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景延(1904-1948),江苏如皋人,海门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1943年打入伪军内部,配合反“清乡”斗争,1948年为苏浙游击纵队的副司令,率部进入登陆奉贤县境内时,遭敌围攻,受伤被俘,严刑拷打,不肯屈服,

 Loading69 2023-09-20

人物生平

1904年4月出生于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他先后在陆庄小学和安定小学读书。 
1919年,汤景延从安定小学毕业,恰逢“五四”运动爆发。当年,他考入南通商业学校读书,由于学校克扣学生伙食,他在同学中大胆公开揭露,因此被开除学籍。 
1921年,汤景延考进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
1924年,学成毕业,加入中国国民党。秋天,回到家乡如皋任如城体育场指导专员兼童子军教练,多次在公众场合发表反帝反封建的演讲。
1927年,汤景延先后任国民党如皋县党部监察委员和宣传干事。
1928年,汤景延回到母校陆庄小学担任体育教师。 
1930年秋,汤景延遭到如皋当局逮捕,后被当地知名人士保释。
1937年,卢沟桥事变,汤景延成立海门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并任副总队长,后任泰州鲁苏皖边区游击指挥部二纵队中校机炮营长。部队驻扎江都期间,他结识新四军挺进纵队三团团长梅嘉生,赞同共产党坚持抗战方针,多次以弹药支援新四军。
1940年,汤景延由苏中四地委社会部长陈伟达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六七月间,颜秀五反共媚敌,他弃暗投明,以伴送家属回乡为名,在如皋西乡参加了新四军。7月末,受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之命去刚反正的原伪保安四旅孟宪平团任参谋长。[2]
1943年春,日伪准备对苏中四分区实行残酷“清乡”。为应对严重困难局面,汤景延在绝密状态下毅然接受特殊使命。在一个半月后率“汤团”接受敌伪“外勤警卫团”番号,分驻海门、姜灶港和张芝山一线。
1943年,在中共中央华中局的领导下,通海警卫团团长汤景延率“汤团”600多名官兵假投降,打入日伪内部潜伏160多个昼夜,又一夜之间从200公里的战线破腹而出、胜利而归,演绎了一部“特洛伊木马计”经典传奇。 
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在苏中军区敌工部工作的汤景延奉命积极参加对伪军的策反,派出大儿子汤新民劝说敌伪军头目,未料这名顽固派将汤新民抛入长江里,汤新民壮烈殉国。9月21日,如皋县城解放、日伪驻军投降,汤景延受命担任如皋城防司令。 
1948年初,中共华中工委,华中军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苏浙边区游击纵队(师级建制),任命汤景延为党委书记兼政委、副司令员、参谋长,派他与司令员丁锡山进入浙东山区,招集新四军北撤时留下的游击队员,配合大军正面战场开展对敌斗争。2月9日下午,当丁、汤率部属65人乘帆船在从大丰县斗龙港出发,于3天后午夜时分登陆奉贤县境内时,遭已获情报的国民党正规军两个旅和奉贤、松江、青浦等6个县地方武装阻击。虽经5昼夜艰苦突围成功,但终因力量过于悬殊,于18日上午在向淀山湖进军途中又陷重围,丁锡山等人牺牲,汤景延等人受伤被俘。
1948年5月14日下午三时半,汤景延在上海江湾被国民党当局杀害[1]

个人生活

汤景延的妻子为陈竹筠,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汤新民以及小儿子汤新驹。

获得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结果
2009年8月
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 
获奖

家庭成员

妻子:陈竹筠
大儿子:汤新民
小儿子:汤新驹

人物事件

木马计

1943年4月,日伪军在通海五县疯狂推行“清乡”运动,新四军南通县通海自卫团团长汤景延一夜之间率领600多名部下叛变投敌。167天后,这支队伍突然暴动,从日伪军腹地破腹而出,重创“清乡”日伪军后,返回苏北根据地。
1943年3月,汤景延最先把接触汪伪特工总部江苏实验区南通分区区长姜颂平。姜颂平要求汤团在4月10日“动作”。这个时间对于新四军反清乡的时机来说太早了,汤景延推至13日。13日到了,汤景延依然无动作。姜颂平在一次宴会上借酒大怒:“你有没有决心,没有决心,就放你回去,硬碰硬地来干!”面对当众斥责,汤景延不但没惊慌,反倒抓住机会痛陈给养、士兵动员等苦衷。把在场的日伪头子说得点头称是道:“不能操之过急。”
1943年的档案记载,在参加行动前汤团内只有党员32人,汤景延在苏中军区党委的协调下,秘密调进30余名党员,使党员占全团人员十分之一。一切准备妥当,汤景延部共634人,在政委顾复生、团长汤景延、副团长沈鼎立的领导下,携带两部秘密电台,开始上演精彩的“木马计”。
行动时间定在4月15日,但汤团14日下午才进行紧急动员,起初规定支书以上干部可以明白事情真相。当要求大家穿上伪军的黄衣服时,不少干部士兵哭了,汤决定凡是政治上有保证的党员可以告诉他真相。内部基本平复之后,行动刻不容缓了。作为“投敌”献礼,15日早晨和夜里,汤分别布置了两场“假仗”,这是他们打入敌腹的最后一张通行证。

