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毓琳总结的针刺⼋⼤绝技

 zgrzwd 2023-09-19

   郑毓琳根据《针灸⼤成》载“⾚凤迎源”、“青龙摆尾”、“苍龟探⽳”、“⽩虎摇头”、“龙虎交战”等按动物形象描述的补泻⼿法,结合临床,不断揣摩,不断实践,总结出了⼋种临床针刺补泻⼿法,即⼆龙戏珠、喜鹊登梅、⽼驴拉磨、⾦钩钓鱼、⽩蛇吐信、怪蟒翻⾝、⾦鸡啄⽶、⿏⽖刺法⼋种⼿法。



01
⼆龙戏珠



01⼆龙戏珠


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耍龙灯时⼆龙戏珠⼀样动作,故名⼆龙戏珠。


操作⽅法:施针时使针刺感觉分两条线传导,包围眼珠为⽬的。如针刺太阳⽳时,左⼿⾷指紧按⽳,右⼿持针速针或捻转进⼊⽳,针到⼀定深度,得⽓后,针尖先向上眼睑的⽅向提插或捻转,使热胀或凉胀的感觉传到上眼睑,⾄⽬内眦处,再使针尖向下眼睑的⽅向提插或捻转,使热胀或凉胀感觉传到下眼睑,⾄⽬内眦处,包围起眼珠。此法⽤于针太阳⽳治疗⼀切眼病。虚证⽤热补法;实证⽤凉泻法。


02
喜鹊登梅

喜鹊登梅


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喜鹊在梅树枝上歌舞,头尾上下活动⼀样动作,故名喜鹊登梅。

操作⽅法:虚证⽤热补法,实证⽤凉泻。





03
⽼驴拉磨

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 ⽼驴拉磨⼀样的动作,故名⽼驴拉磨。


操作⽅法:施针时⽤推盘⼿法(与古法盘针术相似)。如针头维⽳时,左⼿⾷指紧按⽳,右⼿持针速刺或捻转进⼊⽳,得⽓后,将针提到⽪下,似推磨⼀样的推转针体,可连续推转⼏次。热补法推转9次,推转的⾓度⼩;凉泻法推转6次,推转的⾓度⼤。此法针头维⽳治疗头痛,针期门⽳治疗肝⽓郁滞,针章门⽳治疗痞块。虚证⽤热补法,实证⽤凉泻法。

⾦钩钓鱼

0

⾦钩钓鱼
系指施针的操作⽅法似游鱼吞饵,与鱼钩上提的动作⼀样,故名⾦钩钓鱼。操作⽅法:施针时⾏⼩提抖术。如针膻中⽳,得⽓后,右⼿拇、⾷、中三指持针柄向前捻转多些,即得滞针现象,此似游鱼上钩吃⾷⼀样;右⼿持针柄,提着滞针的肌肤微微的拉抖⼏次。补法连拉9次,泻法连拉6次。此法针阳⽩、颊车、太阳治疗⼝眼㖞斜,针膻中、中庭治疗肝郁⽓滞、胸痹。
5.⽩蛇吐信
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蛇吐信⼀样,⽤两枚针齐刺⼊⽳位中,故名⽩蛇吐信。
操作⽅法:施针时⽤两枚针齐刺。如针曲池⽳时,左⼿⾷指紧按定。右⼿持两枚针速齐刺捻转进⼊⽳,得⽓后,⾏提插术,似⽩蛇吐信似⼀伸⼀缩,⼀指归根术提⽰⼆枚针要同时上下提插。补法⾏慢提紧插9次,泻法⾏紧提慢插6次。此法治疗中风半⾝不遂、痹证、四肢⿇⽊等症,针肩髃、曲池、阳陵泉、⾜三⾥、三阴交、⼤椎、脾俞、肾俞、关元等⽳。虚证⽤补法,
实证⽤泻法。
6.怪蟒翻⾝
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怪蟒翻⾝回头的动作,故名怪蟒翻⾝。
操作⽅法:施针时⾏搬转术的操作⽅法。如针肝俞⽳时,左⼿⾷指紧按⽳,右⼿持针速针或捻
转进⼊⽳,先令⽓⾄,有了⿇、胀等感觉时,右⼿拇,中、⾷三指持针柄,由下向上搬转针柄,使针体呈半圈形⾓度,由左向右捻转,似怪蟒回头翻⾝样,⾏凉泻⼿法。此法针肝俞、胃俞
治疗肝胃不和。
7.⾦鸡啄⽶
系指施针时的操作⼿法似⼩鸡啄⽶样动作。故名⾦鸡啄⽶。
操作⽅法:施针时⾏⼩提插术。如针曲池⽳时,左⼿⾷指紧按⽳,右⼿持针速刺或捻转进⼊⽳,为了催经⽓速⾄,⾏⼩提插术,寻找感觉,似⼩鸡啄⽶样,鸡头上下动作。此法针曲池、
合⾕、⾜三⾥、阳陵泉治疗⼩⼉⿇痹;针中脘、关元、⽓海治疗⼩⼉遗尿症。
8.⿏⽖刺法
系指施针术后,⽪肤表⾯留下似⼩⿏⽖印的痕迹,故名⿏⽖刺法。
操作⽅法:施针时⽤五枚、三枚或七枚普通毫针,长1⼨或1⼨5分。将针柄缠在⼀起或术者右⼿拇、中、⾷指持拿五枚或七枚针进⾏点刺,或直接刺在肌肤的⽳位上,或刺在病灶部位,刺后⽪肤表⾯留下5或7个针印,似⼩⿏⽖印⼀样。此法常⽤于治疗⼩⼉疾病,如⾷积、乳积和疳积等,针⼤椎、肝俞、脾俞、胃俞、中脘、⾜三⾥、三阴交等⽳。





