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赏析 宝钗看通灵玉 真是一对 妙在宝钗自己并不说破

 伴读红楼 2023-09-19 发布于黑龙江

宝钗早就知道贾宝玉项上挂着块通灵宝玉。一直都非常想看说今天倒要好好看看。宝玉就赶快从头上把玉摘下来,递到宝钗手里。

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作者在这里一首诗说是后人嘲顽石其实就是作者在告诉我们这块玉不过就是一块顽石。荒唐本来是指人的思想、言行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就已经很荒唐了,接着讲石头幻形入世后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幻化成为通灵宝玉的故事就更加荒唐;顽石以美玉的姿态来到人世间岂不更荒唐。在人间居然演出金玉姻缘,岂不是荒唐之上的荒唐。

须知运败金无彩,可叹时乖玉不光:金、玉,分别指宝钗宝玉。他们的运气不好。公子与红妆最后都灰飞烟灭。这首诗写在宝钗赏通灵玉的时候,意在点出这通灵宝玉假的宝玉,他的真面目是顽石。显然是对金玉良缘的否定。以此嘲讽金玉姻缘及其制造者的荒谬金玉虽然珍贵,可是命运已到尽头、点,时气不济运气不佳的时候,金玉也不闪光了。其实他是用以暗示,一切繁华、兴盛都不过是过眼云烟,都是虚幻的。诗的最后告诉我们墓地里白骨如山,不知死者的姓名,但是他们都曾年轻漂亮,曾经历过繁华。

只见正面有通灵宝玉四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背面印着三种功能。宝钗把正面的反复念了两遍。丫头莺儿听到,就说这两句倒像跟姑娘戴的金锁上的字是一对儿。

宝钗对那块玉很重视。从来没有外人仔细看过这块玉。宝钗想嫁给宝玉,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贾府这个家族在她心里很了不得,嫁进这个家族,比选进皇宫做妃子都好。所以薛家寄希望于金玉姻缘。

那块玉石表面的形体、色相和光泽虽然很美,其实不过是一块顽石转世变成幻相。暗喻人生都是假象。生命到最后到称为大荒的起点

薛宝钗一直没有认真鉴赏那通灵玉,书中说她借机欣赏一番。借的是宝玉探病之机。这机会不会是人为创造的?令人想到宝钗之病是真是假。联系到周瑞家的送宫花,散布宝钗有病,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宝钗一边看着那玉,一边口中念讼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翻过来看到: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钗怎么不念这些功能?大概是因为金锁上面没有与之相对的功能吧。宝钗反复念那八个字。丫头莺儿在一旁接话说,这两句话倒像跟姑娘戴的金锁上的字是一对儿。我们才知道钗有个金锁,上面也有八个字,跟通灵宝玉那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相对。宝玉有玉,路人皆知,宝钗有锁,却十几年没人知道。宝钗反复念那八个字,但她不讲与金锁是一对儿,让她的丫头讲出来。莺儿不识字,一定是宝钗跟她讲金锁上的字,念给她听。她才知道这两句跟宝玉那个是一对儿。作者无声地透露出宝钗的心思,所以叫莺儿微露意,露的是薛家之意;跟宝玉是一对儿。

宝钗自己不说那玉与金锁是一对儿,薛宝钗金玉姻缘喜、但她从不袒露内心情感。便设法让莺儿、宝玉说出是一对儿的话儿。宝钗的心机真是惊人。她要做什么总是在暗地里计划妥妥的反复念那八个字,丫头莺儿讲出来。丫头莺儿不识字,肯定是宝钗跟她讲金锁上有什么字,念给她听。而且是在最近,莺儿不仅没忘,而且很熟,所以一听到宝玉这两句,就发现跟金锁上那个是一对儿。作者通过莺儿无声地透露出宝钗的心思。

倒是那宝钗便挪近前来,宝玉凑了上去,配合得不错。听莺儿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是一对。宝玉很好奇,就要瞧瞧。说我怎么不知道你有金锁?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宝钗被宝玉缠不过,就说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錾上了,叫天天带着;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怎么没趣?起码薛家知道,就说这个“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吧,也是,还有谁的是?显然这个也是是针对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面的字。“也是个人”,什么人?太有趣了不是

宝玉看那锁两面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也念两遍,又念自己的说:姐姐的字倒与我的是一对。还真对得蛮工宝玉的背面有字,那金锁却是两面八个字,因为它是俗物,唯一功能是象征金玉。这八个字是主题,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她怎么知道?什么时候送的?于是这一石一金吉谶一男一女天然成对,叫人以为金玉良缘是天意。不过这两个宝贝到底是仙缘,还是俗缘?

宝玉生下来,就含了那玉来,应该早就看到。宝玉跟黛玉住在一起,黛玉更有机会看,了解玉上的字。作者为什么到第八回,才让宝钗看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