及衣裳等是民国四年(1915年)所制,其余则为咸丰间迁建孔庙时所特制者。

27

大成殿内也有钟、鼓各一,较小。殿前东西两面,各有长庑一,分立孔子七十二贤之木主。殿后有崇圣祠,内有孟子神龛。殿东南有明伦堂,甚宽敞。堂东隅有一砖石桥,过桥是一轩敞的房屋,即洒扫室,取名于《朱子家训》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之意。此室是供上海地方绅士祀孔聚集的场所。室东有屋一大间,内设上海第一义务学堂,乃方滨路郁良心药铺郁屏翰出资兴建,聘贾丰檗为校长。屋旁的空地上,置棚植紫藤与葡萄,花香四溢,果实累累。洒扫室东南有魁星阁,上下两层,下层有木刻魁星像,左手执砚,右手执笔,作愉快的跳跃状,凡邑人入第时,来此星像前跪拜。阁中有梯,登上一层,能窥视城厢全貌。

贾观军:文庙里的祀孔仪式

28

民国元年至十五年(1912—1926年),文庙每年春秋两祭。在此期内,上海的县知事和绅士来此举行隆重的祀孔仪式。 在祀孔时要用全牛、全猪、全羊,一般在祀孔的隔天日间宰牛,夜间宰猪、羊。宰牛地点在庙前空地上,宰牛时观看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宰牛人先用红布一块遮住牛的双目,用绳索将牛的四蹄扎紧,宰牛者用铁锤猛击牛的头部三下,牛晕倒后用尖刀刺入牛的颈部,顿时鲜血直流,然后剖肚取出牛的内脏,最后剥去牛皮,至此宰牛告一段落。是日夜间在洒扫室花棚宰猪、羊,因庙门已关闭,观看者不多。

29

祀孔仪式黎明开始,祀孔时有委任官、助祭员和乐舞生等约30人。先在孔子神龛前供牛、猪、羊各一头,置于木制的牲架上,牲头面对神龛。乐舞生各执乐器在祭祀时演奏。委任官、助祭员在乐器声中依次序行进至神像前,行三跪九叩礼。殿内殿外,钟鼓齐鸣,各样乐器敲敲打打,叮叮哨哨。祭祀完毕,各自退出。这种清代遗留下来的仪式,上海延续到北伐战争时停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