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通信发展史(三):通信在时局动荡中的发展

 溪上雅士 2023-09-19

图片

1912年,随着清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通信事业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图片

清政府覆灭后,民国政府接管了清政府邮传部,并将其改组为交通部,负责管理全国的邮政、电信、铁路、航运等交通事务。交通部下设有电政、邮政、路政、航政四个司。

电政司负责管理电报、电话事务,邮政司负责管理邮政事业,路政司负责管理铁路事业,航政司负责管理航运事业。这标志着中国的电信业务开始由交通部统管。

1913年,为了培养电信方面的专业人才,交通部传习所设立了有线电工程班和高等电气工程班,专门教授有线电信、无线电报等专业知识。这是中国电信教育的开端。同年,民国政府还在北京设立了邮电学校,开设高等班和中等班,为电信事业培养人才。高等班学制为两年,中等班为一年。学校主要教授电报、电话、无线电报等专业知识。这标志着中国的电信教育开始步入正规化。

1913年是中国电信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北京无线电报局正式成立,位于东便门外,装设了一台功率为5千瓦的无线电报机,用于国际无线电报通信。这是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国际无线电报站。1919年,北京无线电报局迁至天坛。从此,天坛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无线电报通信中心。

图片

北京无线电报局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一历史性消息,就是通过北京无线电报局迅速传回国内的。它直接推动了此后以北大学生为主的“五四运动”,学生们通过这一消息了解到西方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中国利益的事实,因此掀起了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也影响了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

图片

民国早期,正值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的动荡时期。清朝覆灭后,军阀混战、局势动荡。各路军阀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和资源,频繁发动战争,中国陷入长期的军阀割据状态。电信事业作为一项新兴的、带有重要战略价值的产业,也受到军阀们的争夺和控制。

军阀们很快认识到,控制电报不仅能掌握第一手的战场情报,调整部署,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进行舆论宣传和争取支持。此外,商业电报和民用电信也能为军阀们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因此,各路军阀积极通过武力夺取电报局,并与其他军阀展开反复争夺。如直系军阀吴佩孚和皖系军阀段祺瑞之间就曾多次为争夺电报资源而大打出手。

图片

交通部电报收费收据

在这种军阀混战的背景下,民国北京政府交通部在推进国内电信事业发展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交通部仍在积极推进电信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1918年,交通部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电信条例》,这标志着中国电信管理开始有法可依。《电信条例》对“电信”的概念和业务范围给出明确定义,也规定了电信经营的法律约束条文。这为电信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片

1920年,在交通部部长叶恭绰推动下,中国正式签署了《国际无线电报公约》。1921年1月7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万国电报公会。这标志着中国电信业正式融入国际电信体系。

图片

万国电报公会会议

在加入万国电报公会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电信联系日益频繁。大功率的国际电报站相继建立,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与外界的通信能力。如1922年建成的南京八仙岭电台, 1928年建成的前门电台等。这种国际接轨,对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尽管正处动荡时期,民国北洋政府交通部仍积极推动电信事业发展,使其走上正轨。在1912-1927年北洋政府时期,交通部基本由北洋军阀掌控。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一个新的交通部在行政院下成立。作为国民政府的交通行政机构,新交通部负责管理全国的铁路、公路、航空、电信、邮政等公共事业。

图片

在抗战爆发前,交通部就已经在推动国内电信事业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全国无线电台和广播电台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逐渐进入正常轨道。与此同时,全国电报和电话网络建设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31年到1934年间,上海、南京、天津、青岛、广州、杭州、汉口等大城市先后建立自动电话交换局。各省也紧随其后,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北、湖南等省相继开通省内长途电话业务。在此基础上,1934年1月,交通部计划进一步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河北9省电信网络打通,启动建设全长3173公里的九省联络长途电话线路工程。到1936年2月,这个庞大的电信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然而就在国内电信业蓬勃发展之际,1937年“七七事变”突然爆发,中国正式进入全面的抗日战争时期。国内通信网络建设也由和平时期转入战时状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交通部意识到必须加强电信建设,以保证各抗日前线的可靠通信。因此,交通部制定战时电信管理办法,成立战时电信委员会,同时组建和扩充大量通信队,深入各地开展电信支持和保障工作。

在抗日战争中,通信在联络各战场指挥、传递军情、协调后勤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作用。为维持前线通信,无数通信队员在炮火中架设断裂的电话线路,日夜维护电台设备。

他们不惜牺牲生命,确保前方部队联系顺畅。很多通信员壮烈牺牲,用血肉和生命谱写了通信保障的壮丽篇章。

图片

通信女兵

例如,淞沪会战期间,一个女兵通信班日夜坚守岗位,保持前方指挥部24小时不间断联系。她们始终顶住日军炮火,高呼“断了线再接,死了人再换”的口号,确保联络畅通。这些英勇牺牲的女通信员被称为“苏州河电话姑娘”。

图片

在抗战期间,交通部在原有电信网络基础上,继续扩建军用电话线路数万公里,在后方城市建立许多电报电话联络所,保障前方后方联系。交通部还与军方合作,利用无线电技术建立覆盖全国的军用无线电通信网,大大提高军队指挥系统灵活性。

图片

无线电发报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可是不久后,蒋介石又将中国拖入了内战的漩涡。等中国大地再次恢复和平,已经是1949年了。

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的通信事业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1]西. 18501949[M]. . . 2018.
[2]. [M]. . 2012.
[3]. [M]. .2019.
[4]. [M]. . 2019.
[5]. [M]. . 2013.
[6]. 2011. 18831884[J]. 201123(06)33-38.
[7]. [D]. 2011.
[8]. 01[EB/OL]. . (2019-09-18).
[9]. [EB/OL]. . (2018-04-01).

--END--
  

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