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还是襄阳?从多个角度论证

 历史最美 2023-09-19 发布于重庆


编者按:

南阳和襄阳争诸葛亮这件事也有很久了,我对这事有所了解是2010年新三国播出时两地爆发的争端,当时还上了新闻。之后不久我就在CCTV看到南阳市投放的宣传广告,随后被其中一个画面给恶心到了,是把“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这句话P在了一个诸葛亮雕像的镜头里。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吃鱼卡死的猫

字数:4035,阅读时间:约5分钟

这个镜头的意思无非是想借诸葛亮本人的文字来说明他隐居的地方是南阳,问题在于诸葛亮所说的南阳和你南阳市又有什么关系?故意混淆概念,曲解诸葛亮原话,着实无耻。

南阳抵制新三国这事当时闹的阵仗还挺大,不光有官方协会出面声讨,甚至还组织小学生进行抗议活动。

在说明诸葛亮到底是隐居在襄阳还是南阳之前,不如先搞清楚一个概念,也就是“襄阳”和“南阳”到底指的是哪。襄阳究竟是指襄阳市还是襄阳县,或者襄阳郡、襄阳市区、襄阳古城,南阳也是同理。

襄阳市在建国后叫作襄樊市,因为城区包括襄阳城和樊城,不过襄樊的名头自然不如襄阳大,于是在2010年12月9日改成了襄阳市。也就是说,在南阳组织小学生抵制新三国时,现在的襄阳市其实不叫襄阳市。由于我国原则上不允许同一区域的两级行政区划同名(有例外,如吉林省吉林市,但比较少),所以之前的襄樊市襄阳区改名为了襄州区,而襄阳市还有襄城区和樊城区这两个市辖区。

有多少抵制诸葛亮隐居襄阳说法的人,可以在不查资料的情况下说出他们所抵制的隆中景区到底位于襄州区、襄城区还是樊城区呢?甚至有几个人分得清襄樊市、襄阳专区、襄阳地区和襄阳市这些区划沿革呢?说到底,大家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是在抵制哪个?

按照东晋习凿齿所写的襄阳记描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邓县。邓县在汉末属于南阳郡,而元和郡县图志里记载“万山,一名汉皋山,在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古谚曰“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也就是襄阳城西十一里处的万山是襄阳县和邓县的分界处,那么襄阳城西二十里属于邓县的地盘则没有任何疑问。1980年前后,邓城遗址在樊城区被挖掘,位置是樊城北六公里处。

因而一些南阳营销号大骂襄阳人习凿齿把诸葛亮搬到自己家乡襄阳这件事纯属无稽之谈,因为习凿齿老老实实地写出了诸葛亮在南阳郡的邓县隐居。但南阳市官方肯定不会认可这条记载,因为邓县旧址虽然属于东汉南阳郡,但和现在的南阳市没有半毛钱关系。

邓县说来也是个非常有趣的地方,相传其得名于古邓国,而古邓国又是邓姓的来源之一。三国时期黄祖曾在邓县和孙坚交战,新野人邓艾在段谷大败蜀军后就被封爵于此,称为邓侯,取其一语双关之义,在当时是很荣耀的事。

邓县这个地方经历过多次区划调整,邓县旧址早已不存在行政中心,现在的邓县在明朝之前都叫做穰县,熟悉三国的朋友肯定知道这个地方,曹操曾在此处和张绣、刘表联军发生过大战。而穰县在不少古籍中被记载是古邓国的旧址,例如晋书以及应劭注汉书等,而上世纪80年代湖北考古学者宣布在襄阳挖掘出的是邓国遗址时,河南学者表示严重质疑。搬到穰城的邓县在1988年被设立为县级市,改名邓州,由南阳市代管,因而南阳倒是有争一争邓国故址的底气。

这也是我对南阳市政府感到恶心的一个地方。现在的南阳市虽然没有汉末的南阳郡那么大,但也辖2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971.31 万,放在全国的地级市里都算是大的。明明其辖区内的邓州和新野更有资格去争诸葛亮,上头却把所谓的诸葛亮故居放在了南阳市区,这吃相也过于难看了。

相比之下,襄阳这边至少还知道按照古籍里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记载把隆中放到城区以外。

南阳方面为了证明自己才是诸葛亮的隐居地,用的最多的有三则材料。其一是西晋镇南将军刘弘在瞻仰诸葛亮故宅后让李安写的文章,里面有“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的文句,其二是习凿齿的襄阳记里有“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郡;自汉以南为南郡”的文句,其三是习凿齿的襄阳记又写了“襄阳有孔明故宅,有井,深五丈,广五尺,曰葛井”的文句。

发现没有,这种证明隆中在南阳的方式非常搞笑,就是想方设法去质疑习凿齿等人。这从逻辑上是完全说不通的,为什么只要证明习凿齿靠不住,隆中不在襄阳,它就一定在南阳了?这就像某个人想证明相对论其实是牛顿写的,选择的方法是去证明爱因斯坦其实没写相对论,然后搜集了一堆料质疑爱因斯坦写不出相对论,就得出相对论的作者是牛顿的结论。

第一处文句里“于沔之阳”一句被其用来推测诸葛亮故居在汉水(沔水)北岸,而襄阳城在汉水南岸,因而城西二十里也是汉水南岸,两相矛盾,因而习凿齿的说法有误。首先这种推论是否能成立就成问题,其次城西北方向也同样是城西,例如刘宋盛弘之的荆州记里就记载“襄阳西北十里许,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元和郡县图志里也记载“诸葛宅在襄阳县西北二十里”,因而无论汉水南岸还是北岸都与记载不抵触。至于郦道元就更不管那么多了,他在水经注里如此记录道:

