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谜案还是骗局?

 睫毛上的风尘 2023-09-19

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二室的“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世界考古发现史上最负盛名的“四大石碑”之一。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身拓片)

这块碑用楷书和叙利亚文两种文字记载了景教(JiDu教的一个分支)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许多JiDu教徒将其视作“神圣之碑”。

元代景教遗址:北京十字寺遗址

正因如此,自大秦景教碑出土以来的三百多年里,就一直有西方学者试图将景教碑运到西方去。

十字寺国保碑与简介

至于这座碑上为什么是叙利亚文和汉字并行,很有可能是唐代第一位来到中国传播景教的聂斯脱里派教士阿罗本就是叙利亚人。在那之后又有陆续由波斯东来的宣教士,多达21位。

01

古董局中局:真假石碑盗窃案

19世纪末期的清王朝在西方人眼中就是一头肥美又软弱的绵羊,谁都想在它身上摄取利益,当时伦敦大学学院的印度-中国语言学教授阿尔伯特·艾蒂安·特里恩·德·拉库佩里就公开发出呼吁,要将“大秦景教流行碑”从中国运到大英博物馆。

近代时事漫画:《时局图》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授的呼吁引起了JiDu教世界极大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远征中国”窃取石碑的计划就产生了。

1907年,计划者们在大英博物馆敲定了最终的行动方案:找一个人伪装身份(清王朝当时对于传教相关的事管控很严格),接近石碑后在不暴露自身意图的情况下,制造一个假货替换石碑,然后再偷偷将石碑运到伦敦。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额)

计划的实施者是总领事弗雷德里克·霍尔姆的儿子弗里茨·维尔海姆·霍尔姆,他当时是远东《伦敦论坛报》的记者,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三年,相比其他人选,他更加具备优势。

佩戴圣乔治君士坦丁勋章大十字勋章和其他装饰品的弗里茨·霍尔姆肖像

但英国的贵族们不知道的是,被他们寄予厚望视作英雄的霍尔姆,只是将这当作了一次名利双收的“生意”,霍尔姆在收了他们的钱后还联络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卡斯珀·普尔登·克拉克爵士做二次交易……

1907年1月31日,霍尔姆正式从伦敦出发,途经纽约,5月2日到达天津。

霍尔姆为了不引起清朝官员的注意,就以新闻取材为理由,带着一名中文翻译,三名仆役开始了自己的西安之旅。

西方标注景教碑位置(亚当·绍尔·冯·贝尔和利玛窦)

出自《中国图说》,1667 年出版

在西方的记载中,只有景教碑大概的方位,霍尔姆此前也只知道景教碑在西安府,因此,霍尔姆到达西安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打探景教碑的位置。

有意思的是,霍尔姆的行为还没引起清王朝的警惕,就先引起了当地基督传教士的注意,他们开始刻意阻挠霍尔姆的行为,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座纪念碑是他们的,要拿走也该轮到他们,关你霍尔姆什么事?

元代景教遗存:也里可温十字纹石刻

南京博物院藏

6月9日这天,霍尔姆还是见到了景教碑,它坐落于距离西安城一英里处一个破败的佛教寺庙崇仁寺里。

因为时局动荡,百姓本身也没有什么钱粮,上香的人越来越少,寺庙已经显得非常萧条,安置景教碑的院子都只剩下残垣断壁,寺庙也无钱修缮。

安放在西安碑林中的大秦景教碑

说来讽刺,1891年,清政府曾拨款100两负责维修景教碑,但由于层层克扣,最后到寺庙的不过五两银子了,根本不够维护费。

据霍尔姆的回忆,他刚到寺庙的时候,还看到和尚们在寺庙周围种上了罂粟和麦子,目睹此状,霍尔姆觉得自己成功的几率又大了几分。

霍尔姆伪装成普通游客,在确认景教碑的真实性后,他便通过向74岁的昱秀主持行贿的方式留在了寺中。

景教碑碑额拓片

霍尔姆私下里出价三千两买下了景教碑,为了计划的顺利实施,他在买下石碑后便决定离开西安,跨过秦岭,前往汉口,用自己来引开监视他的人,就在霍尔姆引开监视他的眼线的同时,霍尔姆的翻译正在他租下的寺庙房间里,领着当地最优秀的几位工匠复刻着石碑。

现在的西安碑林石台孝经碑亭

工匠们分工明确,有人复制雕刻十字架和龙纹,有人负责复刻汉字和叙利亚文字,耗时四个月,霍尔姆用35美元请的工匠们便复刻出了一个和原版几乎一模一样的盗版。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载:

碑侧记,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长石三丈如玉,石末有刻书云……此碑道光二十一年出土,在满城西南三十里许。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丹麦人何尔谟(霍尔姆,翻译不同)出三千金购之。

当霍尔姆回到西安的时候,工匠们早已做好了复制品,此时,他离计划成功就剩一步之遥。

俗话从“乐极生悲”,霍尔姆万万没想到,就在他洋洋得意计划就要成功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给了他致命一击——他的翻译。

