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漫长,能量充沛的人才能活得漂亮。
冯唐说:“人能成就多少,拼的是能量。” 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 你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分心,就会越活越累。 把精力用对了地方,做什么都事半功倍。 今天,晚君总结了8条消耗能量的坏习惯,如果你有,请逼自己把它戒掉。 1 ![]() 上半年,市场调查机构 Electronics Hub 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显示: 中国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占比为19.54%,约为4.69个小时,每天点击手机屏幕多达2617次。 也就是说,许多人把每天五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了手机上面。 然而,沉迷手机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可怕。 随便打开一个软件,数以亿计的信息就如潮水一般涌来。 我们不断地滑动手指,一条接着一条地浏览,却无法停下来思考。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留下的只有疲惫和空虚。 读书、健身的计划都被抛在脑后,自律也成为空谈。 按照这样去生活,一天两天,似乎算不得什么问题。 但积年累月,就会拖垮你的人生。 美国知名心理医生路易斯·海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懂得主动屏蔽是一场灾难。” 手机再好玩,也不能让你逃避现实中的问题。 网络再热闹,也不能为你带来一丝有益的改变。 真正的生活,是人与人目光交汇的温暖,是读一本书的治愈,是等一朵花开的耐心。 人生短暂,把有限的时间,留给能滋养自己的事情。 2 ![]() 心理学上有一种认知陷阱,叫“个人化归因”。 指的是一个人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情和自己联系起来,总觉得一切不幸和事故,都是自己造成的。 比如,朋友拒绝了你的邀请,你马上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事情; 别人没回复你的消息,你就忐忑不安,想着是不是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常常胡思乱想,时时和自己较劲,一整天下来,重要的事情没干几样,搞得自己又苦又累。 有句话说得好:“脸厚耳聋,活着不累;事事入心,活着受罪。” 过度敏感,遭罪的是自己。 要知道,世间之事,林林总总,与你有关的却寥寥无几。 不要轻易被外界的噪音干扰,也不要随便发起一场自我攻击。 从当下这一刻起,不焦虑、不多想,专注于自己的眼前的生活。 心上的包袱卸下来了,自然活得轻松自在。 3 ![]() 《黄帝内经》中指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每一种情绪,都对应着一种身体器官。 过激的情绪,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耗尽一个人的精气神。 知名基因学家尹烨在读博时,曾因为实验结果不理想,心情焦虑,常常失眠。 但他还是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强忍着情绪,继续工作。 结果,不到半个月,他就开始胸口绞痛,精神恍惚,甚至随时都可能猝死。 在朋友的极力劝说,他才暂停了手中的任务,去调养身体。 放松一段时间后,他不仅恢复了健康,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 狄更斯说:“情绪心态之健全,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没有平和的情绪,就没有充沛的能量。 当你意识到自己情绪失控了,一定要学会自救。 冲动生气时,可以默数几个数,给心情降温; 悲伤难过时,来听几首音乐,或者和他人倾诉,把委屈释放出来。 心情好了,才能用积极饱满的状态,迎接生命中的风风雨雨。 4 ![]() 美国人际交往专家帕特里克·金,提出过一个叫“社交电池”的概念, ![]() 他指出,每个人的社交容量都是有限的,我们每进行一次对话,每做出一个表情,都会消耗我们的电量。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刚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当天滔滔不绝,连着聊了好几个小时,第二天一句话都不想再说; 参加了一场热闹的酒局,饭桌上谈笑风生,回家后就瘫在沙发上。 高强度的社交,并不能为你的生活带来好处。 只会牺牲掉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只留下一具疲惫麻木的躯体。 作家雪小禅说:“人到了年纪,一定是往回收的。” 没有意义的聚会,能推就推;消磨身心的交际,能免就免。 收回自己过多的热情,斩断复杂的关系,方能保存能量,还给自己一片清净。 5 ![]()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亚伦·T·贝克说过一句话:
过度揣测,会让我们在事实尚未发生之前,被一个个可怕的念头打趴。 《这样想,不焦虑》一书中,有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丽贝卡是一位职业女性,有一个和睦而温馨的家庭。 但在丈夫失业后,她总是忍不住担忧: 钱不够花怎么办,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万一自己的工作也保不住呢? 越是担忧,她的心情就越糟,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焦虑,就像一条巨蟒,死死地缠住了她。 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丽贝卡的痛苦都源于想象而已。 预支了未来的苦恼,就会葬送当下的生活。 人生最好的态度,应如罗翔教授所说: “对于可控的事情保持谨慎,对于不可控的事情保持乐观。” 别让胡思乱想,浪费了有限的能量。 回归当下,认真做事,提升了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明天的生活。 6 ![]()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早上饿着肚子,上午就觉得困倦乏力; 吃了隔夜的食物,引发胃痛,身体发虚,什么都做不了。 中医里讲:“养胃就是养精元。” 吃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当你的健康亏损,做什么都没有力气时,平常一件小事都会变成大事。 蔡澜说:“好的人生,从好好吃饭开始。” 一日三餐,都要认真对待。 营养到位了,身体才能有劲;身体有劲,精神自然充沛。 关于如何健康饮食,晚君有几点建议: 1.食物种类越多越好,组合丰富,才能补充足够的养分。 2.少食多餐,每顿饭都要有节制,最多七分饱。 3.避免过多油、盐摄入,有条件的话尽可能自己做一些清淡的饭菜。 善待好自己的胃,就是善待好自己的人生。 7 ![]() 蒋勋说,人在一个环境待太久了,容易变得“僵化”与“麻木不仁”,生命力会慢慢消失,所以需要出去走走。 现如今,许多人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公司、家里连轴转。 长久地待在封闭的空间里,人也会失去活力。 这时候,就需要出去转转。 下班后,你可以来一场漫无目的骑行,享受初秋的凉风; 或者到公园去散散步,坐在长椅上,看人来人往,儿童嬉戏; 有兴致的话,还可以去逛逛夜市,在热闹的小巷中,感受人间烟火气。 这些事情虽小,却能冲淡一天的劳累。 当你置身于更开阔的环境里,心也会觉得舒适而惬意。 每一个疲惫的成年人,都要学会休息。 不要总是把自己闷在屋子里,到外面的世界里多看看,生活处处都藏着欢喜。 8 ![]() 看过一组漫画,生动解释了什么是“反刍思维”: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躺在床上,准备睡觉。 忽然,脑子里冒出了几天前老板的批评,一字一句,都扎痛了他的心。 他越想越难过,以至于辗转难眠,直到天明。 第二天,他昏昏沉沉去上班,结果在工作中犯了重大失误,直接就被开除了。 漫画下面写道:总是回想昨天的失败,就会葬送今天的幸福。 就如作家几米所说:
其实,生活中很多糟心的事情,都只是一时的。 你若不肯放过自己,痛苦就会如影随形,时时刻刻折磨着你。 纪伯伦在《沙与沫》中说:“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既然过去无法改变,不如把它沉于心底。 复杂的事情,看开就简单了;痛苦的事情,看淡就容易了。 世事如书,翻过了这一页,才能接着书写新篇章。 ▽ 美国作家斯蒂芬·金说:“地狱从来不是立即让你掉下去的,而是一点点吞没你。” 千万不要小看坏习惯的力量。 一开始,它只是引起了轻微的不适,让你偶尔感到困倦和疲惫。 但日复一日,积累成灾。 当热情被消磨,意志变得软弱,生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地沉沦下去。 戒掉这些坏习惯,你才能收获一个能量充沛的人生。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