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今的赵州桥还是那座让我们骄傲了1400年的古桥吗?

 Loading69 2023-09-20
【如今的赵州桥还是那座让我们骄傲了1400年的古桥吗?】我亲临赵州桥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怎么会这么新?根本不像1400岁的高龄!”一看旁边的介绍,瞬间恍然——原来这座桥是20世纪50年代新修的,再仔细一查这次维修过程,我不由得叹息——历史上的那座赵州桥,可能在60年前就已永远地“消失”了。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始建于公元6世纪的隋代,设计建造者是一位叫李春的工匠。建成后的1400多年里,经受住了10次以上的洪灾、8次以上的地震的考验。虽然历代都对其修缮过,但以前的修缮都是修旧如旧,无论工艺还是面貌,都尽量保持原有的风格,赵州桥也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跨境最大的石拱桥。
 
上世纪30年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第一次来到赵县时,就被赵州桥的古老与秀美深深震撼了,他在《赵县大石桥即安济桥》中写到:“这一次考察赵州,不意不单是得见伟丽惊人的隋朝建筑原物,并且得认识研究这千数百年前的结构所取的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极经济聪明的控制。”后来经由梁思成的论文,国外建筑界第一次知道了中国的这座古代工程奇迹。
 
不过,由于连年的战火与缺少维护,当时的赵州桥已有多处损毁,如果不及时修葺,恐怕有垮塌的危险。可惜那时的民国政府无暇他顾,梁思成的呼吁没有得到回应。直到1952年,赵州桥才迎来修缮的机会,文化部经实地勘测后,给出了修缮方案:“修旧如旧”,即尽可能保存古桥旧貌,仍采用原本的券石堆砌技术,原则上损坏未超过1/3的石块能用就继续用,损坏严重的再用水泥修补后再装回。
 
结果这个方案未被采纳。一方面,当地公路局担心这个方案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通行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经费有限,修旧如旧的工艺要求太高。于是,考虑到实用性和成本问题,赵州桥的里里外外被“焕然一新”。
 
有多新呢?原桥最令人惊叹的石块堆砌技术被现代的压力灌浆取代——石缝间被灌入泥沙浆、打入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基本没太大差别了。如果说古赵州桥是由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的积木,现在的赵州桥就是座一体化的现代仿古模型。并且,为了防止漏水,人们还加了两层亚麻布和三层沥青,,原本的旧石料,好多都被替换了,据工程队估计,大约有87%的石料都是新的。
 
修好后的赵州桥,承重性能果然大幅提高——连续过几辆大卡车不成问题,可是,赵州桥的真正价值是用来过卡车的吗?
 
得知这一结果的梁思成,非常克制地表达了自己的痛心疾首:“像赵州桥这样的石构建筑上,必然会留有手工砌筑,石块大小不一、砌缝参差的品格,经过1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必然会带有岁月留下的痕迹,它将会有一种'高龄’的面貌,在文物建筑的修缮中,重要的是保持其原有的'品格’和'个性’。”他认为修复文物应该是抢救它们身上的“病症”,如同输血、打强心针一样,防止它们继续破败下去,目的是让它们“老当益壮”,而不是“返老还童”。
 
奈何,事情已无可逆转,如今的我们也只能去陈列馆中,对着那些残破的古桥构件“凭阑叹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