霍尔姆手绘前往西安寻找景教碑路线图

清末明智未开,绝大多数人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在当时就能够成为翻译的人,算得上是当时的精英阶层了,而这个圈子的关系网往往非常庞大,其间消息的流通也十分便捷。

霍尔姆请的翻译是一位叫方药雨的钱币学大师的弟弟,翻译眼见霍尔姆要将石碑偷梁换柱转运出国便立刻告诉了自己的哥哥,方药雨又将此事告知了金石大师罗振玉,罗得知此事连忙通知了时任学部尚书的荣协揆。

方药雨

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霍尔姆还不知道自己早已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在他做着功成名就的美梦时,陕西巡抚曹鸿勋派人找到了他:老实一点,你暴露了!

突如其来的意外让霍尔姆傻了眼,但他也知道自己再想把真的碑运出去是万万不可能了,于是霍尔姆为了挽回自己已投入的1.4万美元的损失,退而求其次,愿意放弃真碑购买合同,只求清政府能够开个签证,让他把复刻的石碑带回去。

罗振玉

霍尔姆的要求得到了批准,但为了防止霍尔姆偷走真碑,10月2日,他离华的前一天,陕西布政司便下令把石碑从崇仁寺迁移到了碑林里。

霍尔姆为了能顺利运走复刻碑,他找到了俄国驻华公使和上海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他们的帮助下,他坐上了前往纽约的轮船。

现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10年后,霍尔姆带回去的这块石碑被富有的纽约人乔治·利里夫人从霍尔姆手中买走并将其送往罗马,作为送给教皇的礼物。

教皇对这份礼物非常喜欢,他亲自授予利里夫人“圣墓夫人”的称号,并承认授予霍尔姆的圣西尔维斯特骑士指挥官勋章的荣誉,如今这件复制品被收藏于梵蒂冈博物馆。

梵蒂冈博物馆

有意思的是,这件被基督教徒视作神圣之碑的存在,却曾经是罗马天主教眼中的异端所立。这块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石碑,不仅在中国承载了外来宗教在这片土地上的崛起与消逝,同时也成了西方解释一个古老传说的关键线索。

在这块传奇的石碑背后,还藏着一个骗了西方两千多年的惊天骗局。

霍尔姆和石碑

02

景教碑背后的惊天骗局

在西方,有一个流传了上千年的谎言,无数人曾试图证明它的真实性,可惜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尽管如此,人们依旧前赴后继,乐此不疲……

追根溯源,造成这荒诞一幕的主因是因为《马太福音》中记载的“三博士朝圣”的故事。这三位博士来自东方,也正是这三位博士跟着星宿找到了圣母玛利亚和圣婴YeSu。

桑德罗·波提切利 三博士朝圣  

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藏

《马太福音》其实并没有说这些人的身份,西方教会为了彰显YeSu的神圣性,就给他们冠上了各种各样高大上的来历,诸如国王、祭司、智者等等。

这种故事要放在我们中国,顶多被当作是牛郎织女这样的民间故事看待,看一看也就算了,压根不会去把它当真事想,可在西方教会的操作下,他们不仅当作历史事件去讲,后来连他们自己人都信了,其中一部分人还坚信三位贤者有一位是来自中国的古代君王。

更荒谬的是,为了让这种笑话更具有可信性,西方还开始了一场历时一千多年的寻访东方JiDu国度的探索运动。

三博士与约瑟夫,玛丽和YeSu(教堂花窗)

德意志教士、编年史家奥托在他的1145年编年史中,详细记述了自己前一年在维泰博教皇尤金三世宫廷中的经历。奥托与叙利亚的贾巴拉主教休进行了会面,休是安提阿的雷蒙德王子派来的特使。

奥托画像(白衣者)

休的任务是在埃德萨围城战后请求西方援助,以对抗撒拉逊人。休的建议激发了尤金教皇呼吁进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愿望。

在会晤中,休向教皇提到了一个名叫普雷斯特·约翰(Prester John)的JiDu徒君主。普雷斯特·约翰这个名字的出现,让西方JiDu教徒十分振奋,他们认为这恰恰证明了圣经所言三位东方博士存在的真实性,这也是祭司王约翰的名号首度出现于欧洲文献。

三博士朝圣 达芬奇

乌菲兹美术馆藏

公元1170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曼努埃尔在首都君士坦丁堡收到了一封署名为普莱斯特·约翰国王的书信,约翰在信中声称,他在东方统治着一个富庶而强大的JiDu教国度。

这个国家富裕到“蜂蜜流入我们的土地,到处都是牛奶”“河里充满着黄金”,但他的国家被异教徒和野蛮人围困,他需要欧洲JiDu教军队的帮助。

东罗马帝国皇帝曼努埃尔像

当时正处于“十字军”东征时期,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又是个充满野心的人物,他充满热情地给这位神秘的约翰国王写了愿意合作的回信。

