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负之言——杀伤链的形态

 小飞侠cawdbof0 2023-09-19

杀伤链的形态

即导弹作战体系的形态

自导弹出现以来亘古存在

伴随导弹不断升级换代

导弹作战体系能力不断提升

杀伤链形态亦在不断演进

同时推动战争形态不断演变

某种程度上可以讲

导弹形态决定杀伤链形态

杀伤链形态决定战争形态

更远更快更高更强

是牵引导弹发展的风帆

技术的创新进步

是推动杀伤链发展的动力

目标价值和战斗力的轮番提升

是导弹作战体系发展的永恒追求

导弹装备品种繁多

导弹型谱日益复杂

杀伤目标日新月异

杀伤链形态五花八门

如此去认识杀伤链形态

无异是复杂和徒劳的

从杀伤链闭合的本质出发

从打击目标的性质出发

我们就可以抽象出

导弹杀伤链的基本形态

从杀伤链闭合的本质看

依闭合涉及的范畴不同

可将杀伤链划分为三种形态

第一种为单兵闭合的杀伤链

单兵的眼睛构成发现(O)要素

单兵的阵位构成调整(O)要素

单兵的击发构成决策(D)要素

单兵的导弹构成打击(A)要素

单兵与导弹的组合

构成了杀伤链的体系

形成了单兵杀伤链的形态

目标距离不能超出单兵视距

导弹射程亦在视距范围之内

如“标枪”反坦克导弹

如“毒刺”防空导弹等

都是典型的单兵导弹

都是单兵杀伤链形态

这里所说的单兵

并不一定指一名战士

可能是多名战士组成

也可能是一个班组

但无论是单兵还是多兵

杀伤链视距形态不变

第二种为平台闭合的杀伤链

当导弹系统配置在作战平台上

当导弹火力与平台机动力相结合

就形成了平台闭合的杀伤链

平台的“眼睛”构成发现(O)要素

平台的机动构成调整(O)要素

平台的指挥构成决策(D)要素

平台的导弹构成打击(A)要素

导弹与作战平台的组合

构成了杀伤链的体系

形成了平台杀伤链的形态

目标的距离不超过平台的“视距”

导弹的射程亦在“视距”范围之内

如“鱼叉”反舰导弹

如近距和中远程空空导弹

如空地反辐射导弹等

都是典型的平台导弹

都是平台杀伤链的形态

这里所说的平台“视距”

可以是平台载雷达视距

可以是平台载飞行器视距

导弹打击的能力范围

局限于平台系统内部的能力框架

平台的雷达可能是超视距的

飞行器的视距早已超出平台自身

导弹和平台的形态

决定了平台杀伤链的形态

第三种为体系闭合的杀伤链

体系的“眼睛”构成发现(O)要素

体系的机动构成调整(O)要素

体系的指控构成决策(D)要素

体系的导弹构成打击(A)要素

导弹与作战体系的融合

构成了杀伤链的体系

形成了体系杀伤链形态

目标的距离不超过体系的“视距”

导弹的射程亦在体系掌控的范围

如“战斧”巡航导弹

如反舰弹道导弹

如超远程防空导弹等

都是典型的体系导弹

都是体系杀伤链的形态

这里所说体系的“视距”

可以是陆基雷达的视距

可以是空基预警机的视距

可以是天基卫星的视距

可以是组合和接力的视距

体系的形态可以是固定布署的

可以是机动布署的

可以是分布式布署的

可以是“马赛克”布署的

体系的能力边界

决定了杀伤链的打击范围

从导弹打击目标的性质看

依目标的形态和属性不同

可将杀伤链形态分为三种

第一种为固定目标的杀伤链

由于目标预先固定存在

对这类目标的打击

不同于传统的OODA杀伤链

首先是选择(D)打击的目标

其次是侦测(D)目标的态势

再次是打击(D)目标的行动

最后是评估(A)打击的效果

杀伤链形态是DDDA

杀伤链的“眼睛”是复合的

既包括预先的目标准备

又包括导弹的实时发现

既包括目标态势的侦测

又包括目标历史的推测

第二种为机动目标的杀伤链

包括平台目标和导弹目标

由于机动目标是随机出现的

所以对这类目标的打击

完全符合OODA的杀伤逻辑

首先是发现(O)目标

其次是调整(O)阵位

再次是决策(D)打击

最后是打击(A)行动

前面所述的单兵杀伤链

平台杀伤链和体系杀伤链

都适用于打击机动目标

第三种为时敏目标的杀伤链

时敏目标是神出鬼没的

目标的出现和发现

时空的窗口非常狭窄

打击的条件非常苛刻

对作战体系的要求更高

对杀伤链的协同要求更严

这是一种敏捷的杀伤链形态

要求发现即分类识别

识别即锁定跟踪

定位即实施打击

要求在短暂的时空窗口之内

完成OODA杀伤链的闭环

要求抓住稍纵即失的战机

实现对目标的有效打击

敏捷杀伤链不再是树形架构

而是更加扁平化和网络化

不再是串行的作战流程

而是传感器到射手的直接交联

不再是目标物理的连续闭合

而是目标数据的融合闭合

如巡飞弹打击体系

如穿透性制空隐身打击体系

如察打一体无人机打击体系

如无人机蜂群打击体系

如分布协同的导弹打击体系等

都是典型的敏捷杀伤链体系

敏捷杀伤链体系方兴未艾

敏捷杀伤链形态代表未来

敏捷杀伤链能力是核心战斗力

敏捷杀伤链形态会带来

OODA诸要素装备形态

以及诸要素相互关系

发生质的改变和变革

研究杀伤链的形态

意义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在于瞄准未来聚势发力

在于打赢敏捷的力量体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