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侠2023年演讲:未来,只有1%的人是引领者

 长沙7喜 2023-09-18


图片


内容来源2023年9月16日,笔记侠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AI新视野,增长新势能”新商业大会。

分享嘉宾:柯洲,笔记侠创始人。

责编 |  金木研

第 7697 篇深度好文:12535字 | 25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笔记君说:

9月16日,笔记侠在杭州举办了第二届“AI新视野,增长新势能”新商业大会。

此次大会,笔记侠创始人柯洲进行了《AI,结构化调整的应用红利》为主题的干货分享:

仅2023年上半年,AIGC赛道的融资金额,就已经超过1000亿元,是2022全年的十倍!

然而,在狂飙半年后,ChatGPT的访问量开始出现负增长,6月份的访问量环比下滑9.7%。

中国探索者们的心态,也从理想、亢奋、激动,变得更加现实、冷静和务实。

有句话叫“喧杂中冷静,冷静中持续激进。”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分清楚,什么阶段是风口,什么阶段是价值。

人类第一次像上帝一样,造了一个人工大脑。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大模型吗?

这场高端玩家的盛宴,对于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来说,到底该如何参与?能够落地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巨变时代,增量市场在哪里?

以下为笔记侠对柯洲演讲内容的精编,分享给大家:

一、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巨变时代,

增量市场在哪里?

当下创业的基本事实是:中国的创业时代正式进入了整合期。

我们可以把创业时代理解为一条曲线:

中国创业时代,从40年前的改革开放开始,第一波人是40年代和50年代的人,比如万向集团鲁冠球、傻子瓜子年广久,他们冲破当时市场的束缚,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的是胆子大、敢为人先

第二代企业家主要是50后和60后,他们下海经商,与上一代的人不同,不再是泥腿子创业,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知识沉淀,跟随着中国的工业和产业化,一起成长起来,比如任正非、宗庆后、柳传志等。

第三代企业家,是60后、70后,他们抓住了互联网的浪潮,比如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

他们普遍有过非常好的教育背景,还带着一定的知识、视野和能力,基本都是大学生,有过相应的积累和锻炼后,开始进入战场。

后来,我们会发现大量70后、80后创业者涌现,也就是第四代企业家,他们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红利的那波人,比如王兴、程维、张一鸣、黄峥等,同样是拥有科学能力的人,科技至上,相信理性主义和逻辑。

同样,我们发现今天的85后、90后、00后也在登场,也是第五代企业家。他们更相信数智化,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直面国内和外资品牌PK的机会,且敢于到海外和全球品牌竞争,他们坚持做国货品牌,有长久的价值创造的梦想。

在全世界,我们很少有机会看到,从40后到90、00后,几乎横跨时间段的六批人,在同一个战场里打拼。

这也导致今天有1.7亿个市场主体,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个体工商户,做生意的人太多了。但我国总人数只有14亿,在这样的结构下,生意当然高度同质化。

技术驱动社会进步、宏观经济进步、产业进步、企业进步、个人进步,当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红利进入尾声,当经济开始准备切换到到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特征的新周期,一场痛苦的换轨期,一段痛苦的转型升级期,直接摆在每一个行业、企业和个人面前。

所有企业,正在经受市场的残酷洗礼,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巨变时代,在红利消失的时代,所有人都面临各种考验。

这让我的脑海中想起了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这首诗,是高尔基1901年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19世纪欧洲爆发的工业危机也连锁反应到了俄国,俄国倒闭了3000多家大小企业,10万多人失业,巨大的环境压力,人们普遍焦虑、困顿、看不到希望。

今天,全球疫情、经济衰退、局部地缘战争、经济与贸易战……多重原因叠加,我们发现企业家、创业者、甚至普通打工人,整个社会结构从上到下,担子越来越重,赚钱越来越难。

在这个时候,不必抱怨环境,我们都是狂风乌云中的一份子。但就像高尔基说的,最先冲出乌云的,不是呻吟的海鸥、不是胆小的海鸭、不是蠢笨的企鹅,而是勇敢的海燕。我们需要拥有更高的眼界。

