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生之见”不足用

 皮皮中尉 2023-09-19 发布于河南

本文导读:

在讲求“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为何“书生之见”没有咸鱼翻身依旧是个贬义词呢?


“书生之见”是个贬义词,自古就被拿来指代那些不接地气脱离实际的观点,与“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或者“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这类俗语的含义异曲同工。即便今天,被冠以“书生之见”也不是什么好事儿,那意味着当事人的立场和作风都出了问题,而且还很明显。


“书生”指谁?知识分子。在讲求“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为何“书生之见”没有咸鱼翻身依旧是个贬义词呢?我认为搞清“书生之见”的含义不能靠枯燥单调的拆字游戏,因为拆来解去还是个原地打转的“书生之见”,最好的办法则是案例分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今天还是搬出电视剧《大染坊》,拿里面的四位书生角色做样板,剖解“书生之见”的害处。

《大染坊》中的第一个书生,自然是留学德国专攻印染专业的卢家大少爷卢家驹。作为吃过面包见过洋世面的书生,卢家驹看不上周村的土染匠陈寿亭,首次见面谈合作就出言刻薄专拿人家不识字的短处说事儿,险些惹得陈六子掀桌子翻脸。幸好卢老爷见多识广,认准了陈寿亭的人性和本事,这才撮合两人合伙在青岛开办了“大华染厂”。

随着剧情发展,相对陈寿亭的苦干实干加巧干,卢家驹“书生之见”的不足也愈来愈多。比如他认为“元亨染厂”孙明祖财大势大难以抵挡,一开始就自领弱者身份;比如他对陈寿亭提出的让利策略持怀疑态度;比如他对陈寿亭精打细算投机取巧的套路很不以为然;再比如中了贾思雅的“美人计”后,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赔钱消灾或者出去躲避风头。尤其是在陈寿亭迁厂济南同上海林氏集团发生争斗后,卢家驹始终忧心忡忡,担心与强敌硬拼会损伤根本。简单地说,连卢家驹自己也知道,出来办厂全靠六哥四处张罗,自己无非就是打打下手撑撑门面,“最多就是给六哥读读报纸”。

卢家驹有没有知识?有!他见没见过世面?见过。但他在陈寿亭染织事业发展中的的确确说出过很多不足用的“书生之见”,办过很多没材料的事儿,原因就在于一个“浅”字。

浅,说明读书读得浅,表现在说话不接地气,办事儿不善钻研,待人接物注意力不集中。因为“浅”,卢家驹专门留洋学染织却不懂染织,既开不了印花机也不懂染布技巧,自始至终都浮在染织行业的表面,靠留学生名头和洋行的人脉混迹社会,被人戏称为“青岛第一甩手掌柜”,时时处处都听从陈寿亭的调遣。所幸卢家驹虽然“浅”,但人品不错也懂得谦让,这才一直被陈寿亭视为需要照顾扶持的兄弟。

可见“书生之见”的第一宗罪就是“浅”,不善思考不善实践,理论与实际“两张皮”,所以看上去满嘴大道理,实则完全不懂变通不会落笔,很难脚踏实去做事。

第二个书生是济南“三元染厂”的三掌柜、赵家老三赵东初。赵东初仪表堂堂聪明好学,虽然不比卢家驹有留学生派头也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后来子承父业同长兄赵东俊一起经营染厂。作为远亲,赵东初知道表姐夫陈寿亭是染织业的一把好手,作为兄弟,他也知道大哥赵东俊是靠实干起家的实力派,所以长期就蛰伏在这两人身后作为得力助手出现。但是他的内心对上述两个靠山也有不服之处,嫌弃陈寿亭不识字没文化,嫌弃大哥观念保守跟不上形势,所以他的“书生之见”就建立在这两个不服上。

在同陈寿亭的商业结盟合作中,赵东初屡屡不服大哥赵东俊的小肚鸡肠墨守成规,几次三番想跳出来单干,甚至还当面提出过。但他为什么没有达到目的呢?赵东俊心里很清楚,自己的三弟想单干不过是“书生之见”,因为他空有知识抱负却舍不下身段,压根儿不可能在染织行业干出成绩;在陈寿亭同上海林氏争斗期间,赵东初并不看好陈,不单因为林氏财大气粗,更因为陈目不识丁是个文盲。而陈寿亭也没把赵东初当对手,之所以后来会把染布配方和技巧和盘托出,就是觉得他这个书生不够格当对手。赵东初的“书生之见”虽然隐藏得比卢家驹好却同样存在,根源则在于一个“呆”字。