谍中谍

“汤团行动”之后,汤景延料到日伪不会轻易信任他。为了演得逼真,汤景延在投敌后果然“堕落”得厉害,吃喝赌博一样不少。但这并没能让敌人完全放松警惕,油印文件记载,特工站第一件工作就是想办法侦查汤团真相。
对于汤景延个人,特务一方面暗中仔细盘查他所有的履历,另一方面曾试图想安插海门县一个国民党委员的女婿陆某到汤景延身边。陆某极其殷勤地讨好汤公馆上下每一个人,甚至还主动提出到汤团做义务看护,后被拒绝。伪军要求汤景延和副团长沈鼎立把家眷都带到军营。
6月上旬,一辆小车突然开进汤团部,来人手持苏北清乡公署主任张北生和时任伪特工总站站长的姜颂平的联名请帖,请汤景延到南通游玩。闷在葫芦里的汤景延决定只身前往南通,再看日伪后面的动作。他刚到南通,日伪又发一道命令:汤团6月16日到南通受训。原来敌人怕指挥不动汤团,先把汤景延调去当人质,再调部队。集训期间,敌人故意将汤团分开训练,并要求集训不准带武器。
8月下旬,日伪把汤团调到刘桥、石岗、金沙等近10个驻防点,分散在长达200公里的沿线。同时团部移驻金沙,归日军大队长山本控制,这更加大了汤景延指挥的难度。

鸿门宴

敌人的阴谋使汤团远离长江沿岸的港口,而且又在沿江地带筑上了篱笆,汤团很难传递情报、运送物资。汤景延找到姜颂平商议,他出面开商行,合伙在港口做生意,这正合了想发财的姜颂平之意。没几天,协记公行就成立了。公行在几个港口都设有分行,贩运蔬菜、粮食。正是这个公行打通了新四军长江南北的联系,他们一面替江北主力购买运输军需物资,同时把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传递到根据地。协记公行还掩护了大量的新四军方面人员往来,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音乐家贺绿汀名列其中。
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9月23日,汤团接到指示:全团29日晚开始行动,夜里11点前务必撤至指定地点,由南通警卫团接应撤回根据地。为顺利破腹,汤景延还想出一计:让营长周显才宣布“结婚”,邀请敌伪军官赴宴,而汤团的家属们则以喝喜酒为名于29日下午先行撤退。29日傍晚,汤景延请特工站正副站长及伪警察局长到家中打麻将。中途汤以“解个小手”为由出门,早埋伏在门外的警卫员立刻冲进去,当场击毙三人。汤景延指挥团直属队冲入碉堡,俘虏全部特工。而副团长沈鼎立指挥200公里上十几个驻防点同时暴动。在南通警卫团的接应下,汤团顺利到达指定集结地。

汤团行动

1943年春,日伪准备对苏中四分区实行残酷'清乡’。为应对严重困难局面,汤景延在绝密状态下毅然接受特殊使命:头顶“汉奸”“投敌”帽子,汤景延与伪特工总部江苏实验区南通分区长姜颂平、伪苏北“清乡”主任公署主任张北生接触,而后,又与日军代表高木谈判达成“协议”,在一个半月后率“汤团”接受敌伪“外勤警卫团”番号,分驻海门、姜灶港和张芝山一线。
1943年9月下旬,苏中区党委通知“汤团”军事暴动,破腹而出狠狠打击日伪。汤景延受命后,于当月29日夜设计先将南通县日伪金沙特工组长翟光辉等多人击毙,摧毁了伪行动大队队部和伪区公所。同时,在其他据点的“汤团”部队也暴动成功。
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在苏中军区敌工部工作的汤景延奉命参加对伪军的策反。为争取率部驻在江南某地的一位旧友、敌伪军头目,汤景延果断派出大儿子汤新民只身渡江,劝说老朋友迷途知返。未料,这名顽固派竟将汤新民抛入滔滔长江里。

后世纪念

烈士表记载

如皋县烈士馆烈士登记表》上记载:汤景延,又名汤克祚,籍贯地如皋县陆窑乡陆庄。1943年,汤景延率“汤团”600多名官兵假投降,打入日伪内部“潜伏”160多个昼夜,又一夜之间从200公里的战线破腹而出、胜利而归,演绎了一部“特洛伊木马计”经典传奇。 

埋葬地址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汤景延烈士的忠骨移葬于上海市龙华烈士公墓

团部旧址

汤景延团部旧址,位于海门市海门街道光明路北端。 

艺术形象

时间
影视名称
扮演者
角色
20世纪60年代
-
人物王孝和的同牢难友、共产党人“汤司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