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思维,以人为本的产品创新方法

 学习新知识tzh 2023-09-19
同理心,是产品经理必须掌握的一项核心技能!
同理心,也是设计思维的重要特征,对设计思维至关重要。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产品创新方法。
它从设计师的方法和工具中,汲取灵感,整合人的需求、技术可性性、以及实现商业成功所需的条件。

图片

    
1 设计思维的双钻模型
双钻模型,是由英国设计协会提出的一种设计思维模型。
它非常直观形象的把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用两颗钻石的形状描绘出来。

1.1 左边的钻石

代表方向选择,做正确的事。
首先,用发散思维来发现尽可能多的客户问题;
然后,用聚敛思维来定义问题:当前客户最重要、最紧急的问题是什么,客户痛点是什么,等等。

1.2 右边的钻石

代表执行,正确的做事。
首先,用发散思维来构思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

然后,用聚敛思维来确定当前的最优解决方案,并在客户期望、商业模式和技术可行性之间取得平衡。

图片

     
2 设计思维的五阶段模型
五阶段模型,是由斯坦福大学的d.school提出的一种设计思维模型。
五阶段,分别是指:同理心、定义问题、创意构思、原型和测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五个阶段,并不总是线性或连续的,也不必遵循任何特定的顺序,可以反复循环和迭代。
后面阶段获得的新知识,可以反馈到前面阶段,增加对前面阶段问题的理解、并重新定义问题。

如此反复循环,产品团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见解,对用户及用户问题的理解,逐渐清晰和深刻。

图片

设计思维的五阶段模型,具有如下特征:
  • 同理心:通过沉浸在真实的用户场景中,亲身体验用户想法和需求,达到与用户的感同身受。
  • 创造自信:人人都有创造力,鼓励“跳出框框”进行思考,对不遵循主流、乍一看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一视同仁。
  • 快速试错:鼓励尽早测试、尽早失败。有了创意后,要快速创建原型并进行测试,尽快剔除错误的、不合理的创意和解决方案,筛选出正确的、合理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2.1 同理心
同理心阶段,是思维发散的过程。
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收集和记录尽可能多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所说、所做、所想和所感,以及产生这些想法、感受、行为和思考方式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理解用户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成为用户。
为了达到与用户的感同身受,本阶段需要注意:
  • 保持初学者心态:由于用户经历往往跟我们不一样,为了达到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抛在脑后,以初学者心态与用户连接。
  • 观察细节:我们不但要听用户说什么、看他们做什么,还要看他们说话、做事的表情和情绪,到底是轻松、微笑,还是皱眉、厌烦。这些细节,将成为我们理解用户想法和行为的关键。
  • 关注极端用户:极端用户的大部分需求,往往与主流用户的需求是重叠的。只有少部分需求,是因为特殊原因产生的。极端用户满意的解决方案,主流用户通常也是满意的,甚至会超出主流用户的期待。         
2.2 定义问题
定义问题阶段,是思维聚敛的过程。
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将在同理心阶段收集到的用户信息放在一起,通过团队分析和综合,确定产品要解决哪些核心的用户问题、或者用户痛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如果我有一个小时来解决一个问题,我会花 55 分钟思考问题,5分钟思考解决方案。”

显然,明确问题是什么,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定义问题阶段,需要注意:

  • 以人为本:从用户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企业利益出发,来定义产品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比如,强制要求产品采用什么技术、赚取多少利润等等。
  • 范围适当:定义问题不应过于狭窄。比如,限定技术要求、或者限定解决方案。这样会限制下一阶段创意构思的创造性和多样性。当然,定义问题也不应太宽泛,应该有明确的边界约束。         
2.3 创意构思
创意构思阶段,是思维先发散、再聚敛的过程。
首先,思维发散,利用创造力获取尽可能多的想法或解决方案;
然后,思维聚敛,从中挑选出最好、最令人满意的想法或解决方案。

爱迪生说过:

“要发明,你需要很好的想象力和一堆垃圾。”

因此,在创意构思阶段,对坏想法和好想法,要一视同仁,不应该进行批评和谴责。

此外,我们还要鼓励“拿锤子找钉子”的专业人士,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跳出框框思考问题,找出更具创造力的解决方案。       
2.4 原型
原型阶段,就是根据上一阶段产生的解决方案,来创建原型,以便进行下一阶段的测试。
设计思维,鼓励尽早测试、尽早失败。
创意产生后,要快速创建原型并进行测试,以便快速剔除错误的、不合理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筛选出正确的、合理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即使原型测试失败了,也会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带来新的见解和认知。
当然,创建原型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
首先,提前做一些假设;
然后,创建原型,用原型去验证这些假设。         
2.5 测试
测试阶段,就是把原型展示给用户,检验解决方案是否达到用户需求,是否有遗漏、是否需要改进等等。
测试阶段,测试的是原型,而不是用户。
我们应该让用户独立的体验原型,避免过度解释。
在用户体验原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仔细观察。
当发现用户以“不正确”的方式使用原型时,不要尝试去纠正,这正是我们宝贵的学习和改善机会。
当用户完成体验后,应该让用户谈谈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进一步思考用户产生这些想法和感受的原因。
测试阶段产生的结果,可以反馈给前面的阶段,以便修正或者重新定义问题,开始新一轮的设计思维迭代。
         
3 设计思维的真实案例

做过磁共振检测的人,应该比较清楚磁共振检测的过程:

  • 首先,病人需要躺在床架上;
  • 然后,将床架移动到磁共振设备中央狭长的隧道中,进行扫描。
  • 扫描过程中,机器会发出很高的噪音。

图片

许多儿童患者,在做磁共振扫描时,会非常害怕。

医生不得不给他们服用镇定剂,以免扫描时因为害怕而乱动,影响检查结果。
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了24 年、领导磁共振系统设计和开发的Doug,有一次在医院里目睹一位身体虚弱的小女孩,在接受磁共振检查时,被吓得直掉眼泪。
发现自己设计开发的、引以为傲的磁共振设备,引起儿童用户的焦虑和恐惧,Doug深深地感到不安和自责。

他决心改变这一情况,提高儿童患者对磁共振设备的用户体验。

  • 首先,Doug在日托中心观察幼儿生活,获得对幼儿的同理心。
  • 然后,他与儿童生活专家交谈,以便了解儿童患者的经历。
  • 接下来,他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包括当地一家儿童博物馆的专家,以及两家医院的医生和工作人员。
  • 最后,根据对儿童患者需求的深刻理解,Doug创建了“冒险系列”磁共振设备。

冒险系列磁共振设备,它将磁共振扫描转变为冒险故事,让儿童患者成为冒险故事的主角,将令人恐惧的隧道扫描和噪音,转变为冒险故事的一部分。

Doug甚至还为磁共振操作员,创建了故事脚本,以便操作员带领儿童患者,完成故事冒险。
“冒险系列”磁共振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需要镇静的儿童患者数量大幅度减少,儿童患者满意度大大上升
医院的检查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每天可以检查更多的儿童患者

图片

4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