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经济大环境,已经进入到新的整合期。

创业者要像一只海燕,除了需要坚韧的毅力,还要借助风的力量——技术创新,这注定是新一波周期的起点。

AI,像是乌云中的一道闪电。

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

就在几天前,刚刚接任阿里巴巴CEO的吴泳铭,发布了全员信。他在信中表示,传统互联网已经严重同质化,并走向存量竞争,未来“最大的变量”是 AI 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以AI为代表的技术是全球商业发展的新动能,为此,阿里确立了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 驱动。

也就是AI是阿里更好为用户服务的手段。

伟大变革的起点,让我们做一群坚强的孤勇者,让我们做一群勇敢的海燕。在这么难的环境下,要飞出乌云的海燕,是得多么的努力。

今天,我们每位创业者,就好像一只海燕。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每一位创业者,我们既要活下去,也要借助新的技术风暴,飞过闪电,冲出乌云。

二、AI,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1.从狂热到冷静

毫无疑问,ChatGPT是今年的世界顶流。

上线仅2个月,月活用户破亿,史无前例。因为它,OpenAI网站的流量,在4月份就超过了18亿,进入了全球流量排名前20。

这场席卷全球的科技风暴,同样,也引发了中国创业者们的集体狂欢,甚至达成了强烈共识:打造一个中国版的OpenAI和ChatGPT。

在百度文心一言打响第一枪后,超过80个AI大模型在半年内涌现,仅在上海举办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就出现了30多个大模型,用“百模大战”来形容大模型的火热一点也不夸张。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中国累计已经有130个大模型问世。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今年3月份,连续出现了GPT-4、百度文心一言、清华大学的ChatGLM-6B,微软、斯坦福大学也都推出了大模型,那段时间,我们的朋友圈都被AI刷屏了。

图片

“智东西”有一个调查和梳理数据:仅在今年上半年,涉及AIGC大模型及其落地应用的企业融资有51笔,投融资金额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其中,单笔过亿元融资就有18笔。

而2022年全年,AIGC赛道融资总额约为人民币96亿元。这意味着,仅2023年上半年,AIGC赛道的融资金额,就已超过2022全年的十倍!

然而,在狂飙半年后,ChatGPT的访问量开始出现负增长,6月份的访问量环比下滑9.7%。中国探索者们的心态,也从理想、亢奋、激动,变得更加现实、冷静和务实。

有句话叫“喧杂中冷静,冷静中持续激进”,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分清楚,什么阶段是风口,什么阶段是价值。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大模型吗?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模型?

2.大厂:从造大模型,到造铲子

事实上,李彦宏很早便提出,“创业公司重新做一个ChatGPT其实没有多大意义。”他觉得,“基于这种大语言模型开发应用机会很大,没有必要再重新发明一遍轮子,有了轮子之后,做汽车、飞机,价值可能比轮子大多了。”

金沙江创始合伙人朱啸虎,也在朋友圈写道:“不要迷信通用大模型,因为明年GPT-3.5就成commodity(通用基础设施),而三年后,GPT-4也会是。对于大部分创业者,场景优先,数据为王!

我们都知道,此次大模型带来的生产力革命,意义非凡。

人类第一次像上帝一样,造了一个人工大脑。但大模型及其高算力对应的是高昂的资金消耗,ChatGPT一次运算就要花费450万美元。

美国《财富》杂志报道,2022年,OpenAI公司净亏损总额为5.45亿美元。

与过去很多微创新不同,ChatGPT从一出现就是庞然大物。人才、资金只是基本要素,算力、算法、数据……有钱也不一定能烧出大模型。

所以,大模型从诞生起,就属于高端创业者。

国内探索者们也越发冷静,他们不再执着于“成为中国的OpenAI”,这种理想化目标,他们有了更落地的想法,也更注重AI对实际产业场景中的问题解决。

王小川也说过,“AI是个技术,不是产品,就像灵魂需要肉身一样,AI也需要找到自己可以施展的场景,找到了合适的场景,就是'灵魂附体’。找不到,则只能是一个飘荡的'无脚鸟’。