沔水又东径乐山北,昔诸葛亮好为《梁甫吟》,每所登游,故俗以乐山为名。酒水又东径隆中,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云: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鞞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后六十余年,永平之五年,习凿齿又为其宅铭焉。又东过襄阳县北,沔水又东径万山北,山上有《邹恢碑》,鲁宗之所立也。

不但明着引用李安的原文,而且直接写出诸葛亮故居就在汉水南岸,表示这和李安的文章并不抵触,而且这一段里还提到了元和郡县图志里记录的襄阳县和邓县的分界处万山。文选注引荆州图也记载“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宅,是刘备三顾处”,表示诸葛亮的故宅就在邓县旧址的河对岸,因而综合来看诸葛亮故宅在汉水南岸的可能性更大,位置则是襄阳的西北方向。

此外无论诸葛亮故居在汉水南岸还是北岸,都在如今襄阳市境内,和南阳市区根本扯不上任何关系。南阳市区的位置就是著名的宛城,离汉水一百多公里远,中间还隔着湍水(湍河)、涅水(赵河)、严陵河等几条大河,真正流经宛城的是淯水,也就是现在的白河。

熟悉三国演义小说还有电视剧的人肯定都知道淯水,三国演义里有“曹孟德败师淯水”的回目,讲述典韦保护曹操撤退战死宛城的故事,老三国在刻画这段剧情时还专门写了首插曲叫淯水吟。淯水也流经了刘备所驻扎的新野县,演义里诸葛亮在新野水淹曹军的故事里提到的白河就是这条河,白河的百度词条还称这是“南阳母亲河”。

当然还有思路更加清奇的,说刘关张三人大冬天骑着马根本无法渡过汉水,所以诸葛亮不可能隐居在汉水南岸。这我只能说您开心就好......

第二处则更加没逻辑,完全是针对习凿齿个人。习凿齿说汉水以北是南阳郡,汉水以南是南郡,这在地理方位上基本是正确的,但却被大做文章。一方认为既然汉水以南不是南阳郡的地盘,习凿齿又说诸葛亮在南阳郡的邓县隐居,这不是自相矛盾么,所以习凿齿写的诸葛亮隐居地肯定是错的。另一方则认为南阳郡在汉水以南是有地盘的,习凿齿却说没有,说明习凿齿这个人说的话根本靠不住。

总而言之,无论南阳郡在汉水南边有没有土地,他们都认为习凿齿的话靠不住,所以诸葛亮肯定不在襄阳隐居。首先南阳郡在汉水以南是有地盘的,之前就提到汉水南边的万山是邓县和襄阳县的分界处,即使不管邓县,南阳郡的山都、筑阳、武当等县也同样在汉水以南。

但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南阳郡一共37个县,其中33个县都在汉水北岸,只有4个在汉水南岸有地盘,称南阳郡位于汉水以北并没有什么问题,就像河南省也有一大块在黄河以北,但河南并没有因此而改名。东汉时期的南阳人张衡就专门写了篇歌颂南阳的文章叫南都赋,其开篇就介绍南阳郡“陪京之南,居汉之阳”,但并没有人称张衡在胡说八道。

袁绍攻打曹操时,曹操的部下称袁绍军为“河北之众”,袁绍的部下则称曹操的地盘为“河南”,但袁绍其实在黄河以南有不少地盘,曹操在黄河北边也有地盘,而这并不妨碍双方如此称呼。刚刚提到的谚语里说“襄阳无西”,但襄阳城以西其实还有十一里的地盘,这句话却被认为生动地描述出了襄阳城的位置。

这里顺带一提,南阳被称为南都是因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出身南阳郡蔡阳县,这个地方现在也属于襄阳市。南阳市花大力气去争抢曾经隐居南阳郡的诸葛亮,却没有用同样的精力去抢更具代表性的本地人刘秀,要是让极为推崇刘秀的诸葛亮本人知道了,也不知该作何感想。

类似的如攻击习凿齿史德和私德等方面的更是数不胜数,而这些质疑也同样没有解决为何习凿齿写的东西靠不住就说明隆中一定在南阳市的问题,仿佛只要干掉习凿齿,诸葛亮就会自动把家搬到宛城。明明写诸葛亮在襄阳附近隐居的人一大堆,但根本没有正经史料说诸葛亮在宛城隐居。

第三处则是说习凿齿明明写了诸葛亮隐居在南阳的邓县,但又在同一本书里说诸葛亮故宅在襄阳,属于自相矛盾。这种思路和引用第二处资料的有点像,不过好歹算是搞清楚邓县和襄阳县的区别了,还是有点进步。问题在于邓县属南阳郡是东汉时期也就是诸葛亮隐居那会的区划,而晋书记载晋朝时原属南阳郡的山都和邓城都被划给了襄阳郡,因而东晋的习凿齿称诸葛亮故宅在襄阳并没有任何问题,这一带在当时已经属于襄阳郡了。

总而言之,反对诸葛亮隐居襄阳的论调基本都是这种画风,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真的没常识。我在找十年前的宣传片时发现南阳市今年又在央视投放了宣传广告,依然强调自己是三顾茅庐的发生地。

还三顾宛城,嫌刘备命太硬了是吧?你要是宣传自家的新野,别说三顾,就算用三百顾当广告词我都没意见。至于南阳市区就算了吧,那不叫三顾,那叫三伐。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吃鱼卡死的猫。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一个正确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