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生命哲学视阈下的生命教育研究》有感

 文锦书屋susped 2023-09-19

       日前,有幸拜读了肖行博士的《生命哲学视阈下的生命教育研究》一书,感慨良多。肖行博士所著的这本书,洋洋三十万字,分七章二十七节,详细阐述、论证了用生命哲学的理念去解析生命教育,尝试了用哲学的观点去思考现实教育的缺陷,即对人们进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让人们从快餐化、功利化、实证化、模式化的教育倾向中摆脱出来,重塑教育的终极目标—育人。

       当今我国的教育的确存在着一种快餐化、实证化、功利化和模式化的倾向,而且还十分严重。新闻媒体经常报道某某高校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跳楼自杀,这些高学历人士这样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的确匪夷所思,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我们对生命教育的缺位。我们教育小孩,从小就灌输竞争的理念,“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不是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怎样珍惜生命。整个教育活动,从幼儿园开始至研究生教育,似乎只是实证化和功利化的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仿佛是过度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生产流程,而不是对人的全面而充分的培养。

       于是,一方面,我们惊喜地目睹教育的巨大发展和进步:教育的规模在日益扩大,知识量和信息量在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在大大改善并正在走向现代化,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毕业生正走向社会,加入现代化建设的行列;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担忧地看到,教育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外在化和空心化,越来越离开人的内心世界,离开人的活生生的生命。这显然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有悖于教育的本质、宗旨和使命。

       肖行博士从生命教育的哲学审视、哲学根源、哲学意蕴、哲学建构、伦理维度、伦理追求等方面,引经据典,分析、论证了生命教育的目的,最后得出结论:活在当下,写意今生。放下包袱,专心做好自己想做之事;无怨无悔,专心做好自己眼前之事;“虽千万人”,坚持做好自己在做之事。哲学原理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一切问题。面对现实生活,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热爱生活,珍惜母亲给予我们的生命,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现代教育能否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生命,首先取决于教育的内容是否真正具有生命力,是否真正切入科学与人文之魂,切入科学与人文之精神,也就是切入科学与人文之生命。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最高尚和最富有创造性的两种文化,因而也是人类教育的永恒主题。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需要我们去珍惜其价值;生命是高贵的,需要我们去维护其尊严;生命是完整的、富有个性的、是不断生成的,需要我们为其提供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空间。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残缺不全的世界,是黑暗的世界。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在科技进步与文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人们原以为他们所创造的这些科技和资本文化,会为人类的生命带来更多的幸福与欢乐。但是实际上,人类非但无法掌控自己所创造的物质与工具,反而被物质与工具所异化。面对生命逐渐被工具化,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受到了严重质疑。 作为对人的生命进行守望的神圣事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对人的生命进行观照。

       离开了人的生命,教育的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因此,对教育问题的一切追问,都是对生命的追问。从其本源上讲,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家”,是教育的“根”。离开了生命及其活动,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教育。从这一点上来讲,教育是直面生命,又旨在追求生命的发展,是最具有生命关怀的事业。可以说,关注生命是教育的天职,也是教育本真的表现。教育就在于为生命的自由自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任何脱离生命或者遮蔽生命意义的“教育”,都是一种“异化”的教育,都不是本真意义上的教育。可以说,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的最大的失职。

       正因为生命如此重要,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就人的生命的认识、关注和呵护方面,倾注了众多思想家、哲学家的真情投入和热切期望,特别是现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哲学家大声疾呼关注入的生命,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理论。但是在现代教育中,由于科技理性的功利价值的影响,教育却遮蔽和遗忘了自己的本真追求,生命被忽视、被压制、被扭曲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而造成了生命的种种危机,内心空虚,无所追求,虚度年华,自杀、杀人的事件不断上演。 肖行博士的《生命哲学视阈下的生命教育研究》一书,作为当前用哲学原理去解析生命教育的一种探索,面对人类生命的困顿,以及教育中生命问题的凸显,从理想和行动相结合的角度对教育作出了深刻的诠释,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可以说,肖行博士在新形势下,面对各种新情况,引导和启迪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为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从整体观的角度对生命教育作出了理论解答,在实践层面上为生命教育作出了行动回应。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多采的、深刻的。就广度而言,受教育者所要学习的绝不仅仅只是专业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般说来,只有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会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就深度而言,受教育者更不能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要直接切入“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也就是直达科学与人文之生命,深入怀特海所说的那种“深奥高远之境”。因此,学习的方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性的、应试的和外在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将自身的生命投入其中,用生命去学习,用生命去体验那种“深奥高远之境”。

       其实,这个“深奥高远之境”既是科学与人文之境界,又是个人生命之境界,是这两种境界的融合。随着这两种境界的不断融合,我们的学习就不可能外在化和空心化了,而变成了我们的生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每个人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克服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各种困难,找到自己生命的港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