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实力如何?

 新用户38031222 2023-09-19

一说到战国七雄,往往把燕国、韩国排在最后,但是这一的排名实在是有失偏颇。

战国的时间跨度很长,虽然我们熟知的强大国家主要是秦国、秦国、楚国。当时这样的排名是不太准确的,要知道在战国初期最弱的国家恰恰是后面统一中国的秦国。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实力如何?

要论在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当属魏国,接下去是齐国、楚国,就连一向被列国视为鱼肉的韩国,在战国初期也是一方劲霸。如果再给它多个十几二十年,说不定在秦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会发生在它身上。

韩国能够成为一方劲霸,是多重原因的作用之下而成的。首先是继承了晋国的遗产、其次是吞并了郑国、还有便是耕地、矿产资源、冶炼技术,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那场变法及那支新军。

三家分晋,所得之地均为战略要地

晋国在春秋时期,可谓是独霸天下的存在,即便是面对楚国的多次挑衅最终都取得了胜利的果实。厚实的家底,给了韩、赵、魏三家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是以三家分晋这一年为时间分割点的。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实力如何?

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土地的分配。在分晋时韩、赵、魏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便是韩国,所以对于土地的分配,韩国不能像魏国那样得到晋西南、河西地、河间地这样的产粮地;也不能像赵国得到太原盆地、河北山麓平原等产粮地以及晋北、河套牧场这些产马地;对于韩国而言,它只分得了河南中部平原这一小块产粮地,但是在其国君的据理力争之下,弱小的韩国居然得到了两块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那就是上党高地跟成皋高地。

虽然上党跟成皋都是贫瘠之地,但是却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党之地将魏国国土一分为二,直接制约了魏国的行动。成皋之地更是距离郑国国都新郑不足50公里,为后来吞并郑国提供了重要的前沿阵地。

吞并郑国,让韩国拥有了称霸的资本

韩国在分家中没有得到广阔的耕地,这直接制约了韩国的发展。在观察一番之后,韩国发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只有其东面的郑国。这也是为什么在分晋时候,韩国国君不要其他地方就要成皋之地。

得到了成皋之地的韩国并没有立即发动对郑国的吞并战争。而是到了韩哀侯时期,才等到了吞并郑国的时机。经过了经过了5代人的努力,韩国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此时有了足够的实力吞并郑国。但是害怕魏国、赵国等国家的干预,韩哀侯便在上党举办了一次三晋会盟,并且这次会盟还邀请了郑国国君郑康公。

趁着会盟之际,韩国突然从成皋发兵,一举攻下了郑国国都新郑。因为刚刚会盟的魏国、赵国出于结盟已定,不好干预韩国的军事行动。于是乎,韩国顺利的吞并了郑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郑国臣民都臣服于韩国。韩国在得到郑国这一广阔的产粮地之后,便拥有了称霸的资本。

一场变法成就了韩国的劲霸之名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实力如何?

韩国的货币

战国是一个战争频发的时期,也是一个变化革新的时期。战国初期,列国为了增强国力,与列国争霸,都响应起时代的趋势,纷纷变法革新。以李悝为首的变法家先后在魏国、楚国、齐国、秦国推行变法。韩国也不甘落后,在申不害的主持之下,进行了十五年的变法。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经过申不害十五年的变法,韩国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并且建立了一支强悍的新军。正是在这支新军的保障之下,韩国才能在列国的刀俎上安然无恙,更有甚者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害怕魏韩两国的联军,无可奈何之下采用了张仪连横的外交手段多次破坏韩魏两国的联军,才有了后来秦国的东出。

丰富的铁矿,发达的冶炼

除了晋国的遗产、郑国的耕地、顺应时代的变法之外,韩国还有两个东西是当时列国都渴望得到的。春秋战国,铁器已经开始得到应用。

韩国坐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宜阳矿山,丰富的铁矿石衍生了韩国发达的冶炼技术,铁质兵器得以装备到韩国新军手中。要知道在这一时期里,其他国家都还在用青铜兵器。当“柔弱”的青铜兵器碰上了“刚硬”的铁质兵器时,列国不禁发出了“天下之宝剑韩为众”的感慨。

后世的《战国策》也作出了“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这样极高的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