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底款“秘色瓷”的越窑瓷器,见过吗?

 荣纳堂 2023-09-19

转自 宋瓷鉴赏


       笔者很震惊。秘色瓷三个字的叫法,唐代就有记载。但是,“秘色瓷“书写在瓷器上作为底款是第一次遇见。​我们知道,以瓷的特色起名字的瓷器也常见。比如,鲁山的花瓷。唐南卓著《羯鼓录》载:唐玄宗与宰相宋璟谈论鼓事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
       那么,这位藏友手中的越窑瓷器,是不是真正到代秘色瓷呢?
       经过与藏友“白丁”沟通,就拿出来让大家讨论。见识一下这件“秘色瓷”的真容。
       初看,有神韵。应该有一眼,够味的。沉稳大气的造型,有静气。
       在不同光线下拍照看,​也是很耐看的。没有现代仿制的浮躁感,没有那些生硬的线条痕迹。整体给人感觉老旧,沉稳。
      底部釉的开片也很自然。胎也是灰白色的胎。就是这个底款上的“秘色瓷“三个字,让我们蒙圈了。

      这可能吗?我们的认知里,高古瓷底部落款,以姓氏、数字、纪年等居多。用瓷器的特色来落款,很少听说过。

       还好,越窑上林湖遗址考古发掘,截止目前,所获得的信息比较全面。从已知的青瓷的款识中看,已经发现有纪年款、记事款、姓名款、数字款、吉语款等。说明越窑瓷器的款式是多种多样的。

       针对“秘色瓷“款识,笔者研究发现,早在2015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 月期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上林湖中部的后司岙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中,不仅出土了丰富的晚唐、五代时期越窑瓷器精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器物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相同。同时,发现有一件瓷质匣钵上首次出现“秘色”字样。

       这“秘色瓷”三个字出现在匣钵上。截止目前,各大博物馆藏品中,没有发现在瓷器的底款上有秘色瓷的款识的。

       问题来了,不能因为没有发现过,就否定历史上存在的东西吧!
       那么,我们接下来研究的重点就来了。就要看这件越窑瓷器,是不是够老了。到底是什么时间的东西了。
       唐代末期到五代越窑瓷器的纹饰,莲花纹饰居多。这也是当时的流行纹饰。宋代早期也很流行。
      我们从纹饰上观察,基本可以断定是五代到宋代早期的纹饰特征。
      再看看垫烧工艺吧。越窑瓷器早期有小支定支烧的,有三个泥丸支烧的。后来也有垫圈沙层垫烧的。
      这一件我们观察发现,明显是沙垫层垫烧的器物。
       我们知道,越窑秘色瓷有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在釉层里面​,很少有铁元素的小黑点点出现。我们平常见到的青瓷,就明显发现有这些缺陷存在。越窑秘色瓷就没有。
        我们观察这一件碗的釉面,也没有小的铁斑斑的。
       与法门寺出土秘色瓷相比。视觉效果上有一比的。至于类冰似玉,就是个人感觉了。
       不过,藏友“白丁”这件越窑碗,从纹饰工艺特征看,明显是宋代的划花工艺。没有唐五代时期刻花的痕迹。
      这一件底款有“秘色瓷”的越窑瓷器,很少见,很珍贵。需要我们上手仔细甄别,也需要相关考古专家等一起来讨论、辨析。不能凭照片,或者感觉就一棍子打死。当然了,也不能盲目乐观。
       藏起来,慢慢研究。也是乐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