华为盘古大模型3.0的发布会上,华为云CEO张平安更是直言,“盘古大模型没有时间作诗和聊天。参数再多、对话能力做得再好,但如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没有多大用处。”

就在前几天,9月7日,腾讯正式发布通用大模型混元,腾讯云、腾讯广告、腾讯游戏、腾讯会议等50余个腾讯业务和产品,接入混元大模型测试,取得初步效果。在此之前,腾讯也高调公布了行业大模型路线,一口气抛出10大行业超过50个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众多宣布进入AI产业链的大厂,纷纷开始提供铲子。

比如,在智能助手和办公场景下,百度如流接入文心一言,钉钉接入通义千问,发布斜杠“/”功能,金山办公推出WPS AI,率先将AI技术应用于智能文档;

在电商场景下,天猫新品创新中心上线AI概念工坊,帮助商家做创意设计;

在数字人领域,小冰公司基于真人的“克隆人计划”,三分钟就可以打造你的数字分身,用户可以在虚拟社交软件Glow App中,根据喜好创建自己的数字人……

各个细分领域,都正在被挖掘、被看到、被占据。一个围绕AIGC的创业生态雏形,正快速形成。

3.中小企业:如何用好铲子?

微软 CEO 萨提亚曾经说过:“所有的产品都值得用 AI 重做一遍。

但这个“重做一遍”不是说推倒重来,而是AI确实可以给业务的效率和效果带来很大的提升。效率是成本,效果是质量,这二者带来的变化,对企业来说就是降本增效。

比如,如果你是一名运营人员,现在要为一款产品写内容、做推广。那么以往的内容创作方式可能是:需要调动公司内外资源,各个部门一起协作完成,沟通成本高、效率低、周期长。

但有了AIGC内容智能生成工具,短短几分钟,各种风格文案、图片快速生成,效率、质量都大大提升。

所以,对于中小企业、初创公司来说,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将AI切入应用场景,为用户解决问题。

4.超级个体的时代来了

自从AIGC爆火后,对“AI替代打工人”的讨论就不绝于耳。

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什么职业会被取代?什么工作会产生变化?

这个问题,不管是做老板的还是做员工的,甚至有育儿需求的爸妈都在问。我们知道今天大模型其实处于“读万卷书”的阶段,但没有“行万里路”,还缺少行业场景的经验。

李彦宏曾提出,AIGC有三个发展阶段,助手阶段、协作阶段、原创阶段。

在当下,众多AIGC产品服务正在向第二阶段迈进,这也是行业的价值洼地和必争之地。

未来,坐在电脑前的工作大概率都会被取代,电脑面前坐的时间越长,这个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危险。AIGC的迅速发展,拉平甚至降低了大多数创意工作的门槛。

图片

举个例子,如Midjourney、文心一格、无界AI、来画等,在图片生成上已经越来越纯熟。

据某公司联合创始人透露,某动漫平台通过AIGC,把原本30人的团队压缩到了3个人。

比如,一幅漫画包含衣物、脸部、头发、武器等细节部位。

原本的设计流程,是流水线式的。这个岗位专门画脸,那个岗位专门画衣服。

但通过AIGC,整条流水线的模式被重塑了。现在的团队只需要一个编剧,一个分镜,一个画师,再加上AI。

3个人,就干成了以前需要30个人做的事。

未来,很可能是人负责那1%的创意,AI负责那99%的汗水。

而企业业务模式的转变,必将带来组织模式的转变,由此引发一系列深刻变革。

这一次AI革命,和过去的工业革命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工业革命带来了高度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工越细效率越高。