呆,表现在看事情看得太单一,价值体系把得太牢固。这一点想必越是学历高的人越容易犯,因为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是学习成绩、文凭学历这一个体系,所以就很容拿这唯一的体系去看待别人,免不了要拿文化程度给别人贴标签,然后自恃甚高,到头来眼高手低。因为“呆”,赵东初在商业竞争中看不到陈寿亭的胜机,看不到天津“开埠染厂”的商业价值,最终在关键时刻听了兄长东俊的馊主意没跟上陈寿亭的商业扩张步伐。剧中他慷慨激昂批评哥哥颛臾保守痛失好局的片段,实质上也是在痛定思痛检讨自己。

可见“书生之见”的第二宗罪就是“呆”,因成绩太过优异过去太过辉煌而陷入呆板停滞的体系里,遇人喜欢贴标签,凡事自我感觉良好,在现实的汪洋大海中不免碰壁。

第三和第四个书生都以陈寿亭的竞争对手身份出现,结果都因为自己的“书生之见”败下阵来,一个是上海林氏企业的当家人林祥荣,另一个则是日本东亚商社的中国区主管藤井。

林祥荣先是看不起陈寿亭的没文化,然后迁怒于陈的计策手段,最后使劲浑身解数要瓦解陈的市场致其余死地。藤井作为日本商人以前同陈保持商业合作,后来随着侵略步伐开始觊觎陈的市场,试图通过扶持汉奸染厂搞低价倾销摧毁陈的事业。这两个人都是高学历的商人,而他们的“书生之见”就在对陈寿亭屡屡打压中暴露无遗。

林祥荣对陈寿亭的打压表现在低价竞争、暗通税务局查账、利用舆论贬低对方等方式中,他希望通过这些组合拳实现自己对印染花布市场的垄断,顺便挤跨陈寿亭的染厂。没想到陈寿亭反其道而行之,同样利用舆论这把双刃剑贬低林氏的商品信誉,然后一举占领市场;藤井对陈寿亭的打压表现在控制原料价格、扶植汉奸染厂、大规模搞低价倾销摧毁陈的商业网络等方式中,同样希望打垮这个对手。没想到陈寿亭脑洞大开,居然收购藤井的低价成品布去冲击被日本视为禁脔的“伪满洲国”市场,结果还没等动手就已经吓得藤井魂飞魄散。

林祥荣与藤井的“书生之见”导致他们输掉了竞争,根源在于一个“窄”字。窄,在于看问题看得太死板太简单,不注重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看不清大局大势,指认准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这种行事方式遇到灵活多变的对手就很容易被钻了空子,在不经意的地方埋下隐患,然后大败亏输。

林祥荣的“窄”表现在把自己同陈寿亭的争斗局限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家世财富威望的层面,自己占尽优势,二是产品市场声誉的层面,同样占尽优势。结果陈寿亭就出其不意仿效他动用媒体的套路针锋相对,反倒是更依赖媒体舆论撑腰的巨无霸受伤最重、率先倒下;藤井的“窄”表现在竞争眼界的窄,始终把自己同陈寿亭的竞争战场聚焦在山东市场,结果被陈寿亭祭出杀招抄了后路,不但没赢还险些成为破坏自家垄断市场的罪人。

可见“书生之见”的第三宗罪就在于“窄”。眼界窄思路窄,只看重眼前一城一地的得失,遇事站位不高思虑不全,往往就会被灵活的对手反制,到头来弄巧成拙。

有了上述“浅”“呆”“窄”三个弱点,即便高知人群也容易产生自己的“书生之见”。之所以我拿《大染坊》这部电视剧来做例子,在于这部剧弘扬的是白手起家独立自主的奋斗之路,充斥了各种生存危机中招生路谋发展的策略技巧,没有历经社会摔打,绝不可能如此机智灵活、愈战愈勇。说白了,活生生沉甸甸的生存技巧,正是“书生之见”的试金石照妖镜,映衬出“书生之见”的不足用来。

我认为在当今崇尚知识的大背景下谈“书生之见”的害处很有必要。因为太多的人就和我一样是从学校直接步入社会,如果看不透自己的不足,找不到自己身上潜藏的“浅”“呆”“窄”三个弱点,难免就会在生活中不断演绎“书生之见”。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