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渐华 2023-09-20

前言

那一年,江南的稻香弥漫,正是收割的季节。村民们忙着收割稻谷,准备着过一个丰收的年。在场地里忙碌的老李一边擦着汗一边和旁边的老张聊起了天。

“老张,你看这钱币质量最近是不是越来越差了?我前些日子在镇上买了几斤肉,给的钱币才用了没几天就磨损了。”老李一边说,一边从袖子里摸出一个已经看不清字迹的铜板,“你看,这都才用了不到一个月!”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老张接过铜板仔细查看,叹了口气说:“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这钱币质量是越来越差了。以前一两钱币能用上小半年,现在两个月不到就磨损严重了。这都是那些铸币的商人偷工减料造的孽!”

“咱们这种穷苦百姓,手里的几个钱币是辛辛苦苦赚来的。这要是买点东西回来,钱币就坏了,那不是白白损失了吗?”老李愤愤地说。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正是如此!”老张也同意地点点头,“这些乱铸劣币的商人和贪官污吏就是在害人!”

其实,老李和老张所遇到的麻烦,不仅仅是他们一个村子,而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普遍问题——劣质钱币泛滥,严重危害了百姓的利益。这也让明朝的开国之主朱元璋头痛不已。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一、朝代更迭,铸币乱象频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铸币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变迁。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这对商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到了汉代,铜币的使用更是推动了货币经济的发展。随后数个朝代,铸币制度还都保持着中央集权的管理。

但是,这种集权的局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打破。由于战乱频仍,中央政权衰落,渐渐地铸币权利落入了地方豪强之手。地方势力铸造货币以自肥私囊,各自为政,使得货币越发混乱。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进入到宋元时期,局面更是雪上加霜。北方的金朝掌控着铸币大权,而南宋与之对抗,双方各自铸造自己的货币。等到蒙古入主中原后,元朝曾一度统一了货币。但好景不长,到了元末又陷入内乱,各路势力重新夺回铸币权,造币混乱,品质参差不齐。

这样的局面直到明朝才得以扭转。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政权。通过多年征战,明军击败元朝残余势力,重新统一了中国。明王朝的建立,也让朱元璋有机会重新整顿货币制度,建立统一的铸币系统。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二、禁用钱币引发通货膨胀

在朱元璋看来,只有收回铸币权,才能避免货币混乱。因此,他下达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禁令:明令禁止使用钱币,必须改用纸币。

这项举措的目的,是为了摆脱过去地方势力货币的局面,避免贪官污吏通过铸币发家致富。同时,大规模使用纸币也有利于王朝夺回货币控制权。

按照朱元璋的安排,“大明宝钞”很快发行开来。纸币的设计以元朝的钞票为模板,在版面上进行了精简,同时增加了防伪技术。明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印制、发行和回收纸币。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起初,这种纸币发行顺利,百姓也逐渐接受。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政府只管发行不管回收,导致市面上纸币飞速增发。大量货币供给终于在数年后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大明宝钞的质量也越来越差。政府为了發行数量,不计成本地大量印制劣质纸币。这些纸币不结实,轻轻用力就损坏。一旦破损,就不能继续流通,直接报废。

劣质纸币与通货膨胀的双重打击下,百姓们很快就抛弃了纸币,转而囤积钱币。这样一来,朱元璋禁用钱币的国策也失败了。仅仅二十多年后,大明宝钞便名存实亡,不再发行使用。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三、贪官污吏复辟铸币乱象

纸币的失败让钱币重新流通,但铸币乱象也随之死灰复燃。明政府依然沿用了以往的体制,将铸币权力下放给各地方,由地方官员与商人联手负责铸造。

这样一来,贪官与商人再次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捷径。他们铤而走险,在铸币的过程中偷工减料、掺杂劣质金属,以牟取暴利。这些劣质钱币流通到百姓手中后很快就磨损报废,却又被贪官低价回收,借机再次获利。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就拿老李、老张他们村子使用的钱币来说,其中的劣质之处可谓是有目共睹。这些劣币中的铜含量远远低于规定,大量掺杂了廉价的铅。铅比铜软,也更容易磨损。仅仅使用一个月,字迹就已经模糊不清。

但是,这些钱币又完全查不出产地。过去各地方铸币都没有统一标识,想要辨别哪里产出劣币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百姓们上报官府,带着这些劣币控告商人铸币掺假,官府也无从稽查,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在百姓强烈呼吁下,朱元璋决心要解决这个祸害百姓的大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他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四、添加字迹将贪官牢牢绑定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发布诏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的新货币政策。

不同以往,新政策要求所有货币必须在背面添加产地字样。也就是说,各地铸造的钱币上都必须标明自己的地名简称,比如“浙”代表浙江,“粤”代表广东等。造币局如果不按标准操作,一经查出,将严惩相关负责人。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实施这项看似微小的改革,却对遏制劣币的产生起到了不可思议的效果。以往隐藏制假的黑幕一下子被揭开,操纵铸币的贪官也无所遁形。

比如,老李拿到省府报案的劣质钱币,背面清晰地印有“豫”字。于是有关部门立即对河南铸币的官员展开调查,其贪污行为也随之暴露。

原本想私自损公肥私的官员,现在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不得不严格控制铸币质量。他们不敢再像从前那样为牟利而造劣币,只能老老实实使用纯铜,遵照国家标准精心制作。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各地贪官对钱币不再敢随意改动,劣币现象因此大为减少。一两银钱可以使用半年以上而不坏损。百姓们也终于轻松了,不用再担心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币很快就会变成废铜烂铁。

看到政策的成效,朱元璋也对钱币上多加一个字的创举十分满意。在一个政务会议上,赞叹地说道:“要知道治理天下的大事,其实都在细微之处。稍加改动,便可解决许多大问题。”

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了1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贪官无所遁形

结语

明太祖在位时期,这项在钱币上添加产地标识的政策执行的非常成功,劣币现象明显减少,百姓生活明显改善。在朱元璋去世后,这项政策也被他的子孙们沿用下去。

历史上,有不少皇帝并不如朱元璋那般英明,但在这项政策面前,也只能老老实实执行,不敢违背。任何想通过制假币发家致富的野心,也被迫收敛。

一直到清朝灭亡前夕,这种带有产地字样的货币一直没有改变。可以说,朱元璋通过这个小小的举措,影响和约束了明朝数百年的钱币政策,为百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当我们今天拿到一枚古钱币时,也许可以再仔细看看背面的字样。试想,若不是当年一位英明君王的创举,我们手中的钱币是否还能保存如此完好?那段改变钱币的历史,是否还会在年轮中缓缓流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