但智能时代,原来分得很细的工种,现在被一个模型从头到尾取代,一个人,就可以把一个团队的事情都干了。

所以,未来主要有两个方向的变化:一个是,未来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自己就可以开一家公司,员工大部分都是AI员工;少部分的人员需要学习摸索怎么和AI员工,一起合作产生商业上的价值,社会会越来越扁平。

另外一个可能性,是以数据为中心的AI,很容易产生数据飞轮:拥有一个很好的场景,然后积攒足够多的数据,有了足够多的数据后,通过AI让这个企业变得更好,从而有更多的用户进来,产生更多的数据。

未来,掌握足够多数据的公司,会掌握足够多的生产资料,能够产生足够强的壁垒。

三、AI加持的六大应用场景和领域

现在,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应用层和产业端。

在中国信通院发布的AIGC产业图谱中,详细展示了生态链的4个层次:行业应用、产品服务、模型与工具、基础层。

图片

《2023大模型和AIGC产业图谱》,

来自“内容科技产业推进方阵”

基础层包括3个模块:芯片(如英伟达、英特尔、华为海思等)、数据(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云平台(如微软云、亚马逊云、阿里云等)。

模型和工具层,最知名的是OpenAI的ChatGPT,但国内同样在步步紧跟。

8月31日,首批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的大模型产品正式面向社会开放使用。

包括百度(文心一言)、抖音(云雀大模型)、智谱 AI(GLM 大模型) 、中科院(紫东太初大模型)、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商汤(日日新大模型)、MiniMax(ABAB 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通用大模型),这里面涵盖了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科研机构等多个领域。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基础层、模型和工具层占据着产业链价值的主要部分,门槛较高,只有实力雄厚的巨头玩家才能玩得起。

而产品服务、行业应用直接面向用户、消费者,成为AIGC革命的主战场。

我们来看下,AI在应用层和产业端,都已经做了什么探索和实践。

1.AI+传媒

这也是最先受益的应用领域。

AI加持文本、音视频、图像生成的能力,正在为游戏、出版和影音等传媒产业,带来降本增效。

比如:

AI+文字:

国外有Jasper可以生成营销材料,目前已经完成50万亿字的编写;

Runway借力AI赋能视频生成和编辑,并已经在奥斯卡提名的好莱坞电影中得到应用;

国内有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能够顺利理解用户的提问,基于庞大的训练数据,进行文本资料查询、分析问题。

再比如,AI+图片:

Midjourney是非常好用的 AI作图网站,现在有很多作图任务会交给它,又快又便宜,只要你口令用的对,出来的图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2022年8月,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比赛宣布了一名令人惊喜的获奖者,这位获奖者名为杰森·艾伦,他既不是专业的画家,也不是自由艺术家,而是一款桌面游戏的CEO。他的获奖作品《太空歌剧院》,就是“Midjourney”创作而成。

还有,AI+视频:

万兴科技推出的万兴播爆,是布局AIGC视频领域的又一力作。无需外籍演员出镜,可以制作超逼真的多国籍AI数字人,一键生成AIGC“真人”出海营销短视频,比制作PPT还简单。

还有Runawy,尤其是真兔,不仅可以修改视频,甚至可以用文字生成视频,通过简短的文字描述,它就可以把视频给你做出来。

另外,还有AI+游戏:

Unity 可以让你根据描述,通过 AI 帮你做出你想要的动画,大大降低游戏开发还有动漫开发的门槛。

2.AI+电商

这也是离钱最近、大家最关心的领域。

去年年底,OpenAI发布ChatGPT以来,国内外各大厂商相继发布AI大模型,而商业零售板块也将在此次浪潮中持续受益。

随着近几年,电商渠道红利逐步消减,竞争加剧、运营成本提升,大部分电商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压力。

而借助生成式AI,企业不仅可以解放人力成本,还能提升运营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比如,AI+内容营销:

以前,营销内容需要多部门,内外协同。但现在,用一个AGI产品就可以搞定所有问题。

无论是小红书种草文、微信软文,还是抖音视频脚本,甚至是电商产品的详情页,各类营销内容都可以快速生成,还可以一键投放。

比如,在快消领域,SKU 更新快、易消耗。一款新出的洗衣液有五、六种香味和包装,不同群体偏好还不一样,20-30岁的用户,可能喜欢香味芬芳型,而30-50岁的用户,可能更喜欢干净清新型;

针对这不同人群的需求,就可以设计不同风格的宣传海报和文案,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和喜好,做到千人千面营销。

再比如,AI+智能客服:

通义千问的智能助手对话,用户可快速且精准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产品,极大提升购物体验和购物效率。甚至让人察觉不到是AI在对话。

这里有个小门槛,叫做TTS 语音合成技术,比如你现在接到一个人工智能语音电话,你接起来听两三句话,你就能马上知道它不是一个真人。

为什么?因为那个语音语调和回复的速度,跟真人沟通还是有区别的,这个技术也在快速迭代,相信几个月之内,我们就能让每个人都生成非常逼真的机器语音。现在的一些技术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但有可能在一年以内,成本应该能降到大多数企业都能负担得起。

3.AI+销售

AI 也可用于支持销售团队。

AI被培训后,也就是输入产品营销工具,Top销售的经验后,就可以成为销售助手甚至是销售导师,为销售团队提供产品信息、竞争对手分析。

甚至推荐更佳的销售话术,帮助销售团队快速成单,缩短转化周期。

此外,AI还可以做出业绩预测、客情、潜在客户、营销趋势等分析。

图片

4.AI+门店

小杨哥今年预计300亿收入,其中大部分收入是直播切片创造的,达到了9:1,也就是直播间收入30亿,直播切片收入270亿。

因此,小杨哥今年还顺势推出了“众小二”灵活用工众包平台。

其实,按照这个逻辑,今天类似于屈臣氏、安踏等各种门店的所有员工,也可以变成线上员工。

为什么?因为一家公司可以学会用AI,通过AI的内容生产能力和视频生成能力,让员工可以标准化地自主输出内容。

因此,有了AI的加持,全国的店员可以理解为门店版的、切片版本的小杨哥。

这就不得不说到本地电商。

我今年3月份在我的视频号柯洲创业圈讲了一条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和本地电商的拆解,到现在每天都还是有很多人转发和点赞。

本地电商一定是趋势,为什么?就像我们半夜买小龙虾,所有东西都是“所见即所得”,而且是即时的“所见即所得”。

这种即时性的门店本地电商,一定会冲击直播电商,因为一旦你习惯了看见货品、下单,就能马上收到,你就不愿意等了,于是,到家业务就起来了。

有增量,才好做私域。所有的这些流量,最后都是进到门店,所以,门店做本地生活的私域成本非常低,像瑞幸,已经有3000万+私域用户。

因为员工已经有了开支基础,所以这套模式相当于给员工做获客做增量。

你告诉员工今天分享你的视频,然后他引来的获客,给他分30%的渠道费,他肯定愿意。他得到了红利,也多了一种能力。

5.AI+提问=提示工程师

可能很多人都担心 AI 会最终取代自己的工作,但其实它是来加持你的,不如踏踏实实的思考一下怎么利用人工智能去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现在国外已经有了一种新兴的工作叫“提问工程师”(Prompt engineer),这类人对于 AI 的工具了如指掌,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操控 AI 去给你生成你想要的图片、动画,你想写的代码,或者说你需要的文章,而且成本极低。

我觉得这种工作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会是大热门。

用好 AI 的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说你得会提问,你的表达能力起码得过关。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