⼆、郑毓琳对热凉补泻⼿法,总结
郑毓琳注重热凉补泻⼿法,在总结前⼈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临证针刺⼋法,施针时重⽤左⼿,左⼿与右⼿互相配合,认为得⽓和⽓⾄病所是提⾼针刺疗效的关键,他提倡针刺与⽓功相结
合,主张临证取⽳,⽳少⽽精,治疗中风半⾝不遂、胃脘痛、哮喘、崩漏、⼩⼉积滞等疑难杂证疗效满意,针治眼病尤有独到之处。

注重热凉补泻⼿法
郑毓琳领悟《素问·针解篇》“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隆⾄,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隆⾄,针下热乃去针也”之旨,认为针治之要,是辨清虚实,分别施以补泻之法,⽆犯“虚虚实
实”之戒。从实践中,郑毓琳总结出简化的热冷补泻⼿法。

热补⼿法
左⼿⾷指紧按⽳,右⼿持针速刺或捻转刺⼊⽳,先浅后深,慢提紧按,务令⽓⾄,在酸胀感觉基础上,持针下插1~2分,然后拇指向前捻转3~5次或9次,就有热胀感觉,若⽆,依前法再做2~3次,多数患者就能出现热胀感觉,出针后揉按⽳位,⼀指归根术提⽰如针刺过程中,患者感觉迟钝,可令患者以⿐吸⽓,⼝呼⽓5~6次,另外也可配⽤震剖术,拇指向下刮针柄1分钟,以达取热⽬的。本法适⽤于脏腑经络的虚、寒证。

凉泻⼿法
左⼿⾷指紧按⽳,右⼿持针速刺或捻转刺⼊,先深后浅,紧提慢按,务令⽓⾄,在⿇胀感觉基础上,将针向上提1~2分,然后拇指向后捻转2~3次或6次,就有凉⿇感觉,若⽆,依前法再做2~3次,多数患者就能出现凉⿇感,出针后不揉按⽳,⼀指归根术提⽰如遇到感觉迟钝的患者,可令其⼝吸⽓,⿐呼⽓5~6次,同时亦可配⽤震刮术,拇指向上刮针柄1分钟。本法适于
脏腑经络的实证、热证。

三、针刺与⽓功相结合
郑毓琳认为,⽓功的关键是调⼼守神,以增强真⽓,⽽针刺之要是“⼿如握虎,远近若⼀,如临深渊,神⽆营于众物”;练功者意守于机体某⼀部位,引丹⽥之⽓聚于此处,以刺激、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机能,调整阴阳。⽓功师发放外⽓治病,亦是以医者之⽓补病者之⽓的不⾜或调整其紊乱之⽓,使失调的机体趋于平衡⽽祛病强⾝,针刺作⽤于俞⽳上,通过经络的调整功能(经⽓),调节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防病治病。新经络公众号
郑毓琳⾮常重视⽓功和针术的结合,以为练⽓功是针灸师的⼀项基本功,强调练三关(肩、肘、腕),以利⽓的通门,临证多年悟出针刺⼿法的要领是意⽓相随,刚柔相济,⼀指归根术提⽰他在临床施针时,调⼼守神,以意提丹⽥之⽓从胸到肩、肘、腕,经医者⼿指由针体到病⼈体内,是医者的内⽓,通过发放外⽓,⽽发挥针刺与⽓功的双重作⽤,最⼤限度地调动起病⼈机体的⾃稳调节机能,因⽽取效迅宏。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