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崇祯杀过的人

 李怡楚 2020-06-29

洪武年间,朱元璋杀了不少人。

从杀胡惟庸开始,牵扯出蓝玉谋逆,前后延续了十四年,被杀的人,都是以家族为单位,开国的那些位公侯伯们,一家家连根拔起。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其他官吏,私吞赋税,皇帝盛怒之下,六部侍郎以下官员,都处死刑,牵连到地方,又诛杀了几万人。

随后爆发的空印案,又激怒了皇帝,地方各衙门掌印者一律处死,其他相关者充军边塞。

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以及空印案,称作明初四大案,前两案诛杀四五万人,后二案则牵连七八万人。

一直杀到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六十八岁的白头皇帝这才停手。

不世之功的开国元勋们杀光了,诡计多端的文臣谋士们杀没了,不听话的地主商贾们杀怕了,咬文嚼字的读书们也被杀得心服口服了。

朱元璋得意洋洋地对孙子朱允炆说,你看,满朝文武中,那些不服管的刺头们,我都帮你搞定了。边疆之地,也有你几位得力的叔叔在镇守,你的位子以后是高枕无忧。

建文帝说,如果我的叔叔们造反呢?

一语成谶。

一晃二百多年过去了,大明江山传到了最后一位,崇祯皇帝朱由检。

十七岁的信王刚刚登基,不动声色地除掉魏忠贤,处理得十分沉着老道。

年轻的皇帝对未来大有所期,勤勉克俭,夙夜操劳,谁知最后将一把不算差的牌打得稀烂,成了亡国之君。

这位思宗志大才疏,刚愎自用,患得患失,反复不定。

有着极重的道德洁癖,对朝臣却又毫无容忍之心,稍不顺心便要杀人。

在位十七载,杀官无数,包括二位首辅,七位总督,十一位巡抚,其他低级官员百余人。

大致罗列如下:

崇祯二年,萨尔浒之战大败,杀兵部侍郎杨镐。

崇祯三年,因辽东战事不利,杀兵部右侍郎刘策。

崇祯三年,杀袁崇焕。

崇祯五年,叛将孔有德攻陷登州,杀右佥都御史、登莱巡抚孙元化。

崇祯七年,流民攻陷凤阳,毁皇陵,杀户部尚书、右佥都御史兼漕运总督杨一鹏。

崇祯十三年,因招降张献忠失败,杀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熊文灿。

崇祯十三年,以受贿罪赐死内阁首辅薛国观。

崇祯十四年,张献忠破襄阳,皇帝大怒,杀兵部右侍郎、三边总督郑崇俭。

崇祯十五年,杀陈新甲。

崇祯十六年,螺山战役失利,杀燕云总督赵光抃于北京西市。

崇祯十六年,因抗清不力,杀蓟辽督师范志完。

崇祯十六年,内阁首辅周延儒因假传捷报被勒令自尽,籍其家。

明朝杀过三位首辅,两位死在崇祯手中,另一位是夏言,被嘉靖弃市处死。

其他获罪自尽、含冤战死者,不计其数。

这些人物中,有二位要花些笔墨展开一下,袁崇焕和陈新甲。

崇祯二年十一月,皇太极率领八旗军倾巢而出,绕过关宁锦防线,兵锋直指京师。

蓟辽督师袁崇焕获知消息,率领九千骑兵,两日两夜,急行三百里,比清军先一步赶回北京。

皇太极陈兵城下,袁崇焕据城固守。

崇祯见袁崇焕按兵不动,不住催他出战。袁崇焕回答,只有九千骑兵,和十万敌兵决战,难求必胜,要等勤王的步兵到来再一同出战。

皇太极则到处散播谣言,说袁崇焕早已经和后金达成协议,要修城下之盟,故而不战。

崇祯本就天性猜忌,自然起了疑心,你不肯出战,是何居心,是要篡位么,是想胁迫我议和么?

很快,崇祯召袁崇焕进宫,将其逮捕,关入御牢。

第二年,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等十大罪状,凌迟处死。

行刑那日,京城老百姓蜂拥而至,群情激愤,目眦尽裂。

还未动刑,京师老百姓便已经扑过来,撕咬袁崇焕的肉。

刽子手一刀刀将他的肉割下,百姓围在旁边,争相出钱买他的肉,买到后就着烧酒吃下去,鲜血溅满面颊,嘴里犹自骂着,奸臣,奸臣!

酷刑过后,年轻的崇祯皇帝,十九岁的愤怒青年,下令将袁崇焕的头颅割下,传首九边,以儆效尤。

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明朝全军覆没。

崇祯密诏给兵部尚书陈新甲,让他主持与后金议和事宜。

双方来来回回好几轮,消息就悄悄地传开了,有些清流几次上书抗议,但因无实锤证据,没闹出多大动静。

有一天,陈新甲收到边关新送来的议和密函,看完后就随手放在案前,被书童误以为塘报,拿出去给百官传看抄阅。

议和曝光,群臣哗然。

崇祯皇帝又恼怒又尴尬,一口黑锅扔到陈新甲身上,说求和之事与朕无关,都是陈新甲擅作主张。

崇祯越想越不放心,索性将陈新甲下狱,最终以“戮辱我亲籓七,皆因陈新甲办事不利”为借口,斩首于闹市。

从陈新甲选择议和开始,便走上一条不归路。

议和失败了,必死无疑。

议和成功了,只要有人跳出来说,城下之盟,丧权辱国,崇祯必然会将陈新甲拎出来作替罪羊。

本来这事是皇帝和大臣一起商量着做的,出问题了,皇帝便把自己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都是臣子办事不力,杀之以谢天下。

替皇上办事儿,横竖都是个死,那就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大家都躲着后面,不说话,也不干活了。

杀袁崇焕是猜忌,杀陈新甲是甩锅,杀郑崇俭是泄愤。

这位皇帝但凡碰见问题,便以杀戮的方式和群臣博弈。

君臣鱼水,王与马共天下,崇祯的字典里从来没有的。

不听话者杀,不顺心者杀,不尽力者也是杀。

崇祯十六年,兵部尚书督师孙传庭,带着部队和李自成在潼关死磕,粮草不足,缺兵少将,更无援军,最终战死,以身殉国。

消息传到北京,崇祯勃然大怒,先说是诈死,又说没有尽力。帝疑之,不予赠荫,还要治他的重罪。

大臣们又不是傻子,无人再为崇祯卖命了。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部队攻下大同,不日就要打到京师。

崇祯望着殿下百官,指望谁说一句,要不学晋和宋,皇上您南迁吧。

下面一片沉默,没有人说话,谁开口谁就死得很惨。

按照崇祯的尿性,临走前是要杀你祭天的,叛国罪逃不掉。

陈新甲血迹还未干,殷鉴不远。

最后,崇祯在煤山上吊,绳子系在歪脖树上,头发解开挡着面孔,无颜见历代祖宗。 

身边就一个太监王承恩,陪他一起自尽。

临死前,他长叹一声,满朝文武都不是好东西,误了我的江山。

到死也没想明白,为什么群臣不尽心尽力。

整个明朝,忠臣良将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方孝孺、于谦、张居正、孙传庭,不胜枚举。

洪武、崇祯两朝,则尤为过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