如果你都没法把一个东西描述出来,也就基本等于你不知道。这是你应该真正思考的问题,所以在未来这个 AI 的时代,你所需要提升的那几个元能力并没有变。

人类其实需要把大量的精力聚焦在思考而非执行上,而机器赋能延伸人思考的边界,提升对世界的认知和事物的洞察力,人则赋予机器提升执行的精准度和生产效率。

原来,你平时用 word 写文档,先想出中心思想,然后把你想到的东西写在文档上面。以后,你们要开始学会一种新的写作方式。

你要假想你是在跟一个 AI 一起协同,共同协作,你不用知道所有的事情,你可以去使用Notion AI,你可以先问AI,比如我现在需要去写一个跟人工智能接下来三年发展相关的报告,请告诉我该怎么去写。你只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它就能帮你去写。

如果你觉得写得不好,你可以跟它说,把语气改一改,换一种方式去写,他都能帮你写。以往作为一个创作者,你是很孤独的,你必须靠自己的才华和知识去写东西。

现在不用,你只要知道写什么东西,把大纲列出来,Notion AI就能自动帮你写完,它还能自动帮你发邮件,自动帮你做表格。你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去做优化就可以。

这就叫AI智能协同。以后我们做所有的工作和生活相关的事,大家一定要习惯一件事,我们经常说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抛个硬币看一下,以后就是遇事不决,就问 AI 智能工具。

图片

6.AI+运营

很多公司都有运营岗位,运营的工作很繁杂,内容策划、活动策划、社群运营、私信运营、朋友圈运营、文案编写等等。

如果企业接入智能运营,或者使用AI的话,简单的数据分析工作其实 AI可以完全胜任了。

文案相关的各种工作都可以协同AI进行创作,它可以和你一起脑暴,可以给你提供很多的想法。

比如你可以让他给你写5个产品售卖的文案,如果觉得它写得不好,可以再提供一些关键词,比如让它写得更幽默、更口语化等等,让它再去写5个、10个,你可以根据它写的内容,进行优化,这像不像是你的好助手?

有了AI,运营工作可以更轻松、高效。

未来会有大量的机会出现在应用层,会有各种各样的中小企业在这个底层生态上,结合自己的行业,开发出应用于自己行业的小模型、软件和硬件产品,用于自己的经营。

学会如何利用它,那你就能弯道超车,为行业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AI增长俱乐部,就是带着大家去看到更多的AI增长新模式,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应用。

四、如何掌握新时代的生产力密码?

1.新一代创业者画像:科学企业家

两周前,首批国产大模型通过备案,又点燃了人们的热情。这也意味着,政策上的宽松,以及国内大模型的商用和产业化将真正开启。

这场科技跃迁的全球盛宴,也让越来越多优秀、卓越的科学家企业家和创业者们,踊跃其中。

前天,我专程拜访了长期关注笔记侠的浙江省科协党组吴晓东书记,笔记侠要一道去识别、筛选和发展科学企业家,什么是“科学企业家”?他们有科学思维、科学基础,用科学的方式去发展企业。

如果没有应用科学科技,企业的竞争是成本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同质化的竞争,中国需要更多像任正非、李彦宏、雷军、张一鸣、黄铮、大疆汪滔、影石Insta360刘靖康、李泽湘、王传福、马云、吴泳铭、王坚、李开复、王小川等这样的科学企业家。

我们可以看几个例子。

① 王小川:天才创业者的重新出发

比如,王小川,一位非常引人瞩目的创业者。

他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打造中国版OpenAI的候选人之一。

面对大模型行业熙熙攘攘的入局者,王小川曾放下豪言壮语。

“我们有信心,在年底做出中国最好的大语言模型。”

这位曾经的天才创业者,曾抓住了互联网的大潮,成为浪尖的弄潮儿。

但自2021年10月腾讯与搜狐完成收购交易、王小川正式卸任搜狗CEO以来,已经过去了快两年的时间。

这次,王小川选择重新出发,在他看来,今天以大模型代表的智能时代开启,他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到,“地动山摇,要变天了”。