然而,令教皇意想不到的是,他一直没等到回信,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个神秘国度依然没有露面。 

西方在寻找东方基督国家的上千年里,他们大开脑洞,有人认为这个传说中的约翰国在埃塞俄比亚、在印度、在中国……唯独没有一个人真正找到过。

荷兰地图显示东非的普雷斯托尔·约翰王国,1603 年

03

成吉思汗“义父”、景教和约翰王国的重叠

不存在的东西,是永远找不到结果的,但并不妨碍后来者会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一个虚假的出来——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主角“景教”便是这样的产物。

“大秦”为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即基督教的一支聂斯脱里派。

聂斯脱里像

传统的TianZhu教教义坚信JiDu是具有两性一体的本质,既有神性,又有人性,这被称为“两性合一”。

而聂斯脱里派却认为JiDu的神性和人性不融合在一起,而是分开的,称为“两体两性”,而且不构成一个统一的实体。 

这种毫无意义的争论显然是没有价值的,但在教皇眼里这却是实打实的异端行为,聂斯脱里因此被定性为异端放逐到了埃及。

元代景教瓷墓志,内蒙古赤峰松山区出土

为了融入中国文化,景教在传播过程中非常努力,这种十字架配莲花就是当时的产物

聂斯脱里被放逐后,并没有放弃宣扬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也逐渐在叙利亚、印度和中国等非JiDu教核心信仰区域流传开来,这便是我们石碑中的主角“景教”。

在传闻中,那位神秘的约翰国王便是“景教”的教徒。景教是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聂斯脱里派教士阿罗本传入中国的,太宗李世民亲自派遣宰相房玄龄前去迎接他,并在义宁坊下诏建造了大秦寺,以便宣扬景教的教义。

唐代高昌地区壁画中的聂斯脱利派神父在庆祝圣枝主日

随后,经过高宗、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几代君王,景教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

有意思的是,随着景教在中国及周边的传播,罗马TianZhu教在数次东征失利后,也不再介意双方的矛盾,他们开始想方设法来到东方以祈求和“约翰国”联盟。

大秦景教碑碑额上的十字图案

包括马可·波罗在内的很多欧洲人相信,神秘的翰国王正是当时蒙古高原最强盛的势力克烈部的“王汗”,这个王汗可大有来头,在成吉思汗艰难创业、重振家族权威的过程中,他一直与这个王汗结盟,甚至认他为义父。

《马可波罗游记》第一卷提到:

鞑靼人原……没有自己的君王,而隶属一个强大的王国,有人告诉我,在鞑靼人的语言中,这个王国的君王叫王汗(Unc can),也就是我们语言中的普莱斯特·约翰(Prester John)。鞑靼人每年把自己饲养牲畜的十分之一进贡给王汗。

不过,教皇再也没有机会和这个被马可·波罗认定为“约翰国”的克烈部合作了,就在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不久,成吉思汗就把这个曾经“义父”的部落给灭了。

在这之后,因为成吉思汗摧毁了花剌子模帝国,并且已经深入高加索地区,这让教皇认为成吉思汗本人就是那个救世主。

命运总是爱开玩笑的,教皇很快发现,那个勇猛无敌的“异教徒之锤”成吉思汗,或许并不是他想象中的救世主,因为他们同样也在他的征服名单上。

马可·波罗画像

自蒙古部落强势崛起之后,教皇认为他们苦苦寻找的约翰国的奥秘应该就在成吉思汗家族内部,1245年,教皇得知信奉景教的贵由即将登基之后派出普兰教士前去劝说贵由皈依基督教,却被严词拒绝了。

在这之后,寻找“约翰”的工作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教皇也不再幻想来自东方的救世主了。14世纪开始,探险家们将目光转向印度和非洲,继续寻找新的机会,寻找着这个虚构的传说国度的线索。

成吉思汗画像

04

结语

教皇的梦想或许破灭了,但人们对“约翰国”的神秘传说仍然在后来的历史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探险家和历史学家们持续探讨的话题,也成了世界历史上一个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

参考资料:

【1】[清] 《钦定全唐文》[M]. 嘉庆版.卷九百十六景净.全唐文-诗文别集.1808年—1814年,916卷.

【2】1908年7月12日《纽约时报》. 丹麦人何尔谟自述盗窃石碑始末[N].

【3】葛承雍.西安,洛阳唐两京出土景教石刻比较研究[J].新华文摘, 2009(11):5.

【4】晓楚.《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新考[J].人文杂志, 1997(4):3.DOI:CNKI:SUN:RWZZ.0.1997-04-019.

【5】耿昇.外国学者对于西安府大秦景教碑的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 1999(1):9.DOI:CNKI:SUN:WORL.0.1999-01-005.

【6】《JiDu教史》

【7】《马可·波罗游记》

民国景教碑民国拓片(部分)

关注晋行记,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