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头

 平型关杂志 2023-09-19 发布于山西

那一头

侯付廷

离家越远就会愈发想起家乡,想起家中的双亲。

 中国有句古语:父母在,子不远游。可往往是叫故乡的地方永远给不了你生活,能讨生活的去处好像永远在远方。

 父母都在奔鲐背之年,父亲耳背多年,母亲耳力倒是出奇地敏感,逢年过节我回去团聚时,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我一抽烟她便会在一层楼听见我楼上打火机的声音,点烟的功夫她的声音马上顺着楼梯传了上来:这娃娃,没点恒心又开始抽烟了,又呛自己又熏人有啥意思……

 我知道她一是担心抽烟对身体不好,其次主要还是心痛钱,我曾调侃说:“如果抽一包烟国家奖一盒的钱,你一天也能帮我抽二盒。”她白了我一眼:“这么大了尽寡说。”

 所以打电话时即使母亲不在跟前,父亲也会接起来嘴里嘀咕埋怨着:听不清你说些啥。把电话跑出去转给母亲。父亲腿脚好。

 于是村里谁家娶了媳妇,谁家子女考上了好学校,哪一位老者离去,甚至今天邻居家又给送来什么东西……事无巨细便会从那一头一一传达过来。

工作忙时一星期,清闲无聊时一二天,听听那一头的声音成了我的必修课。

 今年离开故乡时我曾开车路过爷爷的坟地,特意把车停驻去看了下,这块叫松树坟的墓地小时候记得坟头排列整齐,碑石林立,文革时期村干部脑门一热顺应潮流结果把祖坟全摊了个光,变成了耕地,我老觉得神靠人气养,小时候和玩伴们过来搂松针,那可是绿荫如盖,清风徐来,苍鹰盘旋,通灵肃穆。如今树木少了大半,余下几棵颇显孤独,宛若村里留守的老者落没而又悲凉。

  几十年前爷爷离去时我刚中学毕业,我曾专门为这位全村最辛劳的老劳模写过几句:

  锄头是个反写的问号

  你用它一辈子土地上寻找

   ……

  如今呵

  羊脚声声

  叩着属于你的天空

  你在里头

  我在外头

   ……

 现在零零碎碎想起这么几句,觉得有点像余光中老先生写的《乡愁》,其实那时我还压根没读过这篇文章。

 前月来到太行山腹地这个矿上,去一个地方游玩时看见山谷里一片火红,走近一看,网上拍图搜了下才知道是一片叫火炬树的,叶子和香椿树一样,只是各个枝端都长着拳头大小的果实,宛如一簇簇燃烧着的火炬,甚是壮观,我用手刨了颗小的,返回矿上又找不到个合适地方,最后移植在个村里老乡院里,说好中秋节回时再带回老家。

 父母要强,说我们弟兄俩都忙,讨生活,N年前就在爷爷坟头旁把自己的墓建好,老俩口把棺椁里也裱糊了个严实,把办事宴用的麻、布、白鞋、白衣都安顿了个齐,一一交待了个遍,说到时就不会乱无头绪。

  今天下午电话里母亲告我村里和我父亲一起工作过的一个人离去了,正好我和逝者的儿既同乡又繁中时同班,嘱托父亲去给我捎上个礼。

 人的一生两头事:自己哭着来,别人哭着去,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无人能逃脱。在乡下老人们追求的不过是能体面地活着,有尊严地离去,这就是修来的福。 

 我试想着把我培育的火炬树种植在爷爷的坟地,若干年后树大根深,枝头火红一片,能照亮后代回乡的路。

 此时窗外的天色让灯光搅得不知了时辰,运煤的输送带一个声调源源不断地把煤从地下运转上来,节奏单调和谐,同宿舍的人鼾声四起,更是让人辗转反侧。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起那一头时时刻刻在惦念你的那个人;想起那一头永远不会厌烦接你电话的那个人;想起那一头永远觉得你是个孩子的那个人;想起那一头终将会离你而去的那个人……我又一次沉沦在这个不眠之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