他认为这次重新上路,不是弯道超车,不是变道,是新的里程,是正在拥抱和创造新的世界。

果然,他没有让人失望,甚至远超期待。

最近,王小川也把百川智能安家到了五道口。百川智能在成立一个月后,就拿到了来自腾讯、小米、金山、好未来等十余家投资,豪华投资阵容,鲜有先例。

仅用2个月时间,百川智能就交卷中英文模型Baichuan-7B,70亿参数,一经发布就可开源商用。

紧接着,又用两个月时间发布预训练底座模型Baichuan-13B-Base、对话模型Baichuan-13B-Chat、530亿参数规模的Baichuan-53B,覆盖开源到闭源。

截至目前,百川开源大模型已经在开源社区总下载量超越500万。其中,Hugging Face首周下载量达百万,近一个月的下载量337万。而且在Github上,baichuan系列模型是星标月涨幅最快的中国大模型。

下一步,王小川要在大模型开源的基础上,以搜狗曾经的超级应用经验为基础,找到大模型的超级应用以及比肩GPT能力的大模型。

或许正对百川智能这个名字,众多数据、行业知识汇聚成一个强大的智能体系,生生不息。

② 吴泳铭:综合素养更全面的新锐CEO

最近,备受关注的还有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吴泳铭,同样也是新一代科学企业家的代表,在他身上甚至有着更综合、更全面的底层素养。

在阿里内部,吴泳铭被称之为“秘密武器”。

首先,他是阿里第一代创业团队领导者之一。

1996年,刚从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的吴泳铭为中国黄页提供技术支持。1997年,吴泳铭跟随马云前往北京,为对外经贸部做网站。1999年,他又追随马云回到杭州创立阿里巴巴。作为合伙人级的技术大神,淘宝和支付宝背后的技术负责人都是他。

可以说,很早就追随马云创业的吴泳铭,是阿里第一代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是阿里最懂技术(技术驱动创新)的合伙人之一。

其次,吴泳铭是阿里内部创业家。2007年,吴泳铭负责阿里妈妈创业团队的管理,他成功将阿里妈妈做大做强,并与淘宝合并。这让吴泳铭从一名技术大神,变成了一名能将一个业务做大的内部创业家。

第三,吴泳铭还是一名投资家。

2015年,吴泳铭创立了元璟资本。元璟资本很活跃,先后投资了陌陌、理想汽车、涂鸦智能等优秀公司。这种自己亲自跳下水去做一个VC基金的玩法,让吴泳铭对全球创新的趋势、方向更了解,帮助阿里巴巴控股集团做创投、孵化,更有一线手感。

在几天前,吴泳铭刚刚发布的全员信中,着重确立了阿里两大战略核心:用户为先、AI 驱动。也可以充分看出,这位新一代掌舵者以科技为核心的使命愿景。

③ 李彦宏:坚定投身于 AI 的长期主义者

还有,最近备受关注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

9月7日,《时代》周刊首次发布全球百大 AI 人物榜单,李彦宏登上榜单,并被评为“全球 AI 领袖”。

《时代》周刊肯定了李彦宏对 AI 的长期投入及百度在 AI 方面取得的多项成就,并认为“李彦宏是中国最杰出的未来主义者,长期投身于 AI 发展的浪潮”。

但其实,在大模型爆发前,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彦宏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早的人工智能追随者与布道者。

这其中,李彦宏对 AI 的追求与人才的重视程度就可以看出来。

2012 年,图灵奖得主杰弗里·辛顿率先验证了深度学习的威力,并将这项成果编撰为一篇 9 页的论文发表。

那时,深度学习还不是一个显学,但李彦宏却超前地预见了这项新技术的潜力,率先向杰弗里·辛顿伸出橄榄枝。

2012 年,李彦宏成立全球第一个深度学习研究院后,并亲自担任院长。在招入余凯(后来地平线的创始人)等人才后,李彦宏意识到,如要研究深度学习,就一定要招世界上最好的人才。

他开始向全球招揽徐伟、张潼、吴恩达等等知名人才,每个人都是亲自出马接待,给予高规格的待遇:

李彦宏向人请教如何将徐伟吸引进百度,对方随口说了一句“你得请他吃饭”,李彦宏就真的专门去请徐伟吃了一顿饭,徐伟最终入职百度,主导研发了后来的百度深度学习框架“飞桨”。

2014 年,吴恩达加入百度担任首席科学家,李彦宏亲自发内部信欢迎,吴恩达在线回复。因为这两封信,当天六位原先还在犹豫的顶级人工智能专家通过邮件向百度回复,表达了加入百度的意向。

吴恩达在百度的三年,带领百度人工智能团队增长至 1300 人,其中百度研究院成员 300 人,百度由此培养出大量的 AI 人才。本次《时代》周刊评选百大 AI 人物,吴恩达等人也入选其中。

十年来,百度研究院为百度和 AI 行业培养出了数千名 AI 人才。

据中国信通院报告,百度以 85.5 分位居“AI 产业创新人才”全国第一,在预训练大模型、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七大领域均排名第一。

最近五年,百度AI人才的AI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

然而,此后数年间,深度学习浪潮起起落落,历经低谷,全力投入人工智能的百度也由此饱经商业回报的考验;李彦宏本人,由于对技术的追求过于执着,也受到大众的质疑。

但李彦宏知道,最前沿的技术浪潮是等不来的,必须提前 10 年、20 年去布局。

有人统计,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在连续 8 年的“两会”中,提出了 13 份 AI 相关提案。

AlphaGo 战胜人类世界围棋冠军的 2016 年,李彦宏在公开场合提到“人工智能/AI”500 多次。2017-2019 三年,李彦宏作了 40 次演讲共计 15 万字,均涉及 AI。

近十年来,百度累计研发投入超过 1462 亿元;在被称为“AI 寒冬”的 2022 年,百度研发投入 233 亿元,研发强度 18.85%,排名中国民营企业研发强度第一。

直到 2023 年,ChatGPT 催发 AI 奇点。百度最早推出“文心一言”等一系列大模型成果,人们才发现:百度在 AI 领域十年跋涉,终于越过山丘。

另外,任正非、王传福、马云等也都是科学企业家,他们用更具开拓性的思维、眼光,以及过人的胆略,敢于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让我们致敬,那些科学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们。

图片

2.既然选择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任何一波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新的东西。

想想一千年前或者几百年前,地球上最普遍的工种,比如说铁匠、泥瓦匠、马车夫其实都已经不存在了,但后来司机、程序员、HR等新的职业出现了。

所以,乐观来说,AI不是替代人,而是提高生产力。

掌握了AI,就掌握了新时代的生产力密码。

但每一个新技术完全落地前,都会走过一个死亡之谷,很多没有赶上这趟列车的人,大概率会被淘汰掉。

我们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这一波AI会彻底改变每一个行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第一,未来5到10年,行业会发生巨大变化,这是非常确定性的。

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把探索AI天花板和AI落地分开。

如果是探索天花板,现在最确定的路线是继续暴力大模型;但如果要追求AI落地,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推出了基于大模型的文字生成、图片生成类应用。

大家可以尽可能的去使用这些产品,去体验这些产品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给自己带来哪些帮助,从而对它们有更直观的认知。

因为,无论在哪个行业,第一素质就是终身学习。这也是当下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93岁的巴菲特,为什么仍旧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因为他对世界有敬畏之心,承认好多事他是不明白的,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这是强大的心力和脑力的组合。

总体来说,AIGC将会深刻改造每一个行业。只是不同行业,改造速度有早有晚,有快有慢,但在趋势面前,没有人可以掉队。

敬畏市场,接受无常。

想想我们今天的环境,乌云还在头顶、风雨不可预测。

但我们,还是要敬畏市场,接受这种无常。

暴风雨酝酿之时,正是海燕飞出的时候,勇敢的人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与欢乐,他们冲击于阴云和海浪之间,奋力飞翔。

我们应该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只要我们心里充满阳光!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将是,属于胜利的预言家的叫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